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星雲四書,是星雲大師入世修行、人間成就最普遍的法門講授,人人聽得懂,個個做得到,是我們自覺利他、人生圓滿的基礎功課。
本書是星雲大師向讀者開示人生真正幸福之道。
大師說:幸福,是人們終其一生的追求,從小到大,勤奮求學、成家立業、力爭上游,莫不是為著幸福在孜孜矻矻、向上攀升。
其實,幸福的境界,有多種層次。 物質範疇的享受,才只是第一層的幸福。 與外在互動,在人際網絡裡構築幸福的基地,是幸福的第二個層次。
向內找尋自己的本來面目,開發自我的慈悲心、歡喜心,在生活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裡,歡喜修行,是幸福的更高層次。 而以今生的光華去結福緣、積福德,連結到來世而得福報,當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出版者的話 高希均
台灣社會的另一個奇蹟——星雲大師的開創性貢獻
自序 幸福境界
做幸福人
想法改變人生
一樣米養百種人
心甘情願,一定快樂
好好做自己
誰第一名
豐裕之後的省思
能忙能閒皆是福
眼睛以睡眠為食
禮貌與人緣
獨處的幸福
放風箏的體悟
有書真富貴
「半人」與「非人」
反觀自己
大家尊重
立志做喜鵲
有用的人
人際溝通法門
人情世故
不做旁觀者
留些餘地
分一杯羹
小兵也可立大功
放下身段
一切總會過去
名枷利鎖
搬開石頭
人生三昧
人生之路
身心安住
解脫自在
擁有與享有
感恩最美
馬拉松競賽
停.聽.看
淡中有味
四季人生
欣賞缺陷美
莫護短
婚姻幸福之道
快樂空巢期
歡度老年生活
做老來子
人命無常
人體四大
追求圓滿
生命如水
幸福配方
心藥方
提昇心靈之美
不求神通
以退為進
觀自在
眼不見為淨
欲樂與法樂
離苦得樂
心發願成
耕耘心田
培養器量
開啟心牢之鑰
心念如種子
養身與養性
積極護生
幸福觀
了解平等
虛榮毫無價值
幸福的真諦
歡喜修行
生活中修行
歡喜與憂煩
創造歡喜,給人歡喜
見賢思齊
降魔
實現理想
無量壽
自我克制
逆增上緣
幽默,才有禪味
八十樓的人生
各有各的爸爸
觀照法門
信仰的層次
反省十二問
隨緣修行
六根清淨方為道
善緣福報
點滴因緣
隨緣自在
布施種福田
佛也要結善緣
量有而用
一句話的影響
奇妙的緣
空歡喜
要獨立,不要孤僻
酸葡萄變甜葡萄
追因究果
吉凶誰定?
有漏世間
基因即業力
遠禍求福
「薰習」的力量
去除習氣
今生來世
生死循環
生命字典
高希均
一句話影響了我的一生。這句話是:「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那是一九五九年的秋季,剛到美國修習經濟的第一學期,讀到了二十世紀經濟大師凱因斯的這句名言。
離開那時思想上相當閉塞的台灣,當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接觸到這些壯闊澎湃的西方思潮,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傳播進步觀念」的知識份子。
正因為40多年來投入了進步觀念的提倡,就深深體會到鼓吹與傳播進步觀念不難,只要有一些無欲則剛的勇氣與知識份子的堅持;但是要把鼓吹的進步觀念落實,而又能遍地開花結果,則需要大決心與大智慧。
儘管50多年來的台灣社會,已經從落後變成小康,從閉塞變成開放,從威權變成多元,但能夠結合佛教思想與推廣實踐的人物,卻是鳳毛麟角,當首推星雲大師。
很幸運的是,結識20餘年的星雲大師,正是這樣一位集創意(進步觀念)、改革(新的做法)與教育(普及眾人)於一身的開創性人物。
我不清楚他的信徒倒底有幾百萬?每年他在世界各地佛法的宣揚有幾百場?遍佈世界各地的道場有多少個?他寫的書暢銷幾十萬冊?他組織的讀書會有上千個?但我常讀大師的著作及文章,常看「人間衛視」及《人間福報》,也有機會參觀過佛光大學、南華大學及美國的西來寺等大學。看到這些學府所設科系的周延、在校學生的水準及學習環境的優良,就會感覺到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所作所為,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我們不要把他的成就,只歸功於信徒;不要把他的「事業」,只認為是宗教;更不要把他的貢獻,侷限於台灣。星雲大師的貢獻實在跨越宗教,超越台灣,飛越時空。
我的體認是:星雲大師擁有三個特質
• 一位果斷的、身體力行的宗教改革家。
• 一位慈悲的、普及佛理的創意大師。
• 一位博愛的、提倡知識的教育家。
50年前一位來自大陸揚州的年輕和尚,不懂台語,身無分文;但心無二用,腦無雜念,穿越了台灣半世紀的時光隧道,開創了一個無限的佛光世界,這真是超越經濟的另一個台灣奇蹟。
天下文化出版的「星雲大師談讀書」、「星雲大師談處世」、「星雲大師談幸福」、「星雲大師談智慧」四書,正是人一生努力與收穫的步驟,人人需要,個個企盼,就讓大師的說法啟發我們、引領我們,福慧兼修,再創奇蹟。
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
一九四九年春來台,一九五三年創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
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近三百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
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等。
二○一七年五月發表《星雲大師全集》,共三百六十五冊,收錄畢生著作。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對於:同體與共生、平等與和平、環保與心保、幸福與安樂等理念多所發揚,於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2023/07/28
BBOX029A
天下文化
平裝
黑白
4713510943885
247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