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貨幣寬鬆的終點,將是「再多錢也不夠的世界」!
「貨幣寬鬆」被愈來愈多國家當成救經濟的特效藥,
但當全球經濟染上「貨幣寬鬆」的毒癮時,
貨幣競貶戰的號角隨時可能響起!
我們得小心一場比2008金融海嘯更具殺傷力的貨幣崩壞時代來臨!
世界銀行首位華人副總裁林毅夫,
魄力揭開美國不願承認的金融真相與歐債危機的元凶!
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經濟學家林毅夫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的一本書!
2008年金融海嘯不是人民幣匯率過低引起的衰退,而是美國亂印鈔票引起的通膨動亂;歐債危機也不是金融海嘯下的產物;而是歐盟有樣學樣的失控寬鬆政策,如今日本也不顧後果地走上這條危機四伏的貨幣貶值之路。
美國一又次一次使用全球買單的貶值手段,挽救每個名稱不同的金融危機, 從1987年的儲貸危機、2001年的網路泡沫危機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國際儲備貨幣的優勢地位,讓美國可以放肆地使用這帖經濟猛藥,然而一次比一次強烈的副作用,現在卻由全球人一起承擔。
世界銀行首位華人副總裁林毅夫,呼籲全球必須抓住時機,即刻進行貨幣體系改革,並提出一套針對全球化現狀量身打造的良策,若錯失這次良機,一直未從重病中恢復的世界經濟,將進入復元無期的衰退常態。
推薦序 劉憶如
自 序 經濟解方在理論教條之外
概 論 共贏才是唯一解答
第一部 解構2008年金融危機
01危機為何像雪球?
危機的爆發、擴散和後果
危機如何蔓延全球
02誰吹起危機的號角?
假說1:「全球失衡」導致導致美國房地產泡沫和金融危機
假說2:「美國政策」導致全球金融危機
03美國的泡沫對策
新金融工具和房地產泡沫
聯準會的葛林斯潘對策
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擴張
04歐洲出了什麼問題?
歐元是否助長危機蔓延
歐元區的金融監管放鬆和整合
05中國外匯存底為何大幅成長?
雙軌制改革戰略導致企業的高儲蓄率
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亞轉移到中國
總結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
第二部 走向復甦的共贏之路
06超越凱恩斯主義
先進經濟體的基礎建設投資,扎實卻機會有限
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投資,商機處處
07以基礎建設解凍全球經濟
全球經濟的共贏局面
何謂突破發展瓶頸的基礎建設專案
填補資金缺口
設計全球基礎建設投資計畫
從「新常態」走向「新新常態」
第三部 窮國如何追趕
08全球大分化之謎
大分化
解決方案:雁行模式和領頭龍模式
09結構性轉變的機智與收益
領頭—追隨者關係
亞洲是否仍持續走「雁行模式」
典型現象與無法解釋的失敗轉型
10結構轉型的成敗啟示
工業化與去工業化
產業結構升級
揭曉謎底:新結構經濟學
11窮國的難得機遇
充滿機會的結構轉變
收益有多大
尋找繁榮之路
第四部 走向全新的國際貨幣體系
12美元霸權史
金本位制(1819~1914年)
兩次大戰期間(1914~1939年)
布列敦森林體系(1946~1973年)
後布列敦森林體時代(1973年以後)
13改寫美元的統治地位
挑戰美元霸主地位
收支持續失衡、資金流動反覆無常
14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的未來
走向多極化的成長體系
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的角力
新興多元化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15貨幣體系大改革
國際支付體系
最後貸款者
「正常」時期的國際流動性
16改革的成本和效益
更大、更好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發行國際化貨幣的全球中央銀行
全球政策協調
17以紙黃金重起繁榮
糾正國際收支失衡
確保充足的全球流動性
共贏的選擇
18讓貨幣恢復秩序
被綁架的金融政策
結構性改革是唯一的路
發揮後進者的潛在優勢
紙黃金的繁榮時代
參考書目
經濟解方在理論教條之外
世界銀行是國際上最重要的多邊發展機構之一,其首席經濟學家被認為是全球經濟學界的最高職位,歷來都由人們仰之彌高的歐美已開發國家著名經濟學家擔任。我有幸成為第一位擔任此要職的開發中國家的學者,任期從2008年6月開始。
接受此任命時,我原打算根據世界銀行的成立宗旨以及職責,將我二十多年來研究二次大戰以後,中國和其他開發中國家改革和發展成功以及失敗經驗的心得,奉獻給全球的減貧事業。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剛上任三個月,就爆發了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
國際總體經濟和金融在分工上屬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業務範圍。這場危機突如其來,由已開發國家引爆,迅速波及開發中國家,給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和減貧事業增添了諸多困難。為了幫助開發中國家應對這場危機,避免開發中國家,甚至已開發國家再次發生同樣的危機,我必須分析這場危機的成因,思考其經驗教訓,並提出解決這場危機的建議。奉獻給讀者的這本書,正是我這些努力的成果,書中的視角將可能挑戰人們一般已接受的觀點。
