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未來總在我們還沒察覺之前就已到來,我們必須立即開始思考與準備!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賴虹伶,天下文化編輯
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僅危及人們的身心健康,也讓失業與經濟衰退的陰影,持續壟罩在世界許多地方。
身在台灣的我們,有幸在這場全球性的巨變中挺了過來,但我們不能因此心生一絲鬆懈,除了必須繼續堅守抗疫防線,更要懂得居安思危。因為疫情帶來的不只是會立刻造成傷害的生命安全問題,也包含潛伏在社會與經濟結構中的深層變化。
比方說,為了防疫,企業開始啟用不會被病毒傳染、更具生產力的機器人,取代人類來提供商品與服務,那麼,為此丟掉工作飯碗的人們該怎麼辦?為了防疫,我們准許政府與科技公司蒐集我們的數據行蹤資料,從而使他們得以更加滲透、控制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為此,人們又該如何與之抗衡?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這只是暫時性的現象,一旦疫情平息,我們的生活也將回復常軌。然而牛津經濟學家丹尼爾·薩斯金在《不工作的世界》中回顧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經濟與科技發展史,說明自動化的腳步往往是一去不回頭。人工智慧正以超乎我們想像的速度進化成長,甚至可以代替人類執行醫療診斷與法律文書審理等需要高智能的工作。
換句話說,即便沒有疫情這項加速自動化的變因,我們也無法避免「科技性失業」的巨浪席捲各行各業。
為了迎戰科技對職場造成的衝擊與經濟不平等,丹尼爾・薩斯金詳細檢視教育、稅收與福利等制度,為個人與政策制定者指出未來可以努力的途徑。同時,他也對近年來引起熱議的「無條件基本收入」進行補充與修正,好讓這一套以實踐分配正義為目標的制度,有更具體可行的方向。而當科技巨頭趁勢崛起,如何限制其權力擴張,薩斯金也及時給予極具啟發性的思考與對策。
如果一切都如預期,我們學會善用科技創造經濟繁榮,讓機器人代替我們工作,再透過良好的分配方式讓人人雨露均霑,未來就會是一片坦途嗎?不,還有一個更重大、與每個人切身相關的問題等著我們回應,那就是:當我們不工作以後,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呢?
未來總在我們還沒察覺之前就已到來,我們必須立即開始思考與準備!
【書籍資訊】
《不工作的世界》
出版日期: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