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AZ疫苗能這麼快上市,要感謝英國牛津大學研發團隊放棄專利權,很多人說這是一支不以商業利益為目的的公益疫苗,然英國牛津大學研發團隊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疫苗研發?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0年春夏
BNT與輝瑞藥廠正在競相研發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莫德納在四處籌措資金以保持領先地位,嬌生公司則遠遠落後。但轉眼之間,阿德里安.希爾教授與他的牛津大學團隊早已領先群雄。
三月時,希爾教授與詹納研究所的同仁和牛津疫苗團隊發現加速疫苗計畫的方法。當然,他們的疫苗仍未取得核准,但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肯定他們的方法至少是安全的。他們先前的進展讓研究人員產生一個想法:或許他們能試著加速疫苗的試驗時程?
疫苗與藥物都需要經過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評估。新研發的疫苗經過臨床前的動物試驗,並通過監管機構的審核後,便可展開人體臨床試驗。第一期臨床試驗的目的是要測試疫苗的安全性,第二期和第三期臨床試驗則會增加接種人數,並設計隨機的對照組,以確保疫苗的有效性,證明副作用在可控制的範圍內。但是國際監管機構,包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常在臨床試驗設計方面給予公司與其他贊助商一定的自由度。
由於牛津疫苗團隊對於疫苗的安全性有十足的把握,便提議整合第一期和第二期臨床試驗,以加速試驗時程,最終也獲得英國監管機構的核准。這群科學家們也計畫加速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時程。牛津團隊的臨床試驗設計讓他們能夠快速蒐集新冠肺炎疫苗的相關數據,以了解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和最適施打劑量,並觀察接種後是否會引發免疫系統反應、是否有效,時程之快更是打破所有紀錄。這將使他們最快能在九月取得緊急授權,並針對醫護人員與高風險族群進行施打,遠遠早於西方所有的競爭對手。
不久之後,牛津團隊果然大幅領先所有對手。研發此疫苗的莎拉.吉爾伯特教授對未來的發展更是一片樂觀。四月時,吉爾伯特的團隊開始進行1,100人的臨床試驗,隨後在英國更有一萬人參與臨床試驗,根據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的報導,吉爾伯特教授對於牛津疫苗有八成的把握能夠成功。
吉爾伯特的三胞胎當時21歲,皆攻讀生物化學領域,在母親的同意下,也都報名參與初期的人體試驗,真正展現出吉爾伯特對於疫苗的信心。
到了四月底,牛津團隊的領導者與英國劍橋的製藥大廠AZ達成協議,由該公司協助測試、製造並分發牛津團隊所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AZ幾乎沒有疫苗相關的經驗,但他們在製藥方面可說是經驗豐富,能夠提供不少幫助。AZ甚至承諾在疫情持續期間,以極低的成本價供應疫苗,並試著在低收入國家生產疫苗,以滿足牛津大學對合作夥伴的要求。
四月時,病毒幾乎入侵世界的每個角落,讓許多國家的醫療系統面臨崩潰邊緣。4月15日,美國單日的死亡病例更高達2,752人,創下歷史新高。4月28日,美國累積的新冠肺炎病例已經來到100萬人。到了四月底,全球的單日平均確診病例已經高達8萬人,大幅超越三月初的1,500人。政府當局無不絞盡腦汁,希望阻止疫情擴散。當月,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改變了先前的指引,建議全美超過兩歲以上的民眾在室外須配戴口罩。
隨著疫情更加的嚴峻,衛生主管機關和其他人漸漸將牛津團隊的疫苗視為最有可能拯救世界的一線曙光。世界衛生組織的首席科學家表示,牛津團隊是目前疫苗研發進度最快的團隊。
不久後,兩位科學家之間似乎形成一種競爭關係,開始互相比較誰對自己的疫苗展現出更大的信心,甚至可說是自負,同時針對對手的研究方法挑毛病。希爾在五月時展開攻防,他對路透社表示,牛津/AZ的疫苗「幾乎可以確定是最好的單劑快速反應疫苗」,而對手的mRNA疫苗「完全是個未知數」、「結果難以預料」。
「這種新的、未經證實的疫苗技術也許能夠迅速生產疫苗,但製造成本高昂且從未發展到大規模生產階段,更沒有證據顯示能夠保護人類,在全球疫情如此緊急的狀態下,為什麼還要採用這種技術?」希爾問道,「這實在非常奇怪。」
儘管如此,吉爾伯特也展開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擊,她在七月時表示:「我們知道不良事件的樣態,也清楚使用的劑量,因為我們已經試驗過無數次了…… 當然,我們正在做安全測試,但我們並不擔心。」
七月,吉爾伯特在英國皇家生物學學會的網站分享了對牛津/AZ疫苗的想法:「如果連這樣都無法成功,我想也沒有其他的方法了。」
當時,牛津大學的研究員理應感到驕傲。初期的試驗結果顯示,牛津疫苗引發兩種免疫反應來抵擋新冠病毒,同時沒有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促使研究團隊進一步在英國、巴西和南非展開三萬名志願者參與的第三期臨床試驗。
此時在大西洋的另一端,莫德納的高層認為牛津團隊的疫苗很有可能首度取得監管機關的核准。他們的研發進度最快、享有豐沛的資金,且似乎得到英國政府全力的支援。牛津/AZ團隊承諾生產20億劑的疫苗,幫助世界各地的人抵禦這波現代瘟疫。吉爾伯特和一位研究同仁將重心放在生產新冠肺炎疫苗,而負責牛津疫苗團隊的科學家安德魯.波拉德(Andrew Pollard)則與AZ合作測試疫苗。同時,希爾很樂意提供指導與協助。
一位朋友打電話給希爾,向他詢問團隊的進展和AZ提供的協助,希爾的回應聽起來相當樂觀,甚至是鬆一口氣。最終,贏家似乎就要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