身為一名來自開發中國家的知識份子,就像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唐僧那樣,我過去總相信西方已開發國家擁有一部真經,只需學會,帶回國來應用,就可以幫助家園實現現代化,走向繁榮昌盛,使中國重新屹立於世界已開發國家之林。幸運的是,在中國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之初,我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機會,負笈現代經濟學的聖地—芝加哥大學,向包括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的大師們學習現代經濟學。
四年寒窗苦讀,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後,我又到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做了一年博士後研究,1987年謝絕了幾所大學和世界銀行的工作邀請,滿懷信心回到改革開放事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家園,準備奉獻所學到的尖端知識,出謀劃策,幫助政府解決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但牛刀初試以後,卻讓我對在國外學到的那一套邏輯嚴謹、看似完美的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能否在中國運用,產生了疑惑。
摘自《失序的貨幣:我在世界銀行看見的金融真相和復甦契機》自序
為全球經濟發展指引平穩新路
劉憶如(前財政部長、台大財金系教授)
林毅夫教授是我當年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同學。那是1980年代,中國大陸開始選派優秀人才,出國留學、攻讀博士的初期。在芝大的校園裡,林教授總顯得與眾不同。他是芝加哥大學曾獲諾貝爾獎的舒爾茨(Theodore Schultz)教授,特別從大陸吸引去芝大就讀的學生,林毅夫似乎是舒爾茨教授在「改造傳統農業」上,對開發中國家造成革命性影響的傳人。其後,林毅夫更將芝大嚴謹的經濟邏輯訓練,應用於中國制度改革之探討,並以系列方式,提出他獨到深入的見解。他的分析與意見,廣泛地在歐美學術圈受到極為高度的重視,並引發迴響。
以扎實研究助貧國擺脫窮困
林教授後來在北大創辦「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亦即現在的國家發展研究院),以及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為許多人所津津樂道,但他的貢獻,實不僅止於此。最主要的,林教授以中國經濟現象背後「人的行為」,建構一個能夠說明來龍去脈、因果關係的模型,因此,他不但在世界銀行時,在實務上幫助開發中國家邁向擺脫窮困之途,更在理論上,提出新的政策架構,做為追求健全、快速、永續、包容性成長之依循。
本書《失序的貨幣》分為四部,首部拆解2008年到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探究危機形成的真正原因;第二部則進入復甦共贏之路的討論,尤其針對全球基礎建設投資,如何創造全球共贏策略,有相當深入的著墨;第三部提出在危機後的多極化世界,低所得國家應如何把握機遇,追趕向前,尤其應如何發掘後進者優勢潛力,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在書中皆有許多具體建議。最後,第四部討論走向全新國際貨幣體系,更闡述在金融海嘯過後,世界為何邁向更多元的準備貨幣體系;美元在準備貨幣中的統治地位消失後,新國際貨幣崛起的可能,亦是第四部的探討主軸。
危機暫除、但風險處處的關鍵年代
展望未來,雖然危機暫除,但風險處處。美國財政懸崖,以拖待變暫時穩住;歐元制度在歐元國終於達成共識的情況下,也暫時得以維持;日本更在「安倍經濟學」寬鬆貨幣、積極財政、對外開放的三根支柱下,突破過去二十年困境。但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國際市場,只要一個不小心,這五年來的復甦之途,就可能功虧一簣。《失序的貨幣》探討的一些議題,更可做為觀察未來發展的指標,不論是金融監管、房地產泡沫、中國外匯存底的累積、世界各國收入差距的更加分歧、貧窮國家的難得機遇、全球貨幣秩序的重建,在在都是影響全球如何重新洗牌的關鍵。
摘自《失序的貨幣:我在世界銀行看見的金融真相和復甦契機》推薦序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1994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並擔任主任一職。2008年接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暨高級副總裁,為世界銀行首位華人高級副總裁。2012年世界銀行任期屆滿,返回北京,繼續教學研究工作。現任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目前亦為全球多個發展政策、農業、減貧的委員會成員。1986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榮膺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並獲得法國奧佛涅大學、美國福特漢姆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2013/04/26
BCB499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1748
343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