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在人類史上,業餘者做出重要貢獻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在網際網路問世前,大眾鮮有機會貢獻其他種類科學知識的創造。

圖片來源:PEXELS,CC0 Licensed.
業餘者也能做出重要貢獻
其實,長久以來,科學一直利用各種分布的知識網絡,這些網絡能夠有效動員存在於廣泛學科領域的通才。最著名的例子是「經度獎」(Longitude Prize),1714年時,英國議會懸賞一萬英鎊給任何能夠想出方法決定經度者,一些頂尖科學家面對這個問題花很多腦筋,但最終贏得這筆獎金的,是自學有成的鐘錶匠哈里森(John Harrison)。
在人類史上,業餘者做出重要貢獻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天文學、氣象學等仰賴大量觀察的學科,業餘者都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在網際網路問世前,大眾鮮有機會貢獻其他種類科學知識的創造。近年,許多公司、個人與學術領域利用全球通訊網路,為個別問題的解決增加投入的腦力,更重要的是,增進企業或學術實驗室中稀薄地帶往往欠缺的認知多樣性。
由製藥商禮來公司創立於2000年的意諾新(InnoCentive),把事業模式打造成,能夠為客戶提供這種高度通才的智力肌肉。大公司、商業研發實驗室,或學術研究計畫把遭遇到的困難問題傳送給意諾新後,意諾新把問題張貼於線上布告欄,來自200多個國家近40萬名專業與業餘科學家經常造訪這裡,其中有過半數住在美洲以外地區。這些可不是普普通通的科學難題,如果默克製藥廠(Merck)這樣的多國籍製藥公司裡的數千名化學師都無法解決的化學難題,你大概不會認為可以冀望德州大學電機工程系的某個大一學生能夠解決此問題。
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張貼解方,假如行得通,就可以獲得獎酬,通常是一萬至四萬美元不等。意諾新說,大約85%的問題最終獲得解決,以問題的挑戰程度來看,這安打率算是相當高了。不過,更讓人感興趣的是,誰解決了問題?如何解決?根據哈佛商學院學者拉哈尼(Karim Lakhani)等人的研究,成功解答和拉哈尼所謂的「領域距離」(distance from field)兩者之間呈現正相關;直白的說,解答者與該問題所屬領域接觸的程度愈低,成功解答的可能性愈高。我們總是傾向認為,一個領域中最聰慧、最訓練有素的人(專家),最能勝任他們專長領域的問題;事實上,他們通常是。
專家的盲點
當他們未能解決問題時,我們對於「能力原則」的堅定信念將使我們認為必須找更好的解決者,例如同樣受過高度訓練的其他專家。但是,高能力具有自我複製的性質:這些新的專家跟之前的那些專家一樣,受訓於相同的優秀學府、機構、公司。可想而知,這兩群專家使用相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有相同的偏見、相同的盲點、相同的無意識傾向。社會學家佩吉(Scott E. Page)在其著作《差異》中寫道:「能力當然重要,但加總起來,能力的報酬遞減。」
這一切似乎讓人有點暈頭,不過,還是有可據以行動的重要含義:我們該如何分配智慧資本,或是如同意諾新或Eterna計畫的那樣,讓智慧資本自我分配。由於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在廣泛的應用領域,通才的團隊生產力較高。因此,多樣性漸漸成為學校、企業,與其他類型機構的一項策略要務。多樣性可能是好政治、好公關,也可能對心靈有益(這取決於個人對於種族平等和性別平等的信諾程度),但是,在挑戰可能具有高度複雜性的年代,多樣性是一項好管理,這非常不同於認為強調通才將忽視專才的舊年代。
種族、性別、社經背景、學科訓練,這些全都重要,但那只是因為這些代表不同的生活經驗,能夠產生認知多樣性。此外,由於我們無法事先知道那些不同的背景、教育體驗或智識傾向能產生突破,因此,佩吉在寫給本書作者的電子郵件中說:「我們應該把差異性想成是一種形式的才能,為利用此才能,需要耐心與練習。」這本身就是一項挑戰,因為不管通才有何益處,都是一種我們往往難以產生的特質,影響性絕非只存在商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