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以人類的身體構造來說,只要有水,就不會輕易死亡。因此,成人吃東西不必有時間到了就一定得吃的強迫觀念,反倒是偶爾試著一餐、兩餐不吃是很重要的。
能量來源開關切換的瞬間
「現在,你的胃裡裝了什麼東西?」 突然有人這麼問時,你或許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胃裡多少是有些什麼的。然而照理來說,早上胃裡應該不會殘留前一晚吃的東西。
現代人總是在完全空腹前就又吃了東西。早上吃早餐、中午吃午餐、晚上吃晚餐,就算肚子不餓,只要時間一到,應該還是會吃吧。
心有餘力時,就算只有一次也好,請試著早上起床後不吃早餐也不吃午餐,但可以攝取水份。各位覺得會有什麼結果呢?當然,到了傍晚一定會非常餓。如果再繼續忍耐下去,就會開始焦躁不安,甚至全身發抖,覺得這樣下去可能會死,請不用擔心,因為你絕對不會死的。
到了晚上又會如何呢?這會兒不再發抖了,身體變輕,腦袋也開始變得稍微清楚一些,強烈的空腹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減輕。
這就是能量來源開關切換的瞬間。過去都是利用嘴巴吃進的東西作為能量來源,但從這一刻開始會切換模式,改成用內臟脂肪作為能量來源。一旦切換之後,接下來就是無比幸福的世界,心情甚至會變得有些興奮,明明是空腹,卻沒有飢餓的感覺。不過,多數的人都無法等到這個時刻。
你有確實遵守健康檢查前的禁食嗎?雖然只是從檢查前一晚七點吃完晚餐後,到隔日早上九點健檢開始前,什麼都不吃,但大多數人還是會在某個時間點就忍不住吃了什麼,現代人就是無法等到空腹再進食。
週末斷食的建議
某本否定醫療的書籍主張,不必減少體重或膽固醇值。
然而,多數現代人自童年時期就在大量食物的圍繞下成長,全都是不知空腹為何物的人,這就是現代的日本。
各位覺得健康的人如果只喝水,可以活多久呢?若問年輕人,得到的答案大部份都是「三天」、「一個星期」,也有很多人相信是「一天」。經歷過戰爭的高齡者,從自身的經驗知道「一個月不吃都不要緊」。而正確答案是,幾個月都沒問題,甚至有意見指出是以年為單位。
以人類的身體構造來說,只要有水,就不會輕易死亡。因此,吃東西不必有時間到了就一定得吃的強迫觀念,反倒是偶爾試著一餐、兩餐不吃是很重要的,「每天都要正常攝取三餐」是針對發育期的孩子,身為腸胃專科醫師的我,其實很推薦週末斷食(週末不進食)和微斷食(一整天忍住不吃,只喝飲料)。想讓心臟休息是不可能的,但讓腸胃休息卻很簡單。
伊斯蘭教中有「齋戒月」的儀式。在伊斯蘭曆中的第九個月,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從日出到日沒,禁止一切飲食。但晚上可以進食,換句話說,等於是兩餐不吃。
當然,我不會要求各位要一整個月、每天都只吃一餐,但請偶爾試著一、兩餐不吃,讓腸胃休息一下。然後你就會發現,其實不花一毛錢,就能體驗到有益健康的非日常生活。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Enid Martindal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