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血淚與榮耀
優惠價
85
$638
優惠價
75
$563

血淚與榮耀

郝柏村還原全面抗戰真相(1937-1945)

$750

書籍介紹

八年抗戰是一場改變中國發展的總體戰,其影響政治程度之深遠,迄今仍餘波不斷。

有鑑於此,郝柏村先生以一個「抗戰老兵」的身分,重新檢視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史,詳細記下大小戰役的幕後點滴,輔以大小戰役的作戰圖,還原了這場戰爭中國軍的作戰軌跡,這不只是緬懷過去的血淚與榮耀,更是還原抗戰真相的重要紀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國對日本的反侵略戰爭,結束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的投降。其間,中國打的時間最長、犧牲最慘重,對世界人類的貢獻也最大。

遺憾的是,這段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史實,不僅被英、美等西方國家刻意忽略,更由於政治立場的分歧和歷史的糾結,在兩岸遭到不同程度的隱埋、淡化或扭曲。 

有鑑於此,「抗戰老兵」郝柏村近十餘年來,傾心傾力挖掘八年全面抗戰歷史的真相,不僅努力爬梳相關文獻,並親自到二十二場會戰現場探勘。

本書是郝柏村繼《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後的最新力作,隨著一幅幅抗戰歷史圖像的建構與還原,讀者將能深刻了解八年全面抗戰對中華民族的意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應有的定位。 

自序 

第一章 重返抗日正面戰場的意義
第二章 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之侵略
第三章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策略
第四章 九一八事變發生的背景與過程
第五章 日軍蠶食期間國民政府的抗日策略
第六章 西安事變的歷史背景及影響
第七章 國民政府全面抗日的基本戰略—持久作戰
第八章 抗戰勝利的主因
第九章 八年全面抗日戰爭與二次大戰之比較
第十章 正面戰場第一時期戰役—以空間換時間
第十一章 正面戰場第二時期戰役—持久消耗
第十二章 正面戰場第三時期戰役—聯盟作戰
第十三章 敵後作戰
第十四章 海軍與空軍作戰 

結語  抗戰戰果對中國及世界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歷史上是空前的,距今已八十年,但世界學術界對於二戰起於何時?終於何時?似仍無定論。

近年英國學者芮納.米德(Rana Mitter)教授著作《被遺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y: China’s World War II,1937-1945)一書,客觀論述中國在亞洲戰場對二次大戰的重要性與貢獻;作為二次大戰亞洲戰場的代言,米德教授對中國遭盟友的遺忘、忽略深感遺憾與痛心。

我認為,一個五百萬平方公里的戰場,經歷八年血戰,流血犧牲人數達二千二百萬人,逃難者五千餘萬人,四億人流淚的悲慘歲月,竟被歷史遺忘了,這是二十世紀文明世界的恥辱,作為現代文明國家更不應因執政黨的更迭,改變過去的歷史真相。 

就中華民族立場而言,中國戰場是二次大戰歷時最久,始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對日本的反侵略戰爭,終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止,二戰戰事開始與結束都是在中國戰場,與米德教授著作所述是一致的。

我們中華民族是二次大戰最重要的東方主角,唯有中華民族是首先發難的反侵略正義戰爭;而歐美日等列強都是爭霸,如果以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入侵波蘭為二戰啟始,終於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國投降日,這是西方列強傳統「重歐輕亞」的錯誤結論。 

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角之一,獨力抗戰四年多,主導亞洲大陸的戰爭而取得世界四強之一的國際地位,並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然因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政權移轉,而把中國戰場的歷史真相掩飾,甚或隱埋。 

過去八十年中,國共兩黨分分合合,雖造成中國人民慘烈的悲痛,但就復興中華民族而言,兩黨路線不同,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大中華民族統一主義者,只有制度的差異,而無統獨的分歧。 

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八年全面抗戰的歷史是不可分的,抗戰全期國共兩黨均以「抗戰必勝、建國必成」號召全民奮起,展現一致對日抗戰的意志與信心。

