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死亡的書,更是一場生命的對話,一次對人生終點的深思。在有限的時間裡注入生命,是郭強生對死亡最溫柔的回應。
面對生命的終點,我們能否以溫柔擁抱死亡?郭強生新作《死亡可以是溫柔的》,是他在父喪後的回望,也是對自身老去與死亡的深刻凝視。書中,他透過「念」、「思」、「愿」叩問:「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接受與父母的終須一別,接下來換成我要如何獨自去面對盡頭?」
十年前,郭強生在《何不認真來悲傷》中,剖析生命中失落的片段,透過書寫,和現實搏擊,與過往和解。隨後,單身初老的他以《我將前往的遠方》描摹孤獨、以《來不及美好》告別遺憾、《用青春換一場相逢》回首歲月的美麗與哀愁。
陪伴父親的十年光陰,他的人生軌跡幾乎都刻畫在書寫之中。如今,父親去世,他成為「大齡孤兒」,長年陪伴父親的日常也畫下句點。
長照過後,迎接自己的,是孤獨、無依,還有對未來的恐懼。這段時光,他曾陷入「失語」,腦中思緒難以組織成句。他重新翻閱文學經典,從卡繆、西蒙.德.波娃、托爾斯泰到樹木希林,與死亡對話,文字自然而然成為慰藉。甚至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為自己的人生預做安排。
最終,他重拾筆墨,寫下「始於牽掛,終於緣滿」八個字,道盡這段長照獨旅。
與父母告別後,他凝視死亡的靜謐與震盪,重新勾勒人子角色與生命局限。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死亡的書,更是一場生命的對話,一次對人生終點的深思。在有限的時間裡注入生命,是他對死亡最溫柔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