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改革最大的阻力,甚至不是錢、形象、名譽、人情、人命、自己的手下。而是自己!
改革最大的阻力,甚至不是錢、形象、名譽、人情、人命、自己的手下。而是自己!
1998年,瑞德.海斯丁(Reed Hastings)創辦線上租片公司「Netflix」。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晚還一支DVD,百視達罰他40塊美金,他不爽。
他成立「Netflix」,改革租片產業。「Netflix」沒有店面,顧客上「Netflix」網站找片,付月費,沒有還片日期,沒有罰款。繳愈高的月費,可以「囤積」愈多片子。
公司迅速成長,累積到2000萬顧客。但他看到危機:愈來愈多人不租DVD,而用新興的影音串流科技,在網路上看電影。
他第二次改革,對象是自己。他花大錢投資串流科技,讓顧客有第二選擇。你可以繼續租DVD,也可以直接透過網路看電影。
這次改革依然成功,但埋下了未來的危機。由於串流業務太成功,2011年,海斯丁宣布分割公司。「Netflix」專門做影音串流,成立新品牌「Qwikster」做傳統的DVD。他調整訂價,如果顧客想像分割之前,串流和DVD都用,要到兩個不同的網站,而且算起來要多付60%費用。
這一回,是Netflix顧客不爽了。80萬名顧客閃人,股價爆跌60%。
這時候,海斯丁怎麼辦?像甘迺迪、林肯、歐巴馬一樣,雖千萬顧客吾往矣?
兩個月後,海斯丁說:「我搞砸了!我欠大家一個解釋。」然後他說自己錯在沒有清楚說明訂價的改變,也說明當初想分割的原因。最後,他宣布取消分割計畫,一切回到原點。
有多少人,特別是大老闆,會公開說:「我搞砸了?」
有多少人願意面對自己當初倉皇的決定,然後說:我錯了,一切從來?
但這故事最精采的部分,還不在於改革者認錯,而在於他不因為一次的大錯,而停止改革腳步。
海斯丁繼續改革,開始自製電視劇,跟好萊塢火拚。2013年2月,推出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導演、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主演的政治驚悚劇「House of Cards」(紙牌屋)。
自製影集不稀奇,這個改革稀奇的,是顛覆傳統影集每週一次的播放方式,將一季13集,全部一次上線,讓觀眾看個過癮。
「紙牌屋」推出後,叫好也叫座!2013年第一季,Netflix增加了300萬名新訂戶。
改革者總是順勢而為,但逆風飛行。你我不是大公司老闆,任何決定都不會把股價毀掉60%。但在改變的過程,一樣逃不了錢、形象、名譽、人情、面子,和自己的阻撓。我們的選擇,是維持現狀,當脆弱的「紙牌屋」?還是推倒「紙牌屋」,打出一手好牌?
摘自《A+到A咖》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