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解讀蔣介石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是歷史的關鍵註解
.是大陸的風雲變色
.是台灣的起死回生
蔣介石日記(1917~1972)自2006年開始,已於美國胡佛研究院陸續公開,全球學者專家紛往審閱、研讀,掀起一波波蔣介石研究的熱潮。而1945年到1949年,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翻天覆地巨變的五年,這段期間的日記,更受矚目。 親歷這五年巨變的郝柏村,1949年後,歷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國防部長。並曾於1965年到1971年間,擔任總統府侍衛長,親炙蔣介石多年。
近年來,幾個問題常在他心中盤旋:為何國民政府要接受雅爾達密約?馬歇爾調停國共紛爭為什麼會失敗?為什麼堅持動員戡亂?為什麼國軍在軍事戰略上,始終犯同樣的錯誤而不知調整? 向歷史提問後的反饋,以及對公開日記史料的深掘,促成郝柏村以四年的時間,寫下近二十萬字「解讀」蔣介石日記的外交與軍事紀錄,將中華民國在大陸最後五年的軍事與談判失敗過程,對比當年的沙場經歷,以及與日記所及人物的互動、軍事外交的見解等,帶領讀者重回歷史現場,在硝煙彈雨中,重建兩岸分野的關鍵時點。
一九四五~一九四九蔣介石總統歷史照片
【出版者的話】本書出版的一些波折 編輯策畫小組
【總序】從巔峰到谷底的五年 郝柏村
【第一部】代價高昂的勝利:一九四五年
解讀一九四五
一九四五當年時勢
【一月憂慮】邊疆動亂添煩愁
【二月密約】美英俄出賣中國
【三月困境】中南半島角力戰
【四月風雲】兩強之間難為弱
【五月豐收】六全大會開新局
【六月協定】中俄協定難互助
【七月暗流】外蒙獨立淪附庸
【八月凱歌】日本無條件投降
【九月變局】受降之際動亂起
【十月和談】蔣毛重慶高峰會
【十一月交鋒】國共間沉默內戰
【十二月紛亂】馬歇爾來華調停
【第二部】民主世界的失敗:一九四六年
解讀一九四六
一九四六當年時勢
【一月停戰】壓力重重逼停戰
【二月動盪】政經不穩生亂象
【三月協商】國共角力爭制憲
【四月通膨】借款不成物價漲
【五月還都】別後十年還舊都
【六月復員】三十萬軍齊解甲
【七月凶案】李聞遇刺驚中外
【八月再戰】國共華北戰事起
【九月逼和】馬歇爾強力調停
【十月巡台】忙中偷閒避談判
【十一月制憲】制憲國大終召開
【十二月決裂】調停失敗硝煙濃
【第三部】全面內戰的變局:一九四七年
解讀一九四七
一九四七當年時勢
【一月新局】美馬離華和談斷
【二月危情】軍事經濟皆慘澹
【三月攻勢】剿共清鄉興內戰
【四月失利】北方各地戰況急
【五月激變】戰事不利陷膠著
【六月均勢】共軍壯大勢均分
【七月游擊】共軍離巢四流竄
【八月國辱】美使驕橫辱中華
【九月混戰】共軍飄忽亂目標
【十月再戰】共軍全面起攻勢
【十一月危境】國軍失據陷被動
【十二月詭變】美俄互爭中國利
【第四部】國民黨節節敗退:一九四八年
解讀一九四八
一九四八當年時勢
【一月冬寒】敗戰連連東北危
【二月度歲】殘年急景人心亂
【三月擾攘】國大代表亂殿堂
【四月選戰】總統大選意外多
【五月內鬥】內閣改組糾紛起
【六月失算】豫東會戰風雨來
【七月馳援】共軍機動難捉摸
【八月改革】米珠薪桂物價高
【九月打虎】上海經管揭黑幕
【十月苦戰】瀋錦會戰失先機
【十一月慘敗】軍事經濟兩潰敗
【十二月倒蔣】桂系奪權逼下野
【第五部】大陸的全面赤化:一九四九年
解讀一九四九
一九四九當年時勢
【一月下野】內外交逼決離職
【二月求和】桂系赴平求和談
【三月改組】立院倒閣孫科辭
【四月離析】和談不成李赴桂
【五月來台】蔣公渡海圖復興
【六月奠基】全力穩定根據地
【七月邦援】中菲聯盟發聲明
【八月圖存】共軍南下如破竹
【九月邊危】西北西南皆危殆
【十月赤化】中共建政東南陷
【十一月殘局】李宗仁棄職逃亡
【十二月遷台】政府移台別神州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總結
解讀後語
重要人物字號表
從巔峰到谷底的五年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
郝柏村
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翻天覆地巨變的五年,其間我親見親聞親歷這一巨變。當然,此時我還年輕,雖近權力核心,但不夠資格參與決策。
