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盛治仁先生引用《何不認真來悲傷》中的文字,鼓勵大家在生活與工作上都不要忘記緊握自己的初心!
過年連假,回顧過去一年的種種,並思考未來的努力方向。腦中突然浮現的是,前一陣子拜讀郭強生教授「何不認真來悲傷」書中的一段話:「在這個大眾傳媒幾乎已到了無孔不入的年代,很多人都怕錯過了外面在發生的事,到頭來他們其實錯過的是自己,錯過與自己的對話,疏於觀察感悟自己內在所經歷的種種變化。」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我沒有郭教授的勇氣,能夠在眾人面前解剖自己,但是至少要能夠學習做到誠實、勇敢地面對自己。我們經常眼睛往外看,手指向外指,對於外界的局勢掌握得很清楚,卻忘了多端詳鏡中的自己,面對自己不同階段的變化和心境。更可怕的狀況,則是在面對外面的世界時,或本能、或被迫,戴上各式面具,面具戴久了,忘記了面具下的臉孔長相,和最原始的初心。
能夠誠實面對自己,才能真正找到問題和內在的力量,幫助自己在新的一年裡面,做得更好。內心價值的檢討和自我探索部分,就留在作者心裡,以下分享的,是一些具體可實踐的事,作為對自己的公開期許與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