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你知道嗎,只需要透過6個人的連結,你就能和比爾蓋茲、王建民或任何一位名人攀上關係!
想找份新工作嗎,廣發訊息給不那麼熟的泛泛之交,竟然比發給親朋好友,更有機會找到好工作唷!
你會不會常常驚嘆,這世界真是小?其實,我們就生活在「小世界」中。小世界的奧妙,不只是令人好奇的輕鬆話題,還隱藏了意想不到的重要性,而且不光只在人際網路,在我們的大腦、全球資訊網、生態系的食物網,都處處可見小世界的蹤影。
解答這些問題的線索,都在這本書中。作者布侃南透過生動的例子,揭開這個跨越經濟、社會、科學、資訊、生態領域的謎團,告訴我們「天涯若比鄰」背後的運作真相。
序 天涯若比鄰 李國偉
前奏曲
你能否想像,人類的世界有可能依循著一些數學法則?
第一章 奇異的連結
這個世界在人際關係的意義下,要比我們所想的小得多。
第二章 點頭之交的力量
如果謠言是經由弱連繫傳播,就會傳得更遠得多。
第三章 小世界
使世界變小的長途人際捷徑,在我們的社交生活中多半是隱形的。
第四章 大腦的運作
小世界的模式,確保了大腦的各種功能區只相距幾步路。
第五章 「小世界」資訊網
網際網路居然有小世界的性質,這十分令人驚訝。
第六章 意外的科學
由混沌及隨機之中,會不會也冒出秩序?
第七章 富者愈富
弄了半天,它竟是小世界架構的天然引擎。
第八章 代價與後果
網路的小世界架構是有助於、還是有害於復原能力呢?
第九章 糾纏不清的網
透過小世界的觀點檢視生態系,只是個開始。
第十章 引爆點
粗略的說,臨界態有點像是引爆點。
第十一章 小世界式的爆發
最重要的問題或許是,病毒能否利用「六度分隔」?
第十二章 生存法則
布修和梅札赫發現到,最後總是由少數人占有大多數的財富。
第十三章 這可不是巧合
即使在排山倒海的紊亂無序之中,其實充滿了秩序。原書注釋本書重要人物簡介
原書注釋
本書重要人物簡介
天涯若比鄰
李國偉 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一九九九年,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向六十個專業學會發出問卷,請他們推薦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工程成就。初步名單竟然長達一○五個項目,最後工程學院從中選出了二十項最傑出的貢獻。你也許會以為電腦或者人類登月是首屈一指的功績,但是排名榜上高居第一的卻是廣泛的電氣化,特別是北美的電流網路。
今年八月十四日的傍晚,在極短的時間裡,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工程傑作就眼睜睜地大出紕漏。東起紐約西至克里夫蘭,更橫跨到加拿大境內,當夜幕漸漸低垂之際,卻不見萬家燈火冉冉升起。反而是歸家民眾有如難民潮般,在迷茫與憂慮的心情中,游動在黑暗的紐約大道上。
北美電流網路到底發生了什麼差錯,因而引發了大規模的停電,一時根本沒有人搞得清楚。最偉大工程傑作的電流網路,也許只能用想像的方式來讚嘆它的宏偉規模,然而網路的脆弱性卻不需要任何學究式的證明,兩千萬紐約大都會居民無不有切膚之痛的感受。
電流網路這種雖然有實體承載,卻在日常生活中感覺抽象的廣袤體系,以一種近乎悲劇的方式,讓現代人無法輕忽它的存在。對於網絡性質的理解自然成為維繫文明生活的關鍵學問,而聰明的工程師還敢不儘速找出阿奇里斯(Achilles)的罩門嗎?
我們比較容易體會像電流網絡這類實體
網絡,卻往往沒有覺察到現代人根本是生活在千絲萬縷的虛擬網絡裡。譬如,我們是親屬與人際關係網絡裡的一個結點,往歷史回溯可以跟北京猿人還是非洲露西拉上線。我們也是經濟與社會生活網絡裡的一小段環節,八竿子之內說不定就打到江澤民或是比爾蓋茲。不過察覺到網絡可以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卻是相當晚近的事。
一七三六年偉大的數學家歐拉(Euler)解決科尼希堡(Königsberg)的七橋問題,可說是專門研究網絡的數學學科「圖論」的濫觴。但是在十八、九世紀裡,圖論根本沒有茁壯成獨立領域的環境,僅僅出現一些零星的個別結果,並且還常以數學遊戲的面貌與世人相見。我們幾乎可以說經歷了兩百年的孕育,第一本圖論專著才於一九三六年問世,而其作者名字也恰巧是科尼希(König)。
自十七世紀牛頓與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以來,處理連續現象的理論一直主導了數學的發展。與連續現象對比的離散現象因而長期遭受冷落,離散數學也好似衰敗成了數學裡的貧民窟。二次大戰後電腦的發展不僅促發了另一次的工業大革命,而且因為數位電腦本質上的離散性,深深地改變了我們對大自然的看法。認識離散現象的需求因而大幅度增長,有關網絡的研究也就在五○年代之後開始起飛。台灣在八○年代之後,也逐漸出現專門研究圖論的學者。目前已經成長為國內十分活躍的學術領域,並且在國際上也有相當的知名度。
其實最近半個世紀裡,社會科學家對於人際關係的網絡已經有很多實證探索,只是這些成果並沒有跟數學的研究產生緊密的結合。一項主要的理由可能是因為數學家喜歡證明乾淨漂亮的定理,而社會的網絡都太複雜奧妙,雖然能觀察出一些籠統的規律性,但是不容易用精確敘述的定理來總結經驗。數學家喜歡用的一些基本隨機網絡模式,往往無法令人滿意地捕捉到社會網絡的特徵。
