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習慣拖延會讓個人付出高昂代價。他們在工作計畫初期感到焦慮,但是除了閃避工作,其實什麼也沒做。

要迅速總結暫初結論,就必須直搗工作計畫的核心。可惜,很多專業工作者經常難以展開最優先的事項,反而拖拖拉拉,做那些感覺較愉快的事情。
面對艱鉅任務時,我們多少都會拖延,但有些人是不給期限就無法完成工作,他們會等期限迫近才臨時抱佛腳。有位年輕的專業工作者就告訴我:「我希望自己振作起來,事先做些規畫。但我就是沒辦法,除非期限已經迫在眉睫。」這名專業工作者並非特例:研究指出,大約有15%的成年人有拖拖拉拉的陳年毛病。
習慣拖延會讓個人付出高昂代價。他們在工作計畫初期感到焦慮,惦念應該完成的事項,但是除了閃避工作,其實什麼也沒做。隨著期限逼近,他們開始恐慌:截止期限前的最後幾天或幾週,他們犧牲所有的生活,夜以繼日地趕工。這種雲霄飛車般的工作節奏不僅造成工作品質低落,也會疏遠家人和朋友。同樣的濫情節一再上演,周遭的親朋好友都看膩了。
如果你也有拖延的老毛病,以下有幾個建議:
1. 有些工作計畫的也許規模太大,或者千頭萬緒,讓人不知從何開始。這時,你應該化整為零,把工作計畫解構成幾個小部分,以緩和這種感受。事情一旦起了頭,就比較容易持續。
2. 要是你容易分心,不斷找別的事做,你就必須嚴格控管工作環境。清理工作排程,挪出時間專心做重要工作,斷絕一切會讓你分心的事情,如社交網站或電玩遊戲。
3. 如果你是重度習慣拖延者,根源可能是對失敗的深層恐懼。你可能不相信自己能達到什麼好成果。如果你認為這可能是你拖延傾向的成因,我建議你尋求心理醫師的幫助,處理這股恐懼。
數位編輯整理:周宜芳,邱千瑜
Photo:zhezhe2010,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