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藝術為我們的記憶,捕捉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寄託了我們對生命的真實情感,也傳達了某些在庸碌日常中被忽略的微妙感受。
飄渺的愛、熱切的愛,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情感,都要一一道來……因為這都是我們走過的痕跡啊!—紫式部《源氏物語》
韶光荏苒,我們所熟悉的世界,一點一滴地,蹉跎消逝於再也喚不回的歲月之中。
還好,藝術為我們的記憶,捕捉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寄託了我們對生命的真實情感,也傳達了某些在庸碌日常中被忽略的微妙感受。
酒紅、紫紅、緋紅、粉紅、桃紅、深紅、豔紅……遍野的杜鵑,像燎原野火般地向四面八方燒去。我踏著滿地殘紅,拾級而上,三室戶寺的山門近在眼前。
位於京都南方,宇治東山的三室戶寺,自古以來就以「花之寺」聞名,春天「紅雲一抹泛朝霞」的山櫻,夏季「何年植向仙壇上,早晚移栽到梵家」的紫陽,「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晚秋,「枯寂滄涼,今朝冷月凝千里」的冬雪……在騷人墨客的抒懷裡,三室戶寺是寓意寓情的動人所在。
來到宇治三室戶寺,除了欣賞季節感十足的花訊外,記得求一張御朱印—「宇治十帖‧ 浮舟」,在這寥寥數筆的揮灑背後,訴說著戀愛成就的千年繁華。
我們在京都的博物館內,時常可見古書、色紙、短冊等書道作品,不同於中國宋明清三朝筆法整飭、典畫謹嚴的雕梓楷書,日本古典文學書幾乎都是優柔洗練、高度女性化的草書,書籍刊工雖然不若中國來得精巧,裝幀卻另有明晰亮麗的感受。
日本具有自我個性的書法「流儀」(りゅうぎ),和平安時代(784-1192) 的貴族文化有密切關聯,當時最有權勢的藤原氏,是朝廷中最有勢力的政治家族,影響大和朝廷政治、文化、經濟、宗教將近三個世紀之久,當時被稱為「公家」(くげ)的藤原氏有許多分支,各別以居住在京都的地方而取名為「冷泉家」、「持明院家」、「二条家」、「九条家」等等。後來武家勢力抬頭,貴族公家被迫失業,為了謀生糊口,公家們開始教授詩歌及書道,政治仕途的末路窮途,反而開啟了細膩非凡的「公家文化」,並且在後來武家執政的幕府時代發光發熱:冷泉家以定家流的歌道與書道、藤原北家的京極派和歌、鷲尾家的神樂、伏見院家的皇室書法、甚至是講究「佗寂」的茶道,三千院與桂離宮的茶室露地,乃至於各地僧院神社的御朱印,妳都可以看到公家文化的深刻影響。
就在公家文化初綻芳華的十一世紀,故事舞台位於若夢繁華的平安京,當時宮廷出現了兩位風格迥異的女性作家:一位是《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納言,另一位則是《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
出身於公卿名門的紫式部,本姓藤原,因為父親藤原為時及兄長藤原惟規先後任官「式部丞」(相當於今天的教育部長),當時的人便稱她為「藤式部」。後來又因為《源氏物語》女主角「紫之上」大受歡迎,「藤式部」才被改稱為「紫式部」。
每個人鍾愛《源氏物語》的理由不盡相同,以文學成就來看,《源氏物語》的恢弘與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或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相當,嘗試在失重扭曲的情感中,重新定義世界及自我。以個人的觀點,我喜愛《源氏物語》著重在舉手投足與蹙眉顰笑間的細膩捕捉,還有對大自然的豐沛感懷:暮春時節的繽紛落英、夏夜劃破銀河的流星、晚秋夜寒池塘漸凍的薄冰、隆冬細雪繚亂的迷濛,都能觸動我們內心的愁怨,引發我們對無常的省思與體悟。
日本美學中的「物哀」(もののあはれ),在紫式部的筆下有了最淋漓的宣洩。
《源氏物語》時間軸長達七十餘年, 歷任四位天皇, 人物將近四百四十名,正因為小說篇幅驚人,為了方便閱讀,《源氏物語》也發展出描摹典雅端麗的圖文解說版,以滿足不同閱讀群眾的喜愛偏好。畫師在卷軸上以工筆勾勒人物形象,並繪上強烈濃郁的色彩。這類被稱之為「作繪」的畫作,在貴族仕女間十分受歡迎,分別收藏在東京都五島美術館,以及名古屋德川美術館的《源氏物語繪卷》,正是平安時代末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傑作。
繪卷比小說還晚近一世紀,根據考證,《源氏物語繪卷》原作全套共十卷,以小說的五十四帖為敘述核心,每一帖取一至三幅場景創作,總數約九十幅,分別以「圖繪」和「詞書」兩種形式切入故事。
「圖繪」有如平安時代的蒙太奇,光是影像畫面的角度就夠吸引人了;而「詞書」則是以書法格式寫下小說中的某一段文字,有人物對話,有個人獨白,也有場景敘述。不過歷經千年雨雪風霜、兵燹雷火,今天,只剩下十九幅傳世。
公元二○○○年,日本為了紀念千禧年,及當年於沖繩舉行的G8八國領袖高峰會,特別發行面額二千日圓的紀念鈔。有別於其他面額的人物肖像,二千圓紙鈔正面印著沖繩首里城中的「守禮門」,背面則以《源氏物語繪卷》第三十八帖「鈴虫」為主題。
2000年發行2000日圓紀念紙鈔,正面圖樣為「守禮門」
攤開二千圓紙鈔背面,畫面由左而右,依序是相貌端秀的冷泉天皇,坐在對面的是小說主人公光源氏。故事講的是八月十五,以源氏為主的一行人拜訪退位隱居的冷泉天皇,通宵達旦地吟詩、唱歌、飲酒、聊天……。
原畫的右下角還有一群公卿在朱欄旁吹笛評彈, 在二千圓紙鈔中則以《紫式部日記繪卷》所描繪的紫式部,替代附庸風雅的貴族男子。在冷泉天皇與光源氏畫面的下方, 則是藤原伊房的書法,平安時代的蘊藉儒雅,行走在流水浮雲的字裡行間,華麗瑰美卻不造作。
《紫式部日記繪卷》中描繪藤原道長拜訪紫式部的畫面,以及2000 日圓紙鈔上的局部特寫
或許,我們不太有機會到博物館,欣賞娟秀雅緻的和式書法,但我們可以透過旅行,蒐集那些具有紀念與文物價值的御朱印與紙鈔。當我們再回頭,悉心端詳這紙上溫潤的筆墨與纖麗的線條時,對日本古典文學及繪卷藝術,似乎就有一點不一樣的感受。
摘自《鈔寫浪漫》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