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每一次經驗必定都有順利與不順利的部分。最重要的是養成以客觀角度自我反省的習慣。
鈴木一朗擊出美、日職棒合計第三千支安打之後,曾在訪問中提到:
「失敗一定有『理由』,同時也會帶來『突飛猛進的契機』。不僅是在日本累積的安打數,就算是被接殺或不出色的打擊,也能磨練我的打擊技巧。」
每次比賽結束後,鈴木一朗都會在休息室裡擦拭手套,同時回想比賽結束之前發生過的事情,甚至包括昨天吃了什麼、睡得好不好。
細細回顧一天的點點滴滴,是鈴木一朗等眾多偉大人物的共同習慣。
能立即擺脫負面思考的人,會以正面的心態面對挫敗與困境。因為他們能夠從失敗中學習,並將失敗轉為成功的養分。
而無法跳脫負面思考的人,則是自暴自棄的認為「果然很沒用」、「自己沒有才能」,既無法以正面心態回顧反省,也不能記取失敗的教訓。對他們來說,失敗就是失敗,僅此而已。
千萬不要忘記,每一次經驗必定都有順利與不順利的部分。
最重要的是效法鈴木一朗,養成以客觀角度自我反省的習慣。
利用四道提問,化失敗為能量
失敗、沮喪時,可透過以下介紹的四道提問走出陰影。假設自己嘔心瀝血構思的企劃案,在會議中遭人否定。
提問① 你會給這次經驗打幾分?(將經驗分類)
↓這個嘛!因為沒什麼結果,姑且算二十分吧!
提問② 在哪方面拿到二十分?(從經驗得到的收穫)
↓製作企劃書的過程中得到很多人幫助,擴展了不少人脈,另外,還有在企劃會議簡報的經驗,以及撰寫企劃書的寶貴經驗。
提問③ 要怎麼補足另外的八十分?(找出改善方案)
↓這次的企劃書內容太主觀了,下次要實地訪問客戶。撰寫過程中也要多和上司討論。
提問④ 如果有機會再做一次,你希望拿到幾分?(成功的願景)
↓八十分左右。下次一定會提出讓大家能夠接受的企劃案。
進行到這裡,是不是覺得下一次可以善用這次的經驗呢?
提問①是以數字劃分經驗中的可取之處與改進點。不論是多麼糟糕的狀況,都不可能是零分,因為無論成敗都會有所斬獲,不能只看結果,而是要連同整個過程一起評分。
提問②則是將焦點放在自己認為有收穫及好的部分,並且深入探討值得二十分的內容。這時要以追根究柢的觀點繼續思考「還有沒有其他值得一提的部分?」
提問③則是思考改善方案。請多找一些改善方案。例如,「再加強哪方面比較好?」、「重新來過的話,會怎麼做?」
提問④可幫助自己建立明確的成功願景。反問自己「如果有機會再做一次,希望拿到幾分?」若能活用這次的失敗經驗,不妨試著比較第一次與後來的分數差距是多少。
這次雖然只有二十分,但是換個角度想想,活用這次學到的經驗,可以讓自己在下次拿到八十分,心態也會變得更樂觀。
請務必養成習慣,「利用四道提問,化失敗為能量」。
數位編輯整理:丁希如,陳子揚
Photo:Elsie Li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