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人類壽命的賡續,對知識、技能的積累和傳承意義之重大自不待言
圖片來源:pexels 文/王駿,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暨創始人、前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
人類的不老革命
對衰老的恐懼,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浮士德博士以靈魂換青春不羈;秦始皇委派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玉女東渡大海,遍覓長生不老的仙丹,然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人類歷久不衰對長壽的憧憬,直到近十年來才真正可望夢想成真。哈佛醫學院辛克萊(David A. Sinclair)教授近二十年來的一系列劃時代的科研成果,無疑是這革命性進程的主要催化劑之一。
辛克萊教授當之無愧的是當今撰寫人類衰老史的不二人選。他在《可不可以不變老?》一書中首先提出了「生存迴路」的概念,並簡明扼要闡述了生物(包括人類)的進化何以無法兼顧生存和長生。
從「生存迴路」出發,辛克萊進而提出衰老的嶄新理論。其主要內容和觀點包括:一、衰老不是因為DNA的變異。恰恰相反,衰老是人類表觀遺傳信息因修復DNA變異而失真的後果。二、衰老並非是不可擺脫的宿命,而是一種可以醫治的疾病。辛克萊預見人類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可以透過細胞重新編碼等技術而實現長生不老。
上述理論另闢蹊徑,但卻振聾發聵、令人信服。這本書提出的理論,與目前有關衰老的各種現象,如端粒變短、NAD+缺乏等完全契合。我非常贊同這一新學說,並堅信隨著這個研究領域的拓展,將為辛克萊天才的預見增添更多證據。同時,辛克萊教授在本書中,也基於其理論,為讀者提供不少切實可行的「長壽訣竅」。
我同意辛克萊的理念,即科學研究的目標不僅是長壽(lifespan),也是健康的長壽(healthspan)。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多數百歲老人依然思維敏捷,身手矯健。
人類壽命的賡續,對知識、技能的積累和傳承意義之重大自不待言。數學家費馬若不是英年早逝,費馬大定理的揭曉肯定不必翹首以待三百六十五年。而如果假曹雪芹天年若干,《紅樓夢》無需高鶚續貂。科學和技術推動健康的長壽,而健康的長壽亦進一步提升人類智力的潛能和加速科技的發展。
《可不可以不變老?》這本書的意義,不只在抗衰老研究的豐功偉績。本書向普羅大眾傳播衰老的理論與實踐,功德無量。各位中文讀者們可從中汲取抗衰老最前沿、最權威的知識。我預祝各位讀者健康長壽,也預祝《可不可以不變老?》中文版健康長壽。
【書籍資訊】
《可不可以不變老?》
出版日期: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