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夜色才剛掩至,溫度就降到了個位數;短短的三十分鐘內,我們從下午出發時的T恤夏裝,換成了去北海道的滑雪裝備。
即使是南半球的冬天,一個多小時前,熾烈的陽光仍穿透午後南非莽原上近攝氏三十度的灼熱空氣,毫不留情的烙在我的鼻尖和手臂上。我們搭乘敞篷吉普車,一路顛簸著追隨一隻飢餓的花豹,甚至為她離開了道路,輾過灌木叢並闖進乾季枯涸的河道。
三十分鐘過去,這個霸氣的姑娘並沒有如願一啖她垂涎多時的小石羚,我們也沒有機會親眼目睹,這個大自然中最天經地義的殘酷獵食畫面。不過隨著橘紅的太陽逐漸隱身於遠方的地平線下,氣溫卻如同以分鐘為單位的速度急遽下降。夜色才剛掩至,溫度就由於車速所形成的「風寒效應」降到了個位數;短短的三十分鐘內,我們從下午出發時的T恤夏裝,換成了去北海道的滑雪裝備。原來,地理課本描述中的「朝穿皮襖午穿紗」,就是這等滋味。
坐在車頭前的「追蹤者」(Tracker)路易,拿起了探照燈左右掃視,繼續在灌木叢中搜尋動物的蹤跡。路易忽然指著路邊,示意開車的「巡狩員」(Ranger)約瑟夫停車。只見約瑟夫下車後,在路邊的草叢中翻半天,竟然找出一隻二十公分長的變色龍!令人難以置信的神奇眼力,讓我老公堅持了兩天:那隻變色龍一定是他倆事先綁在那兒的!
下午路易指著至少兩公里外的一堆大石頭說: Buffalo!我那不信邪的老公,用高倍望遠鏡找了好久才確認,石頭前那像原子筆尖大的「可疑」黑點,真的是一隻野牛。
其實所有追蹤者,都有一套自己追尋動物的方式。他們不但用眼睛看、用手摸,也用耳朵聽和鼻子聞,不過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辨識各種動物的足跡是與野生動物共同生活必備的能力,因此追蹤者都是由五感靈敏的黑人原住民擔任。
有十六年豐富經驗約瑟夫,認識住在這裡的每一隻獅子、犀牛和大象;他可以指著一隻花豹的傷口告訴你牠昨天的光榮戰績。我們也喜歡聽他解說野生動物的習性;他告訴我們,大象如果躺著睡會壓傷自己的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大象斜倚著蟻丘打盹。還有,以前的象牙獵人為了掩蓋身上的氣味以接近大象,會用大象的便便裹滿全身。
入夜後,約瑟夫選了一處曠野停車,搬出野餐桌並鋪上白桌巾,讓我們在遠方約四百頭野牛群的注視下享用紅酒、熱可可和點心。我們一家子一吃完就緊張兮兮的爬回吉普車上,站在車外的約瑟夫一邊收桌子,一邊非常嚴肅的問我們:「這個時候如果有獅子攻擊我,你們該怎們做?」
正當他這一群「高徒」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時,約瑟夫和路易竟同時笑著大喊:「趕快把相機拿出來拍啊!」
數位編輯整理:盧宜穗,邱千瑜
Photo:梁旅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