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開創
優惠價
85
$408
優惠價
75
$360

開創

政治大學對台灣管理教育的貢獻

書籍介紹

管理教育不僅是教人如何做事的學問;更是教人如何做人及明辨是非的教育。

──楊必立,台灣MBA教育之父、政大企研所第一任所長

管理教育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深遠,它除了是一套科學的理論和學問,也是與時代、環境俱進的思考能力,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信任,在每一個社會與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必定有努力尋找下一個機會的領導者,帶領組織乃至政府做出關鍵性的決策。

本書回溯台灣現代管理教育的源頭,1960年代,國立政治大學因應台灣產業快速發展,對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首創國內第一個企管系及企管研究所,培育本土企業管理人才及師資,包括MBA、博士班、企家班;同時也成立政大公企中心,針對企業界需求,開設企經班,為在職人士授課,不僅開啟台灣現代管理教育的先河,更為管理教育帶來許多開創之舉。

書中不僅記錄許士軍、劉水深、司徒達賢等教授,勇於突破現狀的開創經驗,帶給許多企業家、經理人,甚至是國家經濟決策者,終身學習、突破瓶頸的精神,在社會與產業變動中持續創造新局。作者也實際採訪五十多位政大企管系及企研所校友們,包括尹啟銘(前經濟部長)、宋學仁(台灣投資銀行教父)、林信義(裕隆集團最高顧問)、周俊吉(信義房屋創辦人)、葉佳紋(瑞昱半導體創辦人)等人,回顧政大企管教育帶給他們在人生方向或事業經營理念上的啟發,展現管理教育在台灣經濟發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政大秉持開創精神,持續因應社會環境需要,從教育出發,進行一連串創新的舉措:

  • 接軌國際的全新教育機構及觀念
  • 重視通才與英語的管理教育
  • 首開台灣企管在職教育,成立「企業家班」與「科技班」
  • 打破體制,傳承美國MBA精神的國內第一個企研所
  • 首創個案教學及本土個案寫作,訓練「聽說讀想」的能力
  • 創辦全球第一本華文管理學術期刊《管理評論》
  • 建立第一套中文企業管理文獻資料庫及經營競賽遊戲

序文 回首來時路── 一個受惠者的感恩 許士軍

前言 帶動台灣商管人才培育的先鋒

第一章 乘風而上:孕育台灣管理人才,放眼國際市場

第二章 開創新局:台灣MBA教育之父的破壞式創新

第三章 實用主義精神:伴隨台灣經濟起飛的在職班

第四章 百年樹人:政大企研所碩博士生的職能與發展

第五章 開花結果:總裁們在政大企家班的日子與知能成長

結語 走過一甲子,政大為台灣管理教育的持續開創 

注釋

附錄

回首來時路——一個受惠者的感恩

文 / 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在整整一甲子之後的今天,重溫政大企管教育創辦的歷史,所報導的史實,誠如本書前言標題所示,代表政大「帶動台灣商管人才培育的先驅」的重要貢獻。如今留下書面記載,使得多年來隱存內心的一種缺憾,頓然有釋然之感。當然,在此,也十分感佩,促成本書出版問世的幕後推手。

回憶當年往事,映現心頭,有如白頭宮女話當年,吉光片羽,在此稍作補遺,感謝出版者給予這樣一個機會。

記得這恐怕是1960年代台灣接受美援的最後的一個計畫,政大在校內一舉創設五個新的單位。就位置而言,有位於台北市區內的「公共行政暨企業管理教育中心」,「公共行政研究所」,和「企業管理研究所」三個單位;另有位於政大木柵校本部的「公共行政學系」(屬於「法學院」)與「企業管理學系」(屬於「商學院」)。這種安排,乍看之下,有違一般人心目中的大學體制,令人感到詫異,其實這是具有深意的,稍後再談。

事實上,還值得一提的,就是另一個指導委員會,位於這五個單位之上。當時凡是校內有關企業管理與公共行政教育的重要政策興革之事,都要經過這一委員會的討論和決議,然後才彙報校方核定施行。

事後想來,政大創設這些單位,和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存在有密切關係。當時正是所謂台灣「經濟起飛」階段。美方認為,此時的台灣,應當加強兩種人才的培育:一為公共行政,亦即政府文官人才;另一則為企業經營人才。當時將兩個研究所設於台北市區,和公企中心同一地址,而和同一名稱的學系分開。主要是因為在顧問心目中,依美國大學學制,這兩個研究所所授予的碩士學位,分別為MPA和MBA,乃屬於專業(professional)性質的學位,並非一般學術(academic)性質的MA。而且在美國,這種性質的教育,多未設有大學部的同類學系。但是,在台灣為了配合我國大學法,卻必須先有學系,才能設研究所,所以才會發生同樣名稱的所系,卻分設於兩地這回事。

我們也可以從設於金華街這兩個研究所的英文名稱,看出其獨立性質;他們都分別冠以the graduate school,類似美國大學中同類組織,並無二致。這種組織安排,要等到日後教育部推動所謂「所系合一」制度時,才將這兩個研究所先後遷回木柵校本部,分別回歸法學院和商學院,成為兩相關學系的碩士班。相信這也是本書選擇將內容涵蓋到此為止的背景。

台灣商管教育變革與個人生涯改變的起點

誠如本書中所描述,政大創設企業教育之理念和課程內容,並非國內原有「商學」教育學制之延伸,而是將1960年代美國方始成形的MBA學程觀念移植到台灣。這種創新做法,目的是,冀望使台灣在商管人才的培育上,得以趕上台灣欣欣向榮的經濟與產業發展的人才需要。但是也因此,很自然地,帶動台灣整個商管教育的變革,也說明了本書問世所帶來的特殊價值和意義。