國民政府領導抗戰勝利,取消百年的不平等條約,奠定了中國復興的基礎;人民政府則領導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榮景。 

國共兩黨使中國取得了世界強權的地位,完全是中華民族現代化的夥伴關係,而非敵對關係。國共兩黨必須確認,我們是一百五十年來復興中華民族的主角,就中國國民黨而言,不但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專制政體,並贏得抗戰的勝利;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執政,更終結了槍桿子出政權的歷史,是對民主中國的偉大貢獻。 

從中國長遠的歷史來說,幾十年的分歧與矛盾就微不足道了,如同德法兩國本為世仇,現為歐盟合作的主體是一樣的。

再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德國於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向法國求和,簽訂《康邊停戰協定》而結束一戰,至二O一八年一戰結束百年之際,世界近八十個國家領袖共同出席了在法國舉辦的紀念活動,當年敵對的各國早已放下仇恨,彰顯西方國家對歷史的尊重。

因此,中國八年全面抗日戰爭的歷史應該受到重視,戰爭歷史真相需要還原,為免除兩岸歧見、共同合作,現在正是重整抗戰歷史、重建抗戰紀念的時候;好比建造高樓大廈,國民政府打好復興中華民族的地基,人民政府從而建起民族復興的高樓,兩者是無法切割的。 

現在中國大陸是由中國共產黨執政,但執政的基礎就是抗戰勝利,沒有抗戰勝利也就沒有中共執政的可能。

在中國大陸,兩黨的建國路線是有歧異的,但是建國目標是一致的,現在強調恢復抗戰歷史真相,對於中共所堅持的基本路線應是沒有影響的,爾後國共二黨基本路線如何統合,將在未來歷史演進中達成此一目標,所以我們希望中共年輕世代的領導人,應使爾後世代中國人以抗戰勝利為中華民族永誌的光榮。 

現代的中國已是世界強權,對全球人類應有很大的貢獻,如果不公開討論抗戰歷史,即漠視中國振興富強的原因,實不符大國的地位。

中華民族堅持抗戰第一、抗戰到底的決心,並獲得最後勝利,國際地位由次殖民地躍升為世界四強之一,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絕非憑空造成。 

我認為,現在國共兩黨要共同還原抗戰歷史真相,發揚我們的國格,邀集全球的學者公開研究抗戰歷史,並站在全中華民族的立場,站在學術良知的立場,站在客觀的立場,站在對人類及世界影響的立場,中國人應能廣泛地接受各種論點,對中共政權不會產生任何不利影響,反能顯示現代領導階層恢弘的氣度,並為全中國人民世世代代共同景仰的一代。 

本書的撰述目的,希望此書能成為年輕世代必讀書冊,使其瞭解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真相。本人已達期頤之年,無力撰寫全文,但因親歷抗戰,對其勝敗得失的印象如昨,故提示抗戰歷史重要綱目,由年輕的歷史博士何世同將軍筆記著述,全文經本人複核,歡迎讀者指教。 

——郝柏村 謹識 二O一九年三月三十日 

郝柏村 口述

一九一九年生,江蘇鹽城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十二期砲科、陸軍大學二十期、三軍聯合參謀大學、美國陸軍砲校高級班、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

陸軍一級上將。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侍衛長、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等。 

相關著作有《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上)、(下)》、《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一九三七∼一九四五(上)、(下)》、《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增訂版)》、《郝柏村回憶錄》(以上均為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何世同 編校

一九四七年生,湖北鄖縣人。陸軍官校三十七期、三軍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一九七七年班、戰爭學院一九八○年班。

歷任戰爭學院戰略教官、外島步兵旅長、空降特戰旅長、空降特戰中心指揮官等軍職,一九九○年晉升少將。

一九九四年退役後,先後獲得淡江大學法學碩士及中正大學歷史博士學位;曾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講座、崑山科技大學專任教授,二○一二年退休。著有《戰略概論》、《中國戰略史》、《殲滅論》等專書。 


2019/11/28

BGB484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彩色

9789864798551

432

916

最近瀏覽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