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好奇心會引出問題,而解答問題能讓我們學到新東西,蘭德爾.門羅(Randall Munroe)擅長用幽默包裝科學,面對讀者五花八門的問題,任選一篇來讀,你都能發現:科學比想像來得有趣。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文/吳育燐,天下文化編輯部資深編輯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那麼,如果想在一天內造出羅馬,需要動用多少人力呢?
如果想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可能要先忽略掉大夥兒擠成一堆動彈不得的情形。其次,還必須知道完成建築需要花費多久,才有辦法進一步估算時間——太棒了,20、21世紀之交就有建築師研究過,提出相關資料。再以朋友最近鋪設浴室磁磚地板的價格估算後發現,如果有辦法動員全球人口,一天內打造羅馬完全不是夢想。
只是當地居民會大發雷霆。
大家應該很熟悉這類奇怪問題,畢竟我們小時候什麼都不懂,問東問西是很正常的事,三不五時還會提出讓人不知怎麼回答的大哉問。等到年紀稍長,懂的事情愈來愈多,也知道問題不一定有答案,無形中減少了自己發問的頻率,有時更擔心自己的問題傻里傻氣或沒什麼正經用途,礙於面子而不敢提問。
那實在太可惜了!因為放棄問問題就等於放棄促進思考的機會。
蘭德爾.門羅(Randall Munroe)為此提供了管道。他是知名網路漫畫創作人,創立的熱門科學漫畫網站xkcd每個月點擊量超過7,000萬。其中的科學問答部落格「What If」,解決了大家羞於提問的狀況,讀者能盡情發問,門羅則會查證資料,認真回答問題。
然而,讀者拋出的問題千奇百怪,往往會觸及極端狀況。有趣的地方在於,此時門羅除了依據科學來挑戰極限之外,也會發揮想像力,補足那些「沒有人知道」的環節。門羅的幽默感一方面讓問題顯得趣味十足,一方面帶領我們到達從未思考過的境地,讓我們知道:沒用的答案也很有趣。
本書是《如果這樣,會怎樣?》的續集,問題同樣包羅萬象,從每天呼吸會吸入多少人類的死皮、天上的雲能不能吃,一直到宇宙公路旅行要花多久時間等。在看門羅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你會發覺,科學既能回答正經的問題,也能處理傻氣的問題。
重點在於,無論什麼樣的問題,在嘗試回答時,都可以帶你領略某些嚴肅的科學。
➢【書籍資訊】《如果這樣,會怎樣?2:千奇百怪的問題 嚴肅精確的回答》
➢【推薦閱讀】「如果我想吃雲,我能吃掉一整朵雲嗎?」讓《如果這樣,會怎樣?》作者蘭德爾.門羅來回答你!
童謠中夢幻的糖果雨竟是地球的滅世噩夢!?如果所有的雨滴都是檸檬糖和軟糖,那會怎樣?——一個超高死亡率的危險假設
What If? 2Additional Serious Scientific Answers to Absurd Hypothetical Qu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