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2021年5月中旬本土疫情大爆發,臺北慈濟醫院挺在疫浪最前線,大家都沒有什麼休息時間,有人累到哭,但抹去眼淚,擦乾汗水,他們還是穿上防護裝,繼續奮戰。所有人都想著怎樣多做一點事,好保護好病人。
文 / 陳怡琳,天下文化主編
清晨4點半,臺北慈濟醫院主祕喬麗華已抵達行政辦公室,為六點半開始的防疫會前會做準備。院長、六位副院長與喬麗華,從今年4月6日開始,週一至週六天天6點半開始防疫會前會,8點再開全院防疫會議,週日則是大家到集檢所支援。院長、副院長更利用週六、日線上看診。
清晨5點,腎臟透析中心護理長黃瑞玲已抵達醫院,打開要價百萬的紫消燈,進行腎臟透析中心五個區域大消毒。前一晚大夜班護理人員已消毒過,但為了保障病人及醫護安全,於是黃瑞玲每天趕早再來一回合。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2021年5月中旬本土疫情大爆發,臺北慈濟醫院挺在疫浪最前線,大家都沒有什麼休息時間,有人累到哭,但抹去眼淚,擦乾汗水,他們還是穿上防護裝,繼續奮戰。所有人都想著怎樣多做一點事,好保護好病人:因疫情嚴峻而醫療降載科別的醫護、住院醫師,積極接受教育訓練支援篩檢;行政人員利用午休主動協助清消診間;防疫面罩需求量大,有空的人主動上生產線,製作防疫面罩供醫療前線使用;慈濟志工更是協助戶外社區篩檢站設立、支援靜思堂疫苗施打、加入「居家照護」的行列……。
今年Omicron疫情來得又快又急,從年初至今,這一波由Omicron 引發的疫情海嘯確診人數已超過四百萬人,臺北慈濟醫院全體人員再赴疫浪高頭迎戰。雖然作戰方式與前一年有所不同,然而對病人付出的愛與關懷並無二致,無論輕症、中症、重症,照顧好每一個病人,仍是最高的工作原則。
2005年5月8日臺北慈濟醫院正式啟業時,證嚴法師以「感恩、尊重、愛」,做為臺北慈濟醫院的標竿,期勉醫護同仁做到「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17年來一直以此為努力方向。趙有誠接掌臺北慈濟醫院院長以來,亦帶領全院同仁走在這條路上,而在遭逢新冠肺炎這場百年大疫時,更將「感恩、尊重、愛」發揮得淋漓盡致。
疫海無情,醫護有愛,無論臺灣還將面對幾波疫情海嘯,也無論未來還有多少染疫病患需要救治,臺北慈濟醫院始終會是茫茫疫海中,不分日夜、分分秒秒,不斷放下救生艇搶救生命的那艘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