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線上教學無須限制學生數量,經濟學家可能會說這是沒有「擁擠效應」(congestion effects)。
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月22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病例(案771),台灣相隔253天再爆「本土個案」,疫情升溫,導致許多跨年活動相繼取消。在疫情期間,為了避免群聚感染,民眾在精進自我時會選擇報名線上課程,但往往報名一頭熱,上課缺席率隨時間愈來愈高,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對我們真的有益處嗎?
以下是作者針對科技浪潮來襲,當適性化教育結合線上課程的見解:
如同許多人的假設,如果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回到幾個世紀前的教室裡,眼前的場景將會看起來異常熟悉:一小群學生聚集在一個單一的實體空間,由教師在現場講授一系列課程,並且在嚴格的課程規範下,每一堂課的時間與步調都大同小異。
如果有才華洋溢的教師、認真的學生加上雄厚的財力,這種傳統手法將會有很好的功效。但實際上那些資源往往遙不可及,因此這種傳統方法運作起來相當勉強。
當今的科技提供替代方案。舉例而言,傳統教法有一項特徵,在教室裡的教學難逃「一體適用」的迷思,教師無法為了滿足每一名學生的特殊需求而客製化教學素材,所以我們提供的教育多半淪於「一體無用」。
這一點特別讓人心灰意冷,因為大家都知道客製化教學十分有效:中等資質學生接受一對一教學後,成績表現會比全班一起待在傳統教室裡上課的學生高出九八%。
在教育研究領域中,這種現象被稱為「兩大標準差問題」(two sigma problem)。「兩大標準差」是指現在中等資質學生的成就幾乎比普通資質學生高出兩個標準偏差(以數學符號表示)。
「問題」則是指這種密集授課系統可以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但實際上成本非常高昂。「適性化」或「個人化」學習系統有望解決這個難題,為每一名學生客製教學內容,而且成本遠低於人類教學的方案。
我們也可以想想傳統教室教學法的另一個特徵。傳統教室或講堂只能容納少數人,後來才開始變得比較寬敞舒適,相反的,線上教學無須限制學生數量,經濟學家可能會說這是沒有「擁擠效應」(congestion effects)。
例如,美國史丹佛大學知名的電腦科學家塞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設法廣納三十一萬四千名學生參加他的電腦科學課程。線上教育的規模經濟也值得我們正視:無論上課人數是一百人或十萬人,提供一門線上課程的成本幾乎固定不變,就財務而言這很令人高興,因為愈多學生使用這項服務,為每一名學生花費的單位成本就會下降。
這種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簡稱磨課師)大約在十年前首次亮相,一登場就受到熱烈歡迎。從那時開始就有一個明顯的現象:雖然有很多人報名課程,但實際上很少有人全程修完學分,最後結業率往往只有個位數。
但我們不應該太快放棄這種做法,畢竟,雖然結業率很低,但註冊率卻非常高;就算在一大筆數量中只占有一小部分,仍然是相當可觀的數目。
舉例來說,光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開辦的電腦科學線上碩士班,就使得獲得該學位的美國人每年增加七%,儘管期間有不少學生輟學(每年約有一千二百名美國人註冊,其中大約六O%完成學業)。
此外,雖然參加磨課師的學生可能無法將最初的熱情堅持到底,仍然顯示出人們對這種教育的需求有多麼龐大,而目前傳統的教育機構無法應付這麼龐大的需求。這種需求也可能源自人才濟濟的地方。
當塞巴斯蒂安. 特龍對兩百名史丹佛學生講授電腦科學課程,之後轉到線上對十六萬名非史丹佛學生講課,結果頂尖的史丹佛學生在排名中僅排到第四百一十三名。
「我的老天,」特龍看到這項結果時不禁脫口而出,「這表示,對每一位優秀的史丹佛學生來說,這個世界上還有四百一十二名、甚至還有更多更好的學生超越他們。」
【書籍資訊】
《不工作的世界》
出版日期: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