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對於那些依舊對抗癌藥物治療抱有期待,覺得只要可以治好癌症就好的人,我感到非常抱歉,因為,所謂抗癌藥物治療,並不是治療癌症的治療,而是延續壽命的治療。
很多人覺得「抗癌藥物」就是「治療癌症的藥物」。不過,患者以為的抗癌藥物,與醫師以為的抗癌藥物,似乎有相當大的出入。
醫師對抗癌藥物的印象就是「毒」。這個字聽起來好像很恐怖,不過,所謂以毒攻毒,正是抗癌藥物的真面目。
由於是「對抗」癌症的藥物,所以,抗癌藥物會攻擊癌細胞是無庸置疑的。然而,當抗癌藥物經由血液循環全身時,也會攻擊全身的正常細胞。這也是為什麼抗癌藥物治療會讓患者出現掉髮、全身倦怠感、口內炎之類的副作用。
對於那些依舊對抗癌藥物治療抱有期待,覺得只要可以治好癌症就好的人,我感到非常抱歉,因為,所謂抗癌藥物治療,並不是治療癌症的治療,而是延續壽命的治療。
或許還是有人覺得「但不也有人用抗癌藥物治療治好癌症嗎?」請好好了解這些人的情形,我相信他們大多都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透過手術摘除癌症後,為求保險又接受了抗癌藥物治療;要不就是已經以手術摘除了99%的癌症,然後幸運的靠抗癌藥物制伏了剩下的1%;又或者是部分的白血病。
話雖如此,也不必過度負面解讀「延續壽命」這個說法。所有的醫療都是為了延續壽命,抗癌藥物治療也是其中的一種。
身為一個開業醫,在從事居家醫療照護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持續使用抗癌藥物到最後一刻的患者。不過他們大多對抗癌藥物有錯誤的印象。當然,我們很尊重患者想要持續治療到最後的想法,但還是希望患者能夠理解,抗癌藥物治療並不是「治療」癌症的治療。
日本是全世界使用最多抗癌藥物的國家
很久以前,曾有抗癌藥物治療專家告訴我:「抗癌藥物治療就像樂透一樣,有時還是可能中大獎。」於是我問他:「中獎的機率大概是多少呢?」他說:「十個人裡有一個中獎的話算是不錯的了。」
實際上,抗癌藥物治療被認為對兩成的患者是有效的。
跟棒球的打擊率一樣,達到三成的人就是一流選手,就算是兩成,也已經充分具備上場的資格。
那麼,抗癌藥物的效果如何測定呢?
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就是,藉由影像檢查觀察腫瘤是否縮小。如果腫瘤消失的話,就是「完全有效」(complete response,CR);如果變小至一半以下,就是「部分有效」(partial response,PR),這兩者合稱為「有效」。換言之,就算沒有完全消失,只要腫瘤變小,就被視為「抗癌藥物有效」,當比例達兩成以上時,此種抗癌藥物就會獲得認可。
據說,日本的抗癌藥物使用量,占了全世界的25%。但日本的人口甚至不到世界人口的2%。或許日本人,無論醫師還是患者,都喜歡使用抗癌藥物。
Photo:pixabay, 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