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成為炙手可熱的將才
優惠價
85
$255

成為炙手可熱的將才

微軟新鮮人養成計劃完全解密

書籍介紹

十年來,台灣微軟的「未來生涯體驗計劃」招收了近千名學生進入公司各部門實習。

這些年輕人打破了「草莓族」、「抗壓性低」、「徬徨不負責」的刻板印象,完整的一年中,這一群大學或研究所學生,經過筆試面試重重關卡進入後,兼顧了學業及職場的不同學習、陌生領域的挑戰,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書中訪談了他們的心路歷程及體驗心得,帶領這群實習生的主管們,以及微軟的高階主管,也無私地分享了他們的觀察和建議,對即將邁入職場卻對社會了解有限的年輕人,很有參考價值。

第一部 本領大不同
台灣微軟四大高階主管,親自揭開四大主流職務的真實面貌。

1. 研發
徐園程(企業服務事業群資深技術支援經理)
誰說工程師都是阿宅?
2. 行銷
張寶玲(行銷傳播部營運暨行銷事業群副總經理)
行銷不是天馬行空的白日夢
3. 業務
周文英(消費通路事業群零售通路營運暨行銷業務部總經理)
你不必是個玩家,但要能說一口好遊戲!
4. 行政
蔡文宜(法務暨公共事務處資深法務經理)
把小事做得完美,就是大事

第二部 新人先修課
真槍實彈的職場,要求哪些態度?

1.心態就定位
高毓琇 
我是企業戰士,我是來打仗的
2.正面迎向壓力
常自助 
擺爛或逃走,那我就真的輸了
3. 機會是爭取來的
練蕙竹 
資源無所不在,只是你得主動去尋找
4.使命必達
吳明政 
不是爆肝卡,是特權卡!
5.打造自學力
劉盈孜 
不放過任何一個練習的機會
6.合作力量大
邱子容・何怡慧・楊家瑜 
先有團隊力,才有執行力
7.彎腰做溝通
林哲謙 
求助絕不是丟臉的事
8.激勵領導學
張焜郁 
沒權力,也能有影響力
9.追求自己的熱愛
林宜儒 
就是忘不了創造的感覺
10.不怕做傻事
簡子復 
賺錢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
11.尋找人生價值
吳建衡 
我,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第三部 向前輩借力
除了單打獨鬥,怎麼向前輩借力?帶領過無數新鮮人的職場導師,無私分享。

1.擴大人生視野
熊健美(MSN線上服務事業部總編輯)╳江瑋屏(宸海科技行銷經理)
辣妹菜鳥變身記
2.看清問題背後的真相
張仁炯(研究開發處副總經理)×郭哲彣
能看見問題,就是成長的機會
3. 走出自己的小宇宙
張濱顯(西雅圖總部Office部門資深軟體設計工程師)
找三、五個好友一起成長

第四部 老手經驗談
重要的人生關鍵如何選擇?總字輩的資深老鳥娓娓道來。

1.一輩子要做的事
蔡恩全(台灣微軟總經理)
做個「硬功夫」與「軟實力」兼具的人
2.彈性的生涯規劃
施立成(台灣微軟法務暨公共事務處總經理暨法務長)
在職涯前期累積未來的成功能量
3.創造附加價值
張衣宜(台灣微軟公關副總經理)
讓團隊覺得「有你真好」
3.莫忘初衷
王秀芬(未來生涯體驗計劃發起人)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後記
張孝泓(社區公益事務資深經理)
但願你,成為有勇氣承諾的人……

附錄
新手上路FAQ

用最小的成本了解職場

李翠卿

我曾在職場雜誌任職多年,這本刊物每年都會在求職季前製作「社會新鮮人專題」,訪問各產業人資主管、職場專家,請他們為即將踏出校門的年輕人指點迷津。

問他們除了學歷以外,什麼樣的條件,可以增加社會新鮮人脫穎而出的機率?除了社團參與與打工經驗以外,最常被提及的就是「實習經驗」。

台灣的教育並不重視生涯探索,許多人根本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做什麼,只是聯考(或指考)考到哪裡就念什麼科系,渾渾噩噩念畢業了,便渾渾噩噩出社會,接著是成家、生子。日子就被生活一直往前推,可能有些人一輩子都沒好好想過,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又或者更悲慘的是,花費了十年、二十年在做自己其實不擅長也不喜歡的事,某一天猛然醒悟,卻已經不再年輕,加上也有家累牽絆了,沒有太多籌碼可以為自己的人生翻盤了。

可是,我看到許多實習生因為提前把自己丟到職場上,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生涯,他們的真實身份畢竟是學生,此時醒悟,還有好大把的青春可以重新調整方向。不管是要強化原本的專業,或者是尋覓另一個全新的可能性。

覺悟這件事情,來得愈晚,機會成本就愈高,看到這些熱血的年輕人,在他們年華正好的時候,就開始嚴肅思考要怎麼經營自己的人生,真的很為他們高興。

不管將來是否會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某某領域翹楚,至少,他們有比較大的機會可以過著一個自己滿意的人生。

