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李文和范柏格發現家庭訪問很重要,不僅因為這樣做可以讓學生知道不守規矩一定會有後果,也因為這些訪問使家長成為盟友。

圖片來源:Unspalsh
編按:李文和范柏格創辦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知識就是力量課程),幫助弱勢孩子以品格支柱、突破逆境,建立學習熱情,迎向海闊天空的自信人生。
以下為創辦人李文和范柏格,面對教育孩子,可以使家長成為盟友的經驗分享:
波爾使李文和范柏格確信,學習只會在運作良好的教室裡發生,而且老師一定要堅定,課程才能順利進行。李文和范柏格都是極有魅力的年輕人,大部分人認為他們是好人,至少在他們為KIPP和孩子們宣傳而開始討人厭之前是如此。但他們覺得自己必須嚴格對待學生,否則班上會充斥分心干擾的行為。
要他們對孩子這麼強硬實在很難,大部分孩子都很可愛,只有少數例外。但他們看過有些老師忍不住心軟,反而使得班上頻頻出狀況,所以兩人變得非常嚴格。
就算孩子試探,想讓他們不追究上課時交頭接耳、漏寫家庭作業,或是取笑同學的行為,他們都不為所動。兩人的嚴格程度已經遠近馳名,有時造成其他老師和部分家長批評他們太過苛刻、甚至虐待。
李文和范柏格常對學生吼叫,這是嚴格但偶爾頗為有效的策略,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減少吼叫次數,改採比較平靜(但仍然緊繃)的對話方式。對於別人建議他們多多包容孩子的缺失,他們並沒有接受,他們認為孩子可以選擇因為喜歡學習而學習,或者選擇即使不喜歡學習也要學習。
他們受到波爾的強烈影響,波爾堅持所有的孩子都會學習。班上的新學生艾伯特讓范柏格想起李文的學生昆西。前一年,范柏格目睹這男孩朝其他同學的臉打了一拳,但老師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艾伯特身高175公分,但范柏格比他高了15公分,並善加運用那項優勢。
每次艾伯特開始干擾其他學生,范柏格就會彎下身子,臉快要碰到艾伯特的臉,如果艾伯特別過臉或是翻白眼,范柏格就會用手指頂住男孩下巴,強迫男孩正視他。每次艾伯特犯錯,范柏格都會快速回應,這男孩不喜歡老師靠他這麼近,但似乎喜歡老師注意他,這表示他值得老師這麼費神,他開始安靜下來。
當艾伯特為自己的不專心或不做功課找藉口時,范柏格就逐一處理每個藉口。有一天,艾伯特在操場上打架,他告訴范柏格,是因為他在街上發現一條流浪狗,但是媽媽不讓他養,所以他很生氣。
那天,范柏格帶艾伯特回家,與他母親達成協議。他們帶狗去看獸醫,范柏格支付了檢查費用,他向艾伯特解釋養狗的注意事項,並說服他母親,他會爭取養狗的權利。此後,每當艾伯特不守規矩,范柏格就會說:「你知道,我幫助你養狗,你要怎樣報答我?」
放學後,學生會留校寫作業或溫習功課,有時候,如果學生做完作業,范柏格和李文會帶他們到「青少年群益會」(BoysandGirlsClub)打籃球和玩其他遊戲。每次學生待得較晚,他們就會開車載學生回家。
李文仍然開著他那輛福特金牛座,但范柏格把他的切羅基換成加長型雪佛蘭(Chevy)卡車,因為這種車跟他的牛仔帽和靴子很搭。他們把孩子送回家時,通常會進門和孩子父母寒暄。學生家長已經准許讓小孩放學後留校,但打聲招呼總是有益無害。
親自接觸家長,就比較容易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消弭歧見,達成共識。比方說,學校音樂劇開演前一天,擔綱女主角的學生被父親逼著退演,因為她為了洗碗出言頂撞父親,范柏格懇求他用取消在家裡的特權來處罰她,而不是拿學校的事開鍘。那位父親最後同意讓孩子表演,條件是要給他幾張休士頓火箭隊球賽的門票。
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對曼紐這樣的學生特別有用。艾伯特開始改善之後,曼紐隨即繼任成為范柏格最具破壞性的學生。范柏格有一次順道拜訪曼紐家,並告訴曼紐的母親,曼紐擁有很好的潛力,遺憾的是他得跟她說說曼紐不守規矩的事。
她聽了之後,對孩子說:「曼紐,你聽到我們希望你做的事嗎?我這週末不帶你去練習足球了。」曼紐十歲,足球是他的人生樂趣,他有時會因為不能踢足球而哭泣,但該講的還是要講。母親說:「你有那種感覺我很難過,但你不應該讓范柏格老師在晚上撥時間來家裡和我們談,我覺得很丟臉,你必須改變。」
李文和范柏格發現家庭訪問很重要,不僅因為這樣做可以讓學生知道不守規矩一定會有後果,也因為這些訪問使家長成為盟友。有些學生表現比較好,但是後來連他們的家長也打電話來,要求范柏格或李文晚上到他們家坐坐。「請你跟我孩子談談。」他們說。
【書籍資訊】
《讓每個孩子都發光》
出版日期: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