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是一個全程參加過八年抗戰的老兵,對抗戰有一份親歷的感受;但自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之後,這一頁中華民族最偉大、最壯烈歷史的真相,受到了很大的掩蓋與扭曲,令我內心感到十分難過。
圖片來源:pixabay
我是一個全程參加過八年抗戰的老兵,對抗戰有一份親歷的感受;但自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之後,這一頁中華民族最偉大、最壯烈歷史的真相,受到了很大的掩蓋與扭曲,令我內心感到十分難過。
雖然我在抗戰時是初階軍官,但在爾後所受戰略教育薰陶下,得以身歷其時的軍事素養;特別是近十餘年來,我仔細閱讀了蔣委員長八年抗戰的日記,解讀蔣委員長的苦心煎熬與鐵一般的意志,刻骨銘心地體會他堅持「抗戰第一」、「抗戰到底」的心路歷程,這使得我對抗戰的歷史,也得到比一般人更深刻的認知,遂產生了還原八年全面抗戰歷史真相的強烈使命感。
自兩岸開放交流以來,我一直就有一個到大陸的抗日戰場緬懷先烈,憑弔死難,並找回八年全面抗戰歷史真相的心願。慢慢想到,雖然抗戰結束超過一甲子,當年戰場的交通、地物、地貌及一些小的地形必然會改變,但是空間距離和山系、水系等大的地形卻不會變動,許多抗戰遺蹟、烈士埋骨處還保持原狀,可去實地查訪瞭解,以作為還原被隱埋歷史真相的基礎。於是自二○一四年四月開始,我展開了六趟重返抗日正面戰場的旅行。
抗戰歷史真相被隱埋的原因
八年全面抗戰的勝利成果,是全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所累積的資產,非一黨一派的成就,應為全民所珍惜共享;任何扭曲、隱諱與淡化,無異於全民族的精神自殘。
但其真相卻受到隱埋,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各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歧視長久以來,西方國家普遍以一九三九年的德波戰爭,作為二次大戰開始的時間點,故意不將中國的抗日戰爭算在內。其原因,除了西方列強重歐輕亞的偏見,與種族歧視的傲慢之外,也應與英、美、蘇等國在二次大戰期間都對中國做了許多違反正義與道德的「不光榮」事情有關。如果將中國抗戰排除在二次大戰之外,就無損這些國家在戰爭中所宣稱的正義形象與既得利益。
二○一八年五月,我到倫敦參訪已闢為博物館的「邱吉爾戰時指揮所」,居然在館內書店中找不到一本關於中國參加二次大戰的書籍;我請他們再找找看,他們才拿出一張蔣委
員長在開羅會議中,與羅斯福、邱吉爾的合影照片。
又如,英國當代兵學大師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撰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被視為二次大戰戰史最權威之作,但書中隻字未提中國的抗戰。一九四二年二月,中國曾派遣精銳部隊十萬人,編組遠征軍入緬協助英軍作戰,並在仁安羌(Yenangyaung)解救英軍七千餘人,李書亦僅以「在英軍東西翼上還受到中國部隊的支援」寥寥數字,草草提到中國軍隊而已。凡此,不但悖離了價值中立的治史基本原則,也反映了西方國家故意忽略中國抗戰貢獻的傲慢偏見態度。
出版日期: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