期盼年輕的讀者們,都能夠找到值得自己挹注一生熱情的事情,就是我們寫這本書的最大期待吧。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羅婉鈴

已經有太多職場議題,把一些標籤放在年輕世代身上,像是草莓族、抗壓性不高等等,我始終認為,那只是很片面地表達了一些負面的觀感。事實上,任何世代都有優秀得讓老鳥嚇一跳甚至備感威脅的新血,好比書中許多對人生、工作非常有想法的年輕學生。

世代之間的差異,需要的不是貼標籤的論斷,而是去找到一個可以對應的溝通方式,不要僵化在某些職場階級、上對下的模式裡。

微軟這項實習制度,從職場的層面,給在學學生一個「提前準備好自己面對就業」的機會,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對臺灣的學生來說,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家從小聽多了,但是真正進入職場不同於紙上談兵,在不同的情境下要如何做出選擇、拿捏分寸,有老鳥指點,自然省下許多走冤枉路、原地打轉的寶貴青春。

但是從另一個人的角度,我也非常佩服這些願意付出時間、心力的提攜人。

說現實的,要在現代職場上打拼,有誰是輕鬆容易的?工作都忙不完了,還要花時間帶這些半大不小的菜鳥,但他們認真投入的程度,著實讓人感動。

要影響一個世代談何容易,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一群人願意開始去做這樣引導、影響年輕人的事,我想這比空喊讓大學生起薪四萬這種口號,來得更真誠、更實際也更高貴許多了。

年輕人的希望工程

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十六年前,我寫了一本《總裁獅子心》,這對那時於正值職場巔峰期的我而言,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與挑戰,但這也是深埋我心的一個願望

在書上,我告訴年輕人要勇於面對挑戰,遇到事情與困難要「抱最大的希望」、「為最多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同時我也陸陸續續在書中告訴年輕人要培養各種不同的專長,因為要做一位成功的領導人,必須具備知人善用與人事管理的能力、財務管理的能力、行銷的能力,以及對所從事的職務擁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術的能力。

台灣微軟願意無私地把公司的資源開放出來,我必須說這真是企業以行動為社會造就人才的最佳典範。在短短的十年中,等於台灣有了一千名幸運的同學接受了這樣的磨練與洗禮,他們不但能一窺微軟這個世界級公司的組織運作模式,同時也為自己未來的工作打下非常扎實的基礎。

更令人興奮的是,微軟終於決定把這十年來的經驗與成就和更廣大的讀者分享。
在初讀書稿後,我十分感動,因為每一位主管所分享的經驗,都是最真實的職場現狀,這也是每一位主管對未來夥伴所懷有的期許。

感佩微軟一直以來對於社會關懷與發展所做的努力,更期盼台灣的企業也能以同樣的熱忱及使命感,參與這項讓年輕人更有方向、讓社會更和諧的希望工程! 


機會在許多地方等你

楊瑪利(遠見雜誌總編輯)

幾年前,我曾應台灣微軟之邀,為他們的【未來生涯體驗計劃】校園專案「創意履歷」,擔任評選。

當時的作品上百件,琳瑯滿目而且充滿創意,不論版面設計、影音應用或個人風格的呈現,都讓人窺見了屬於大學生的蓬勃活力和未來契機。

這段時間以來,年輕人的出路似乎成為全世界的集體焦慮,台灣尤其是如此, 不僅各種不同意見不斷轟炸媒體,年輕人自己更是茫然而無力。

可是,這並不表示,年輕人的未來不再有希望。

遠見雜誌長期關心台灣的新世代,推出「年輕人憑什麼贏」相關報導,獲得很多回響。其實,面對時代條件、產業發展、競爭規則的劇烈改變,新一代要闖出一片天並非沒有機會,而是需要更新的想法和行動。

這本書,就充滿了新的想法和行動。

書中介紹了一群可愛的年輕人,不論當時是大學或研究所學生,他們在踏入微軟實習的一年中,打破個人思維,努力迎上職場的專業標準和態度。

帶領這群實習生的主管以及微軟的高階主管,也在書中無私地分享了他們的觀察和建議,這點實在非常難得。

台灣的確已走過快速成長的高峰期,此刻的年輕人要像過去那樣,跟著大環境水漲船高,不管是誰都能年年跟著加薪、升遷的時代,過去了。

不過,即使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倒退到1998年的水準,許多人憤怒、抱怨、咎責的同時,為什麼有些人卻正在實踐理想、活出人生的價值?

不要妄自菲薄,你們這一代年輕人,是台灣史上受過最好教育的一代,有國際觀與科技新能力。只要轉換態度與方法,機會就在許多地方等著你。

李翠卿 作者

台大政治系、政大新聞所,曾任財經記者多年,現為文字工作者。

作品曾獲金書獎、金鼎獎、吳大猷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


羅婉鈴 作者

熱愛聽故事與說故事的自由撰稿,輔仁大學大傳系廣電組畢業。曾任TVBS-N無線新聞台節目執行製作、ELLE雜誌國際中文版執行編輯。目前為多家財經平面媒體與企業之特約採訪編輯。


2013/03/27

BWL00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1472

224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