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驅動大未來
優惠價
85
$425
優惠價
75
$375
書籍介紹

《驅動大未來》比《不願面對的真相》眼光更宏大,影響更深遠

歷史上沒有任何變遷,足以和我們即將經歷的變化相比擬。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全心投入研究「帶動全球變遷的驅動力是什麼?」費時八年積極尋找證據,完成了引人深思的《驅動大未來》一書,提出影響目前全球情勢,並將帶動未來方向的六大趨勢。

高爾指出,我們所在的是史無前例的黑暗時代:

●在愈來愈加速的全球化下,地球公司崛起,資本家跨國奪取財富,機器取代人工致使全球勞工陷於困境;財團綁架政治,政治人物為金主效勞而非為廣大選民服務,民主政治的精神蕩然無存。政策扭曲的結果,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GDP(國內生產毛額)是經濟繁榮的「偽指標」,計算基準其實很荒謬,完全不考慮人民的幸福感以及環境成本。各國政府盲目追求GDP的成長,不計成本肆意損害環境,付出成長的代價,包括:表土流失、水資源枯竭,而且製造的廢棄物有增無減:地球上每天產生的廢棄物量超過了 70 億人的體重。

以傷害環境的不永續方法追求成長,已經產生諸多弊端,包括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的肆虐。地球人口在不到百年間成長四倍,對環境的衝擊更是前所未見。但我們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仍過於短視,無法在危機邊緣因應這些重大變化。

而且,我們身處變動最大的不確定時代:

在國際情勢上,美國走向衰微,中國正在崛起,全球領導呈現真空,權力平衡出現轉折。經濟金融的重鎮由歐美轉向亞洲,更往非洲、拉丁美洲移動。全球正面臨考驗,如何建立起集體決策的能力,達成共識?

但我們也正在充滿希望的時代:

全世界的人民透過網際網路相互連結,形成了全球心智,已經破天荒開創了全球共同努力的新契機。我們看見全球良知在網際網路上崛起,網路集結的群眾施加強大壓力,試圖糾正不公不義的行為。從某方面而言,拯救未來的努力將是地球公司與全球心智之間的競賽。

拜基因科技之賜,人類對自己、對自然的改造從來沒有這麼驚人,我們正在跨越古老的界線:藉由基因轉殖,我們打破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區別、人與動物的分界;經由人工智能的開發、基因工程技術與修復學的整合,生物和機器之間的差異也愈來愈模糊。生老病死的過程與定義都已大幅改變。

這六大驅動力分進合擊、互相影響,把我們帶到不可知的未來。人類文明在經歷了漫漫長路後,如今正來到交叉路口,其中一條道路會引領我而們終結人類文明,另一條道路則引領我們邁向廣闊未來。現在,我們一定要有新思維,明智思考在這些趨勢下,必須面對的關鍵抉擇,高爾的《驅動大未來》的全面觀點,高度思考,正是我們藉以參考的重要指引。

前言

第1章:地球公司

第2章:全球心智

第3章:權力平衡

第4章:成長的代價

第5章:改變生老病死

第6章:危機邊緣

結語

謝詞

參考資料
附注

政治家的卓越遠見

蕭萬長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卸下公職之後,致力於探討人類的未來,不斷提出誠懇的建言,顯現了政治家思維的深度,對國際社會似乎更具影響力!2006年,他參與《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提出地球環境遭到人類破壞的實況,得到廣大的迴響,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2013年,他又發表了更具前瞻性的巨著《驅動大未來》(The Future),從文化、科技、政治、經濟各個層面,探討人類面臨的重大變局及挑戰,實在值得全球有識之士,以及一般大眾深入拜讀。

早在1993年,在網路科技還未被大眾理解使用之時,美國政府就實施了重要的政策──「國家資訊基礎設施」,讓美國資訊科技發展得到相當大的支持,推動了資訊產業,提升了全民的資訊科技普及率,創造新的經濟發展,高爾功不可沒,因為他就是這項政策的負責人。

在環保議題上,高爾更與國會議員奮戰多年,終於得以讓柯林頓總統在1998年,代表美國簽署〈京都議定書〉;在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的高爾,二十八歲即踏入政壇,對美國民主政治所面臨的難題知之甚詳。高爾對科技、環保、政治、經濟上數十年的實務參與,這樣獨特的歷練,以及親身與尖端研究的優秀學者間的討論,讓他對於人類未來的思考,特別具有真知灼見,實在是全球政策制定者的典範。

