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這趟橫跨半個中國的戰場巡禮,不只是緬懷過去的追尋,更是還原真相的歷史傳承之旅。
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於2014年以「抗戰老兵」身分,走訪華北、華中、華南抗戰戰場,包括盧溝橋、花園口、石牌、長沙、崑崙關、滇緬邊境等地,重新檢視可歌可泣的抗戰史,系統性敘述抗戰發展過程,詮釋抗戰之於中華民族的意義。這趟橫跨半個中國的戰場巡禮,不只是緬懷過去的追尋,更是還原真相的歷史傳承之旅。
我們是第一個起來抵抗日本侵略,而且作戰時間最長,戰場幅員最廣,犧牲最重,對盟邦貢獻也最大的國家。
1938年7月23日,日軍以12個師團、約25萬兵力,大舉進攻武漢;防守武漢的國軍為47個軍、約75萬人,雙方在此展開大戰,是謂「武漢會戰」。會戰至10月25日結束,國軍主動放棄武漢;本戰,國軍傷亡19萬餘人,日軍傷亡2萬餘人。
就在這個時候,日軍又於廣東大鵬灣登陸,10月21日占領廣州,中國僅有的出海口陷落。聯外補給線只剩下兩條脆弱的陸路,一條是由雲南昆明穿越怒江、瀾滄江縱走河谷,通往英國殖民地緬甸,盤旋在崇山深壑的滇緬公路;另一條是由昆明經紅河河谷,進入法國殖民地越南,蜿蜒於峰巒之中的滇越鐵路。
雖然中國抗戰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但這也是日軍落入「持久戰略」漩渦之中,攻勢不繼、進退失據的開始。
摘自《旺報》兩岸史話-郝柏村重返抗日滇緬戰場 ──我們怎樣戰勝日本(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