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提出。蝴蝶效應常被解釋為:「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意即「微不足道的小改變,也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提出。一九六一年冬天,羅倫茲用電腦程式計算模擬大氣流動的數學模型,第二次計算時,省略小數第三位後的數據,竟然得到和第一次完全不同的結果。羅倫茲發表論文深入分析後,這個效應就常被解釋為:「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意即「微不足道的小改變,也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1815年滑鐵盧之役,拿破崙以全歐洲最精壯的馬匹裝備最好的五千騎兵衝殺後,大英帝國威靈頓公爵的砲兵潰敗了,他們離開了大砲,棄守滑鐵盧──拿破崙在滑鐵盧擊敗了威靈頓。
是的,這是史實,但只是前半段。
就在拿破崙即將成為歐洲君王之際,只因為一件小事,歷史改寫了。因為法軍忘了帶釘子廢掉英軍的前膛砲,英軍奪回砲管後,將大砲轉向法軍。
沒錯,因為幾根小釘子忘了帶,歷史改寫了。
這幾根小釘子,就是一八一五年那隻鼓動微小氣流的蝴蝶。
另一隻小蝴蝶,2005年4月25日停在日本JR福知山線電車23歲年輕駕駛高見隆二郎身邊,但他並未察覺。
那天,高見停靠伊丹站時,不小心超出月臺(蝴蝶鼓翼了),又發覺誤點超過一分鐘,害怕受罰的他,將車速推至極限(風在聚集),試圖追回誤點時間。電車駛經兵庫縣尼崎市彎道時,高見擔心若使用「緊急煞車」,事後得寫報告,所以選擇了不適合的「常用煞車」(風暴終於形成)。這輛搭載七百名旅客的快速電車,就這樣以一百一十六公里的時速高速出軌,造成一百零七人死亡、五百六十二人受傷的悲劇。
沒有學習,悲劇會重演的。
2018年10月21日,幾乎是相同的劇本──誤點、加速、彎道,臺鐵6432次普悠瑪自強號出軌,造成全車18人死亡。
難道,在強大碰撞前,沒人聽見那微弱的蝶翼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