大陸變色,無論外交與軍事,都從東北開始失敗。我在一九四六年冬天至一九四七年夏天,駐於鄭州與徐州,一九四七年夏秋至一九四八年夏天,駐於東北一年,所以關內和關外的主戰場,我都親歷過。直到一九四九年夏初赴重慶,最後到成都,隨蔣公同日離開大陸,都有大陸失敗過程中切身的感受。
來到台灣後,常在我心頭縈迴的幾個問題是:一、抗戰末期,我們為什麼接受雅爾達密約?二、馬歇爾調停為什麼失敗?三、為什麼堅持動員戡亂?四、為什麼在軍事戰略上,始終犯同樣的錯誤而不知調整?現在,從日記中得到正確的答案。
六十年過去了,當時負責的人都作古了,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的真相,就勝利一方的共產黨而言,早有成果的檢討,但由於政治的立場鮮明,是否完全可信,仍值得商榷。其對於八年抗戰歷史真相的隱瞞和歪曲,就是一個顯例。
至於國民黨方面,老一代的當事人並未完全說出真相,年輕一代更是無從查起。六十年前的事,對現在六十歲以下的人而言,亦如我對於英法聯軍或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歷史,同樣認為是很久遠的事。
歷史的脈絡和因果關係必然存在,不會因時間久遠而失去傳承或改變痕跡。無疑的,蔣公的親筆日記,是追尋這段期間真相最重要的依據,而且是最正確的真相。
本書出版的一些波折
——從「摘註」到「解讀」蔣介石日記
編輯策畫小組
在長達五十七年(一九一五~一九七二)的蔣介石總統日記中,台灣讀者最關心的,當然是那生死存亡的關鍵五年(一九四五~一九四九)。經此五年,對岸大陸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視中華民國已經消失,但中華民國在台灣經歷了風雨飄搖,又繼續存在發展,且創造了世人稱讚的「台灣奇蹟」。因此對這五年的探究,誠如胡佛教授所言:「當然是歷史上的重中之重,而能夠開啟這一歷史之門的鑰匙則是《蔣介石日記》。」日記是逐日所記,最能反映蔣總統對各種人物、事件、政策及情勢變化的評估與決斷。
極為難得的是,郝柏村先生以四年有餘的時間,逐日摘記有關軍事與外交的部分,並加以註釋,寫成《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共五冊,一年一冊),計六十餘萬字,析論蔣總統「從巔峰到谷底的五年」,這實在是中華民國從大陸到台灣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歷史。
郝先生不僅是大轉折的親歷者,並且擔任過蔣總統侍衛長六年(一九六五~一九七一),後更出任參謀總長、國防部長及行政院長,為陳誠先生之後,第二位「出將入相」者。這些經歷使他的摘註,增添了廣度、深度及歷史現場感。
一九一九年生,江蘇鹽城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十二期砲科、陸軍大學二十期、三軍聯合參謀大學、美國陸軍砲校高級班、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
陸軍一級上將。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侍衛長、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等。
相關著作有《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上)、(下)》、《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一九三七∼一九四五(上)、(下)》、《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增訂版)》、《郝柏村回憶錄》(以上均為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1/06/16
BGB321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7×23cm
黑白
9789862167540
486
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