除了上述相關背景的補述以外,也希望藉此機會,說明了個人如何在這同樣60年間和管理教育結下不解之緣的生涯歷程。

原因是,在上述美援計畫下,為了培訓嶄新學程所需要之師資,乃遴選校內外人才赴美進修。由於當時美國顧問們認為,企管教育不能只限於大學門牆之內,必須和實務業界建立密切關係,因此乃由校方主動洽請經濟部推薦適當人選參與遴選,恰好個人當時以高考經濟行政人員資格,在經濟部國營事業司任職,因而獲得推薦。經面試入選後,此從開始了個人從事管理教育的一生。這可以說是一個緣分,也是一個非常幸運的緣分。

在該計畫項下,全部有18位名額;企業管理和公共行政兩類,各有9個名額赴美進修,除公共行政類中有少數幾位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外,其他主要都是到密西根大學。而我是所有人選中首批出發的三人之一(其他兩位屬於公共行政類)。離開亞熱帶的台灣,到達大雪紛飛的北國,於1963年元月春季班入學。就個人而言,自此以整整兩年時間,計四個學期又兩個暑期,完成MBA with distinction學位。

1965年初返校任教,剛好趕上了擔任研究所及學系首屆同學的行銷課程。自此開始,以迄1978年赴美任教時止,計有14個年頭在政大任教。其間很榮幸地,繼楊必立和任維均兩位前輩之後,先後擔任第二任的企管系主任及企管系所所長。

直到今天,個人一共在國內外八所大學任教,都和企管教育有關,一生的學習領域和志業始自政大。回顧前塵,一切猶如昨日,不勝感念和感恩。

展望未來,目前世界已非60年前的世界。物轉星移,企業經營與管理,和當年相較,面目全非。目前企業所面臨的,既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也是一個網路和數位化的世界。企業組織,既非當年所講求的層級結構和部門組織做為主流,也超越了事業部經營及產業策略的經營典範。取代的是,「去中心化」和「無邊界化」的組織。這種組織,透過平台和雲端,提供個人發揮創業之生態環境。

再者,企業在達成目標上,也不在再侷限於價美物廉、營收成長、投資報酬;更超越顧客滿意的層次,而必須對社會及地球生態有所助益。在這巨大且顛覆性的改變下,今後企業經營,也已超越management層次,而必須講求governance,才能獲得生存及發展的正當性和尊重。

談罷全書,深感在60年前的政大,洞察先機,在企管人才培育上開創新猷,引領風騷,對於台灣經濟發展,帶來重大貢獻。

在此衷心期待,在今後驚滔駭浪的世界中,政大以及台灣的商管教育,仍然勇往直前,承當時代所賦予的新任務和新使命。

楊倩蓉 採訪整理

政大傳播學院碩士畢業,擁有二十年新聞深度報導經驗,曾先後擔任《遠見》雜誌副總編輯、《商業周刊》主筆、《Cheers》雜誌資深主編、《30》雜誌主編、作家。主要著作有《唐鳳的破框思考力: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吳敏求傳:從零到卓越的識與謀》、《開創:政治大學對管理教育的貢獻》、《疫無反顧:亞東醫院作對的事》(合著)等書。 


許士軍 口述

許士軍是國內管理學界地位崇高的學者,研究領域廣及行銷、策略、組織、國際企業等,由於畢業自台大經濟系、政大政治研究所,並取得密西根大學MBA及管理博士學位,因此熟悉經濟、政治、產業等議題,視野寬廣。研究的縱深廣度,備受社會推崇。其教育經歷包括政大企管系系主任、企管研究所所長、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行銷學系主任、台大管理學院首任院長,並創辦長庚管理學院。

現任元智大學講座教授暨校聘教授 及中華民國群我倫理促進會理事長,同時也是美國行銷學會、美國國際企業學會、美國行銷科學學會的會員。1989年曾獲頒我國管理學界最高榮譽之管理獎章。從事企業管理教學至今四十餘年,國內知名管理學者及企業高階主管,甚多出自他的門下。

在管理的實務經歷相當豐富,曾擔任中油公司常務董事,台電、華航、台灣證券交易所、中國生產力中心董事,以及高雄銀行董事長,目前為多家民營事業獨立董事。著作除論文外,包括《國營事業之監督》、《國際行銷管理》、《管理:規劃與創新》、《多國公司的發展與前瞻》、《現代行銷管理》、《管理學》、《放眼天下談管理》、《卓越的台灣管理模式》、《轉型中的我國大學及管理教育》、《邁向21世紀的管理》、《許士軍為你讀管理好書》、《IBM,MBA與吃角子老虎》等十餘種。


劉水深 口述

曾任政治大學企管所第三任所長


司徒達賢 口述

現任
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

學歷
美國西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1976)
美國伊利諾大學企業管理碩士(1973)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1970)

經歷
政治大學副校長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系主任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主要著作
《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文化,2016修訂再版)
《管理學的新世界》(天下文化,2013修訂再版)
《司徒達賢談個案教學:聽說讀想的修鍊》(天下文化,2015)
《家族企業的治理、傳承與接班》(天下文化,2021)
《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天下文化,1999)
《為管理定位》(天下雜誌叢書,1998)
《管理挑戰新世紀》(天下雜誌叢書,2000)
《打造未來領導人:管理教育與大學發展》(天下雜誌叢書,2004)
《整合的智慧》(天下雜誌叢書,2006)
《整合的實踐》(天下雜誌叢書,2006)
2006年以後專欄數百餘篇請參見 http://prof-seetoo.blogspot.com/

榮譽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管理獎章」,1998
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科技管理學會院士」,2001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第十五屆「傑出成就獎」,2010
政治大學第一屆「仲尼傑出教學獎」,2016


2022/03/10

BCB75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5254605

352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