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每天叫醒比爾蓋茲的不是鬧鐘,是熱情!李開復在《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中給學子建議,比起一窩蜂地去追求當下熱門的領域或科系,更該了解自己的興趣、熱情,因為做你愛的的工作更容易成功。
圖片來源:Photo by Nguyen Dang Hoang Nhu on Unsplash
當朋友問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時,我是這麼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更有意義,能夠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我從大學二年級起就把「最大化影響力」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
對我來說,人生目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幫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我當初放棄在美國的工作,隻身到北京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就是因為我覺得後一項工作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我的人生目標更加吻合。所以,一旦確定了人生目標,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果斷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決定。
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獨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動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標。但你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崇高」,或為了模仿他人而隨便確定自己的目標。
那麼,該怎麼去發現自己的目標呢?許多同學問我他們的目標該是什麼?我無法回答,因為只有一個人能告訴你人生的目標是什麼,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個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標,那就是你的心裡。
我建議你閉上眼睛,把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裡的理想記錄下來,因為往往不經過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誠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顧過去,你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時光是否存在某些共同點?它們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勵你的人生目標了。再者,你也可以想像一下,15 年後,當你達到完美的人生狀態時,你將會處在何種環境下?從事什麼工作?其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當然,你也不妨多和親友談談,聽聽他們的意見。
為了成為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你要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熱情的事情。當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你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忘,你在該領域內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一步,如果你對該領域有熱情,你就可能為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一個主意,都會跳起來。
相對來說,做自己沒興趣的事情只會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無成。即便你靠著資質或才華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絕對沒有釋放出所有的潛力。因此,我不贊同每個學生都追逐最熱門的專業,我認為,每個人都應了解自己的興趣、熱情和能力,並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裡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比爾蓋茲曾說:「每天清晨當你醒來的時候,你都會為技術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發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軟體技術的興趣和熱情。因為對軟體的熱愛,比爾蓋茲放棄了數學專業。如果他留在哈佛繼續讀數學,並成為數學教授,你能想像他的潛力將被壓抑到什麼程度嗎?比爾蓋茲在領導微軟25年後,卻又毅然把首席執行長的工作交給了鮑爾默,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投身於他最喜愛的工作──擔任首席軟體架構師,專注於軟體技術的創新。
雖然比爾蓋茲曾是一個出色的首席執行長,但當他改任首席軟體架構師後,他對公司的技術方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重要的是,他更有熱情、更快樂了,這也鼓舞了所有員工的士氣。
比爾蓋茲的好朋友,美國最優秀的投資家巴菲特也同樣認可熱情的重要性。當學生請他指示方向時,他總這麼回答:「我和你沒有什麼差別。如果你一定要找一個差別,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機會做我最愛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給你忠告,這是我能給你的最好的忠告了。」
比爾蓋茲和巴菲特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他們熱愛的並不是庸俗的名利,他們的名利是他們的理想和熱情帶來的。美國一所著名的經管學院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大多數學生在入學時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擁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學時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我剛進入大學時,想從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後我才發現自己對它沒有興趣,學習成績也只在中間。但我愛上了電腦,每天瘋狂地程式設計,很快就引起了老師、同學的重視。終於,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放棄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3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已經修得的學分,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沒沒無名的電腦系。
我告訴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應浪費在沒有快樂、沒有成就感的領域。當時也有朋友對我說,改變專業會付出很多代價,但我對他們說,從事一份沒有熱情的工作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奮,我對自己承諾,大學後三年每一門功課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決定,今天我就不會擁有在電腦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國某個小鎮上做一個既不成功又不快樂的律師。
即便如此,我對工作的熱情還遠不能和我父親相比。我從小一直以為父親是個不苟言笑的人,直到見到父親最喜愛的兩個學生,我才知道父親是多麼熱愛他的工作。他的學生告訴我:「李老師見到我們總是眉開眼笑,他為了讓我們更喜歡我們的學科,常在我們最喜歡的餐館討論。他在我們身上花的時間和金錢,遠遠超過了他微薄的收入。」我父親是在70歲高齡,經過從軍、從政、寫作等職業後才找到了他的最愛──教學。
他過世後,學生在他的抽屜裡找到他勉勵自己的兩句話:「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愛。
那麼,如何尋找興趣和熱情呢?首先,你要把興趣和才華分開。做自己有才華的事容易做出成果,但不要因為自己做得好,就認為那是你的興趣所在。為了找到真正的興趣和熱情,你可以問自己:對於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複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過去是不是一直嚮往它?你是否總能很快地學習它?它是否總能讓你滿足?你是否由衷地從心裡喜愛它?你的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關?
