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許多人一看到眼前的數字,便直接舉雙手投降,沒有仔細去觀察和思考就接受外界「餵」來的資訊,往往不小心誤用資料,或被操弄過後的數據所騙。所以我們經常被聳動的軼聞誤導,將少數的特例視為常態,卻完全忽視掉因果關係。
圖片來源:Unsplash
生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面對資料是必然的事,舉凡大選前的民調、政府宣布的平均薪資、醫生判別病人是否罹患某疾病的診斷、甚至彩券的中獎率等,都與數據資料有關。唯有運用「統計」,才能抓出數據資料背後的關係,協助我們決策。
然而,許多人一看到眼前的數字,便直接舉雙手投降,沒有仔細去觀察和思考就接受外界「餵」來的資訊,往往不小心誤用資料,或被操弄過後的數據所騙。此外,由於故事能帶動情緒,比數據有吸引力,一旦有人出面說明自身經歷,我們就以為全天下都是如此。所以我們經常被聳動的軼聞誤導,將少數的特例視為常態,卻完全忽視掉因果關係。
墨爾和諾茨兩位教授致力統計教學,他們認為統計不只是工具,而應該是常識。兩人為了讓沒有數理背景的人了解統計概念,一同寫下《統計,讓數字說話!》,用最少的數學式子,清楚解釋統計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書中分為四大部分:
1. 產生數據。如果想知道特定問題的答案,我們便需要選擇樣本和設計實驗,然後獲得數據,要是實驗設計失當,所得到的數據就缺乏參考價值。永遠要記得,「數據的來源」是統計學裡最重要的事。
2. 整合數據。介紹如何有智慧的運用簡單的圖例和摘要,整合並解讀數據。長條圖、折線圖、圓瓣圖(圓餅圖)要依情況而選用,遇到象形圖時則要注意失真的狀況。
3. 機率。心理學家證明,人類不善於掌握機率,往往高估發生率很低的風險或低估發生率很高的風險。由於變異無所不在,用機率的角度思考才可以篩選出雜訊裡的事實。
4. 推論。統計並非只能處理數據,它也能依照樣本所提供的證據進行推論,進一步讓我們跳脫手邊的資料,對更廣的整體做出結論。
書中各章都是以日常實例做為出發點,再以敘述的方式介紹統計概念,你不需要有太多數學基礎,只要能看懂簡單的方程式並加以套用,就能學到足以應付一般生活所需的基本統計知識。
➢【書籍資訊】統計,讓數字說話(全新增訂版)
➢【延伸閱讀】天選之人!中兩次頭獎的機率是多少? 相信直覺或是機率?
Statistics: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