《驅動大未來》一書近三十萬字,從經濟的全球化、資訊科技的超速發展、全球政治軍事權力的新變化、人類大量且快速的消耗資源、生物科技帶來物種的新問題,以及人類文明與地球環境如何永續等影響人類未來的六大驅動力,深度而全面的讓讀者認識我們當下的處境,以及未來的危機。種種訊息皆有數據及研究支撐,並非危言聳聽,然而,卻如當頭棒喝,讓我們體認到現在不做改變,人類的未來將遭逢前所未有的挑戰。


前言

本書正如許多充實豐富的旅程,並非始於答案,而是從問題開始。八年前一次旅途中,有人問我:「全球變遷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我列出幾項常見的可能因素,然後就把它拋到腦後。但第二天早上,在搭機返家的漫長旅程中,這個問題一直縈繞不去,要求我更精準而正確地提出答案──不是先入為主的教條式答案,而是正在突現的新世界中,逐漸湧現的各種證據引領我找出解答。結果我發現這個問題擁有自己的未來。我開始在電腦上列出大綱,花幾個小時寫下標題和副標,接著更改各個標題的順序和相對重要性,把標題從這個類別移到那個類別,然後一讀再讀,同時把愈來愈多的細節加進去。

接下來幾年,我花很多時間提升大家對氣候變遷的警覺,並轉往商界發展,但仍然繼續一讀再讀這張清單,修改內容,釐清大綱。兩年前,我終於確定,我已經被這個問題迷住了,假如不深入探究,設法完整回答問題,絕對無法善罷甘休。

結果就出現了這本書。本書是探討全球變遷的六個驅動力,包括這六股力量如何彼此匯聚,又如何交互作用,這些力量會把我們帶往何方,以及人類及全球文明如何影響這些變化發展的方向。為了重新掌控自己的命運,塑造我們的未來,我們一定要有新思維,明智思考在這些趨勢下,我們必須面對哪些關鍵抉擇:

.相互依存、緊密連結的全球經濟興起,愈來愈充分融合為完整的實體,與資本流動、勞動力、消費市場和各國政府之間,產生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關係;

.全球電子通訊網格串連起數十億人的思維和感覺,並讓他們連結快速擴張的龐大資料;連結嵌入式感應器,這類感應器急遽成長,幾乎遍布全世界、無所不在;以及連結到愈來愈聰明的智慧型裝置、機器人和思考機器,其中最聰明的機器在愈來愈多的心智功能上,能力已超越人類,未來可能很快展現出我們以為人類才獨有的智慧;

.全球已出現全新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的平衡態勢,新的權力平衡與20世紀下半葉的局面截然不同(當時美國扮演全球領導的角色,穩定世界局勢),而今影響力和主導權已經由西方轉移到東方,從富國轉移到世界各地快速崛起的新興權力中樞,從民族國家轉移到私人企業,從政治體系轉移到市場力量的手中。

.以不永續的方式高速成長──人口成長、城市擴張、資源大量消耗、表土損耗、水資源供應枯竭、生物瀕危、環境汙染,並以舉世通用的荒謬歪曲指標來衡量和引導經濟產出,因而慣常做出各種自欺欺人的選擇,並對其帶來的毀滅性後果,完全視而不見;

.人類研發出各種革命性且威力強大的新生物學,以及生化、基因和材料科技,我們因此能重新組合所有固態物質的分子結構,改變生命原本的設計,包括動植物和人類的外表形貌、遺傳特性和各種特質,積極掌控演化過程,跨越區分物種的古老界線,發明自然界從未出現過的新物種;

.人類文明的集體力量與地球生態系統(包括要維持人類繁榮所必須仰賴的大氣與氣候的平衡)湧現全新的關係,以及我們的能源、工業、農業和建築技術都必須展開大規模的全球轉型,才能重新在人類文明與未來之間,建立起健康而和諧的關係。

本書是以深入的研究和報導為基礎,以數據為依據──而不是單憑推測或一味危言聳聽,也不是過於天真的樂觀、不切實際的猜測。本書代表了多年來努力調查、解析資料的成果,呈現出目前所能找到的最佳證據,以及全球首屈一指的專家對於我們正在創造的未來所提出的看法。

