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如果這樣,會怎樣?2》一書提到,糖果雨一直是甜食愛好者的美好幻想,可是今天門羅將用科學告訴你,這可能是個導致生物大滅絕的恐怖設想,但別太悲觀,還是有些地區能存活下來的!
Q:如果所有的雨滴都是檸檬糖和軟糖,那會怎樣?
—朔.佩斯科-楊(Shuo Peskoe-Yang)
如果所有的雨滴都是檸檬糖和軟糖
哦,那會是什麼樣的雨!
我會站在外面張大著嘴巴⋯⋯
—兒歌
即使按照《如果這樣,會怎樣?》的標準來看,這種假設情境也是一場大災難。
檸檬糖的終端速度約為每秒10公尺。這樣可能不夠快,不足以造成傷害,但檸檬糖掉在你的牙齒反彈時,肯定會很痛。
軟糖比檸檬糖軟,所以不會那麼痛,但用你的嘴巴接住它們,仍然一聽就像是噎死的好方法。你最好等到暴風雨結束,再把它們從地上撿起來。
第一場檸檬糖和軟糖的雨會很美味。一旦雨停了,你可以穿過田野,從地上採拾糖果吃個飽,就像是興高采烈參觀威利旺卡(Willy Wonka)糖果工廠的小孩一樣—不同的是,參觀旺卡工廠時,並非所有的遊客都死翹翹。
我們假設雨水被質量相當的檸檬糖和軟糖取代,所以一場典型的暴雨會讓地上鋪滿深及腳踝的糖果。和雨水不同的是,糖果不會滲入土壤或往下坡流。它們只會待在地上而已。小孩和動物會在糖果堆裡挖個小坑,其他的糖果上面會長出消化糖分的細菌,但大部分的糖果只會待在那裡曬太陽而熔化。
下了幾週的檸檬糖和軟糖雨之後,屋頂會開始崩塌。
多雪地區的住家屋頂通常每平方公尺需要承受100到300公斤的重量,相當於大約30公分深的水。美國東部每年的降雨量大約一公尺,這意味在幾個月之內,大多數的平頂屋頂都會被重量壓垮。
我們不會馬上統統渴死。含水層和湖泊中有大量的水,可以維持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不過地表水的熱量會變得愈來愈高。
農業會瓦解。以水為主的降雨突然沒了,會立即導致全球乾旱。許多農作物仰賴湖泊和含水層的灌溉系統來澆水,但連那些農作物也很快就會被埋在糖果堆底下。如果你的農作物有辦法存活,收割會是一場噩夢—當你開著拖拉機穿越一層黏黏的、深及膝蓋的檸檬糖和軟糖時,祝你好運。
幾年之內,大多數的人類城市會被埋在層層的糖果底下,整個地球成了「龐貝古城糖果樂園」。
農業存活最久的地方是沙漠地區,那裡的農作物澆水幾乎完全靠灌溉,例如埃及尼羅河沿岸的農田、加州的帝王谷,或是土庫曼(Turkmenistan)的沙漠。開羅和利馬等城市每年幾乎沒有什麼降雨,反而能夠在相對無糖果的情況下持續存在多年,不過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破壞會導致一些問題。
我們人類終究不可能存活很久,但檸檬糖和軟糖假設情境的後果會比單純的人類滅絕還要嚴重很多。短短幾天之內,糖果的重量就會超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地球多了如此厚重的一層糖,將會徹底改造地球。
糖是碳水化合物,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能量,所以糖大受兒童、蜂鳥、細菌等活力充沛的生物歡迎。如果你在土壤中添加糖分,其中大部分會被細菌消化,再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返回環境中。
任何靠糖過活的生物會突然發現自己處於絲毫不需節制的環境中。很多糖果會被掩埋而沒有被消化,但其中一些會被消化或被其他作用(例如火)氧化。發生這種情況時,二氧化碳濃度會飆升,地球會變暖。
檸檬糖和軟糖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那些掉進海裡的糖果在溶解之前會下沉,使海面暴露在大氣中。隨著地球變暖,水從愈來愈甜的溫暖海面上會蒸發得愈來愈快。
如果具有海洋的行星變得太熱,大氣可能充滿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可能吸收更多的熱量,導致失控升溫的反饋迴路持續直到海洋沸騰。在很久很久以前,金星上也許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幸運的是,經過一些令人傷腦筋的計算,科學家大致得出結論:短期內,地球不會面臨失控溫室效應的危險。就算我們將地球上的化石燃料統統燒個精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不足以引起使海洋沸騰的熱旋風。
但是糖果辦得到。即使糖果中的碳只有一小部分被氧化,幾年之內就會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目前*的0.042%升高到5%或10%,自從地球還年輕、太陽還較冷較小以來,這樣的濃度是前所未見的。模式顯示,這樣的濃度有可能會引發失控的溫室效應。
全球溫度會升高到有如火爐一般,對地球表面進行實質上的消毒,終結生命之樹。除了一些幸運的食糖嗜熱細菌之外,沒有生物可親眼目睹地球上的水沸騰。很快的,地球會成為一片死氣沉沉的焦土,當充滿糖的海洋沸騰時,只剩下黏糊糊的糖渣覆蓋著海床。
最後一線希望:一旦海洋沸騰,就不會再有雨滴可以變成檸檬糖和軟糖了,所以至少這場雨會結束。地球此時可能看起來很像金星,幾乎沒有什麼水蒸氣,而且溫度太高無法使水蒸氣凝結成雨。
金星並非完全沒有沉降物。它的山頂覆蓋著我們稱之為「雪」(其實比較像是霜)的物質,看起來像是從低地上蒸發、沉積在山上的金屬。在溫室效應失控後,地球可能和金星一樣,又枯又焦的山頂上灑滿了金屬雪。
或許我們應該跳過下一段歌詞。
➢【書籍資訊】《如果這樣,會怎樣?2:千奇百怪的問題 嚴肅精確的回答》
➢【推薦閱讀】「如果我想吃雲,我能吃掉一整朵雲嗎?」讓《如果這樣,會怎樣?》作者蘭德爾.門羅來回答你!
What If? 2Additional Serious Scientific Answers to Absurd Hypothetical Qu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