當你這樣問自己時,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和朋友的影響融入你的答案,不要把社會、家人或者朋友認可和看重的事當作自己的愛好,而是親身體驗並用自己的頭腦做出判斷。
其次,不要以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不要以為有趣的事情就可以成為自己的職業。例如,喜歡玩網路遊戲,並不代表你會喜歡或是有能力開發網路遊戲,不要以為有興趣就意味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不過,你可以盡量尋找天賦和興趣的最佳結合點。
例如,如果你對數學有天賦又喜歡電腦專業,那麼你可以嘗試做電腦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最佳尋找興趣點的方法是開拓自己的視野,接觸更多的領域。如果我當年只是乖乖地在法律系上課,而不去嘗試旁聽電腦系的課程,我就不會去電腦中心打工,也不會去找電腦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會發現自己對電腦的濃厚興趣。
如果你能明確回答上述問題,那你就是幸運的。如果你仍未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那我只有一個建議:給自己最多的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記得我剛進卡內基美隆的博士班時,學校有一個機制,允許學生挑老師。在第一個月裡,每個老師都使盡渾身解數吸引學生。正因為有了這個機制,我才幸運地碰到了我的恩師瑞迪教授,選擇了我的博士研究方向──語音辨識。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這樣的機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學校、專業、課題和老師,然後從中挑選你的興趣。你也可以透過圖書館、網路、講座、社團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等方式尋找興趣愛好。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你的最愛。
我的朋友張亞勤曾經說過:「那些敢於去嘗試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們即使不成功,也能從中學到教訓。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嘗試的人,才是絕對的失敗者。」希望各位同學盡力開拓自己的視野,不但能從中得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如何尋找興趣和熱情? 要把興趣和才華分開,做自己有才華的事容易做出成果,但不要因為做得好,就認為那是興趣所在。”
你應客觀地評估距離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還差些什麼?是需要學習一門課、讀一本書、做一個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氣還是成為更好的演講者?15年後成為的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會有什麼差別?你應盡力彌補這些差距。
當我決定我一生的目標是要讓我的影響力最大化時,我發現我最欠缺的是演講和溝通能力。我以前是一個和人交談都會臉紅,上台演講就會恐懼的學生,我做助教時表現特別差,學生甚至給我取了個「開復劇場」的綽號。
因此,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我給自己設定了多個提高演講和溝通技巧的具體目標。比如,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做2次演講,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學或朋友去旁聽,給我回饋意見。我對自己承諾,不排練3次,絕不上台演講。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講者求教。
有一個演講者教了我克服恐懼的幾種方法,他說,如果你看著觀眾的眼睛會緊張,那你可以看觀眾的頭頂,而觀眾會依然認為你在看他們的臉。此外,手中最好不要拿紙而要握起拳來,那樣,顫抖的手就不會引起觀眾的注意。
其次,你應該設定階段性、具體的目標,再充分發揮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勤奮、向上和堅毅,努力完成目標。目標都是屬於自己的,目標設定過高固然不切實際,但目標也不可定得太低。制定最合適的目標,主動提升自己,並在提升的過程中客觀地衡量進度,達成了一個目標後,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戰性的目標。最重要的是,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付出一步步堅實的努力。
我希望你們可以從這封信中獲得「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選擇我的成功」的信念,希望你們能夠成為一個擁有正確的積極價值觀、態度和行為的人;一個追尋理想和興趣、終身學習和執行的人;一個能夠從思考中認識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找到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的人;一個擁有選擇智慧,並用智慧選擇成功的人;一個融會中西的國際化人才;一個最好的自己。
➢【書籍資訊】《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延伸閱讀】多讀歷史、少讀理論!李開復:培養閱讀習慣先選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