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說話就是要讓人聽得懂。如果對方無法理解,又怎麼會接納你的想法呢?
你是否曾在聽簡報時,覺得台上的簡報者看起來似乎很聰明,但你完全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每個領域皆有專業詞彙,對專家而言,當然是耳熟能詳,但其他人很可能聽得一頭霧水。即使在同一個組織內工作,不同部門也可能有各自的用語與縮寫,而其他部門的人根本不明白其中含意。一個專業領域的企業與個人愈是積極創新,該領域的詞彙很可能愈是多得讓人眼花撩亂。
所以,別以為大家都聽得懂你的專業用語,除非你是對同領域的專家做簡報。上台簡報時,你要調整你的用語,確保你能打動那些最有影響力的人。因為他們要是聽不懂,又怎麼會接納你的想法呢?
所以,請把行話扔到一邊吧!如果某個專業術語對傳達訊息來說很重要,就設法換個方式解釋,務求每個人都能理解,最好是簡單易懂到連家裡的老祖母也聽得懂。
坦率做自己
坦率最能贏得人心。就算你想給人聰明、口若懸河的印象,但更重要的是公開誠懇,如此別人才會信賴你與你的想法。
讓觀眾喜歡你,他們才會希望你成功。覺得緊張沒關係,觀眾會包容你。商業溝通專家拉波美(Vitoria Labalme)說,觀眾會原諒講者吞吞吐吐、偶爾「嗯」的停頓或發現講錯話後再更正,只要他們知道你的心態是誠懇正確的。
拉波美還說:「觀眾希望你是真誠的,因此說話時不要聽起來像是公司發言人,但也不要刻意假裝謙虛。如果你明知道自己是個巨人,那麼裝成弱小乖順是無法贏得粉絲的。真誠的意思是,你能表現出知道自己是誰。」
舉例來說,如果你喜歡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展現你的熱情。
微軟前執行長巴爾默(Steve Ballmer)在對外簡報時,就充分展現了這種熱情,他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在講台上跳舞的模樣,成為YouTube上爆紅的熱門點閱影片。
表現自我風格
2012年1月,美國《商業週刊》曾經對巴爾默評道:「他在公共場合扮演啦啦隊長,努力證明沒有人比他更愛微軟。他的討好行為大大成功。」他的舉動固然過火,卻是他的本性。
《安靜,就是力量》作者坎恩(Susan Cain)則有截然不同的風格。她在2012年12月的TED演講中運用迴異策略,卻同樣引起轟動。她以冷靜且有說服力的方式,訴說在這鼓勵外向者的世界,內向者有何心聲。
坎恩表現出來的風格很適合她本人與主題,她在台上似乎很自在,但絕不戲劇化或激情,否則顯得不自然,也不符合她的個性與講題。相反的,她傳達訊息的方式必然能引起內向者的共鳴:「這世界需要你,也需要你的特質。祝你享受美好的旅程,願你有輕聲細語的勇氣。」
Photo:Sonny Abesami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