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電影「接觸未來」讓人們以為外星人能聽見我們的廣播訊號,但隨著科技演進,地球向外洩漏的無線電訊號其實越來越微弱,想被偵測到的難度極高。相較之下,反射自地球的陽光與大氣組成,尤其是生命活動長期造成的反射光,更有可能成為外星文明觀察到的線索。若真的想主動引起注意,靠廣播不如送出高速探測器來得有效。
Q. 假設離我們最近的可居住系外行星上有生命,而且擁有與我們相近的科技。如果這些外星人正在看我們的地球,他們會看到什麼呢?
— 恰克.H(Chuck H)
A.

圖片來源:《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
我們再試著找出更詳盡的答案。首先來看......
無線電通訊
電影「接觸未來」讓很多人以為:外星人正在收聽我們的廣電媒體。可惜的是,事實恐怕未必如此。
問題在於:太空實在太大了。
就算你能解決星際間無線電衰減的物理學(註1),但只要考慮到經濟效益,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如果把電視訊號發射到另一個星球去,根本是在浪費錢。發射器的用電很貴,而且其他星球的生物又不買電視廣告裡的產品,電費都是這些廣告在付的耶。
整體的狀況更複雜,但最起碼,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我們洩漏到太空的無線電通訊卻變少了。我們一直在關閉巨型發射天線,轉而使用電纜、光纖、以及高度密集的手機基地臺網路。
我們的電視訊號也許暫時在外太空還偵測得到(要費很大的工夫才行),但是那樣的窗口也快要關閉了。20世紀晚期,我們的電視和電臺一直朝著無垠太空放聲吶喊,那時候的訊號,大概在幾光年外就衰減到偵測不出來了。目前為止,我們找到的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遠在幾十光年之外,由此可見,人家根本沒有在複誦我們的流行語。(註2)
但電視與電臺發射的訊號,並不是地球上最強的無線電訊號。在早期預警雷達的波束面前,它們只能甘拜下風。
早期預警雷達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由遍布北極周圍的一大堆地面及機載雷達站組成。這些雷達站以強大的雷達波束全天候掃描大氣層,波束經常從電離層反射回來,人們戰戰兢兢的監測雷達回波,以便捕捉敵人行動的蛛絲馬跡。(註3)
這些雷達發射波洩漏到太空,當波束掃過鄰近系外行星的天空時,如果他們碰巧在監聽我們,很可能就會接收到這些雷達波。但正如科技的演進淘汰了電視廣播塔,早期預警雷達也受到相同的影響。
如今的雷達系統(究竟藏在哪裡?)安靜多了,而且或許這些雷達最後也會遭新科技徹底取代。*
*更新:2018 年1月13 日,夏威夷居民的手機收到緊急警報,説有飛彈來襲。州長伊格(David Ige)試圖利用社群媒體通知大家那是假警報,卻找不到自己的推特密碼。

圖片來源:《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
地球上最強大的無線電訊號,正是來自阿雷西博望遠鏡的波束。這座位於波多黎各的巨大碟型天線,功能有如無線電發射器,可使訊號從附近的目標物,例如水星及小行星帶反射回來。阿雷西博望遠鏡基本上就像是手電筒,我們用它來照射行星,以便看得更清楚。(這聽起來實在有點瘋狂。)
不過,阿雷西博望遠鏡只是偶爾發射,而且波束很窄。如果波束恰好照到系外行星,而且外星人運氣超好,碰巧把接收天線對準我們地球的方向,結果外星人接收到的,只不過是無線電能量的短暫脈衝而已,然後就是一片寂靜。(註4)
所以,遙望地球的假想外星人,大概不會用無線電天線來把我們接走。
不過,還有……
可見光
這比較有希望。太陽真的非常非常亮 (誰說的?〕,而且陽光照耀著地球〔誰說的?〕。照耀地球的太陽光有部分反射回太空,成了「地球光」。部分的太陽光掠過地球、穿越大氣層,接著又照在別的星球上。這兩種效應從系外行星上都有可能偵測得到。
10 倍
如果太陽的亮度增加為10 倍,金星和水星會慘遭熔化,地球看起來像金星,火星看起來像水星,小行星帶位於宜居帶,木星還是會相當冷。
這些光無法直接透露任何有關人類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觀察地球夠久的話,從反射光便可判斷出許多有關地球大氣層的事物。你也許能判斷出我們的水循環是什麼樣子,而且我們富含氧氣的大氣層會讓你聯想到:這裡發生了奇怪的事情。
所以到頭來,來自地球最清晰的訊號,也許根本就不是我們發出的。搞不好是那些幾10億年來,不斷使我們這顆行星「地球化」(而且還不斷改變我們傳送到太空的訊號)的海藻。

圖片來源:《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
當然啦,如果想送出更清晰的訊號,我們也做得到。但無線電通訊的問題在於:當波束到達時,外星人必須要留意。
反過來,我們可以讓他們不得不留意。利用離子驅動、核能推進、或只要巧妙運用太陽的重力穴,我們也許可以把探測器送出太陽系,速率夠快的話,幾萬年後就能抵達某個鄰近的星球。如果我們能想出如何製造導航系統,撐得過這趟航行的話(這應該很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套系統,把探測器送往任何有居民的星球。
為了安全著陸,我們必須減速。但是減速需要更多燃料。還有,這整件事的重點,就是為了讓外星人注意到我們,對吧?所以呢,如果那些外星人遙望我們的太陽系,看到的說不定是這樣:

圖片來源:《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