一九九八年,美國康乃爾大學華茲(Watts)與史楚蓋茲(Strogatz)的「小世界」理論一出,為網絡研究帶來一股清新的風氣,猛然間只要能用網絡來建立模式的自然或人為系統,似乎都可見「小世界」的翩翩身影。幾乎同時期,法魯托斯(Faloutsos)兄弟從觀察網際網路(Internet),巴拉巴西(Barabási)的研究群從觀察WWW所發現的冪次律,也不斷在各種的網絡模式裡出現。
這一波的網絡新研究有幾個特色,第一是高度的跨學科性,網絡資料的來源包羅萬象,從學術合作、電影製作、食物鏈演化、傳染病擴散,到文件的連結,遠遠跨越出任何單一學科的專業興趣範圍。而參與研究的人員,除了數學家、電腦科學家、社會學家,甚至跑進來一大堆物理學家。
第二個特色是實證資料、數學理論推演,以及電腦模擬的高度整合性。這其中尤其是模擬所帶來的一些經驗與教訓,因為網絡的規模過於龐大,很難轉化成嚴格證明的數學定理。這類研究方式已經成為電腦耀眼發展後必然興起的現象,然而如何從中吸取正確而有智慧的資訊,才不至於產生過度以偏蓋全的流弊,仍然是有關模擬的方法論中亟待深耕的課題。
第三個特色是複雜網絡的研究帶來一種新視野,使得以往感覺科學無力企及的領域,也有可能讓人發掘出潛伏的規律。譬如歷史事件的發生充滿了偶然性,似乎無法產生任何有意義的科學性預測。但是在歷史事件的相互關連中,就必然隱藏了網絡的客觀規律。如何辨識出這些規律,如何理解這些規律在歷史上發生的潛在作用,有可能成為科學方法浸潤入歷史學的新途徑。
近年來許多引人入勝的新興學科,例如混沌、碎形、複雜系統、認知科學、生物資訊、等等,多半因為能跨越既有的學科界線,而得以運用新鮮的手法,發現有趣的現象。雖然進一步理解現象與解決問題的工具,不乏原來已經就在手邊的素材,但是成功的關鍵卻正在於能掌握推陳出新的眼光。
本書所報導的許多進展,都印證了這種值得注意的趨勢。反觀國內近年因為政府一方面壓縮大學科研經費,另方面又急速擴充大學數量,更加稀釋了原應厚植高等教育的資源。即使是選擇性地補助所謂的「卓越」計畫,只是愈發刺激學者鞏固自身學科堡壘的動機。因此在高度跨學科的新興領域研究上,我國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潮流,許多部門如非完全交白卷,也是極度乏善可陳。
其實像本書所宣揚的科學突破,多半不需龐大經費以及雄厚人力,只要敏銳的眼光與巧妙的實驗設計,再配備相當的電腦設備,就有小兵立大功的機會。反過來檢討會障礙跨學科進步的力量,十之八九肇因於維護既得利益的偏見。我國科技研發的領導階層,是不是可以從閱讀本書中獲得一些啟示,從而調整改善獎勵與補助的制度,讓珍貴的資源產生出更多有意義的創新?
本書第七章裡提到美國的電流網路應屬於平等式,並不存在巨大的聯絡叢結。但是紐約大停電的教訓,讓我們知道分散也不能保證安全。龐大的網絡系統裡,除了連結的拓樸構形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值得納入的參數有待深入研究。本書通過胡守仁教授流暢專業的翻譯,使我們在天涯若比鄰的網絡世界裡,那麼真切地感覺到休戚與共的利害關係。也希望e世代的新血輪經由閱讀本書,而興起開拓科學新天地的豪情壯志。
終於有一本書,把各種複雜網路背後的驚人原理,用流暢而簡單的文字解釋出來!你是否很想知道,教宗與你中間需要經過多少人的連結?為什麼美國聯邦準備銀行打個噴嚏,全球經濟就會跟著感冒?請來讀這本書。布侃南在書裡清楚解釋了「小世界」理論,這個理論正是我們身邊各種有形無形網路的根基。
——卡斯提(J. L. Casti),聖塔菲研究院
許多複雜網路環繞在我們周圍,然而相關的新理論卻只有一群科學菁英才能理解。布侃南的文筆優美清晰,沒有艱澀難懂的理論,讀來十分有趣,他把這個新興領域的奧祕,帶到所有聰明讀者的面前。這是個了不起的成績。
——格蘭諾維特(M. Granovetter),史丹佛大學社會學教授
在《連結》這本書中,布侃南剝去了複雜的外皮,讓我們看到了把社會凝聚在一起的簡單鷹架。這個新的世界觀,帶來的結果既深刻,又不時令人震撼。
——史東(Richard Stone),《科學》(Science)期刊
維吉尼亞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自然》(Nature)期刊及《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雜誌編輯,現在從事科學寫作,替英美兩地的報章雜誌寫文章。另著有《改變世界的簡單法則》(Ubiquity)、《連結》(Nexus)。目前住在英國劍橋郡。
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淡江大學數學系教授(2013年退休)。譯有《希爾伯特的23個數學問題》、《連結》、《最ㄅㄧㄤˋ的數學公式》、《妙不可言的數學證明》、《數學家是怎麼思考的》、《速算力》、《看漫畫,學微積分》、《隨機法則》、《毛起來說三角》(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打開魔術箱》、《拼圖拼字拼數學》(以上為遠流出版)、《數字奇航》(時報出版)等。
2003/09/16
BCS08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171859
342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