今天大家都有一個清楚共識:我們即將面對的未來和我們過去所知的一切都截然不同;不是程度上的差別,而是本質上完全不同。歷史上沒有任何變遷足以和人類即將經歷的變化相比擬。過去,人類也曾面對巨變的時代,但沒有任何變動如此有威力,也不曾同時醞釀著機會與危險這對異卵雙胞胎­。這麼多革命性巨變在同一段時間分別開展又逐漸合流,也是前所未見的情況。

本書的重點不是探討氣候危機,雖然氣候危機也是其中一個正在塑造未來世界的變動力量,而且我從氣候危機與其他五個驅動力之間的交互影響,找到理解變動的新方式。本書的重點也不是在探討美國民主制度衰敗的趨勢,以及全球治理機制失靈的問題──雖然我仍然認為,人類如果想要重新掌控自己的命運,勢必要解決當前的領導危機。的確,在全球領導出現危險真空的歷史關鍵時刻,這六個革命性巨變帶給我們莫大的威脅。

本書也並非是預先為未來政治競選活動奠定基礎的宣言。我競選公職的次數已經夠多了。每當有人問我,是否終於打消了再度投入選戰的念頭時,我通常都用一個笑話來轉移問題的方向,這個笑話最能說明我對政治的態度:我正從政治病康復中,隨時間流逝,舊病復發的機率日益消減,而且時間一久,我愈來愈有信心,不會再屈從於這類誘惑。不過,在最後的結論中,各位仍會看到我根據本書的分析,所建議採取的行動方案。       

這是一本偉大的書。從政治政策、經濟到科學以及最棘手的倫理議題,高爾以易懂的語言,陳述人類現狀以及我們要直接且無畏面對的議題,並提出我們必須採取的行動。閱讀中,我思忖,還有誰能寫出這麼重要的著作?我想,唯有傑佛遜有此才能。

──威爾森(E. O. Wilson),哈佛大學教授,兩度普立茲獎得主。


我是支持成長的供給面經濟學家,所以我對高爾先生的欽佩可能顯得矛盾。其實不然。這本書充滿睿智、實例及洞察。高爾有堅實的資歷,並是博學練達之士,他超越意識型態,把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大議題、大思維、大策略上。《驅動大未來》讓保守派、不可知論者或自由派,都參與討論。這是迷人的深入閱讀。

──拉弗(Arthur B. Laffer),經濟學家


在此書中,高爾無論是在討論網路空間、環境、科學或經濟,都用令人欽佩的開闊眼光、精心研究的深度,展現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以確保挑戰成為機會而非威脅。如果你憂慮世界未來面臨的巨變,一定要讀此書。如果你尚未為此憂心,更非讀此書不可。

──柏納─李(Tim Berners-Lee),全球資訊網發明人


權威……毫無疑問的熱情與正確的知識。幾乎每一頁都有啟發。

──www.bloomberg.com


在《驅動大未來》……高爾選了一個與他的成就及抱負相匹配的主題。

──《紐約時報書評》


    高爾在這個主題展現他的熱情,以及能把目前的事件與趨勢,投入歷史脈絡的長遠眼光。

──《出版人週刊》


    令人振奮且睿智、有深度的主張……宏觀思考的力作。

──《柯克斯書評》(星級評論)


    清楚且理性的分析,並充滿引人矚目的想法與事實。

──《衛報》

高爾 作者

美國前副總統,世代投資管理公司(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創辦人暨主席。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風險投資公司合夥人,以及蘋果公司的董事。

高爾大部分時間,都投入非營利的「氣候真相計畫」主席工作,致力解決氣候危機。高爾在1976年、1978年、1980年、1982年四度獲選為美國眾議員,而在1984年與1990年擔任美國參議員。在1993年成為美國副總統,並任職8年。在副總統任上,高爾是柯林頓總統經濟團隊中的重要成員。

他也曾任參議院議長、內閣閣員、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並曾是很多政策的倡議者。高爾是暢銷書《不願面對的真相》等書的作者,也是奧斯卡最佳長篇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的主角。2007年,他因「昭告世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危機」而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


齊若蘭 譯者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

譯作包括《第二曲線》、《未來產業》、《情緒靈敏力》、《第二次機器時代》、《驅動大未來》、《數位革命》、《目標》、《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等。


2013/11/29

BCB515A

天下文化

硬殼精裝

15×21.5cm

黑白

9789863203315

573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