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蟑螂的天敵不少,但身材短小、其貎不揚的牠竟能在地球上維繫了三億多年的種族生命,而且部分居家性蟑螂還愈來愈繁榮,還贏得「小強」的綽號。蟑螂之所以不會被淘汰而且不斷擴大勢力範圍,除了強盛的繁殖力,善於躲藏的能力,以及能夠疾跑避敵的腳力,都是重要的因素。想要知道蟑螂如何靠著一身絕活和強敵爭勝,在地球上締造出連人類也自歎不如的版圖,一定要閱讀朱耀沂老師的『蟑螂博物學』。
推薦序
作者序
Part1.蟑螂的身世之謎
動、植物在古生代相繼登陸
原始型蟑螂的出現
中生代是爬蟲的天下
為何蟑螂沒跟恐龍一起滅絕
蟑螂在新生代獲得充分的營養
蟑螂與人類的第一次接觸
蟑螂的表親
Part2.蟑螂的戶口調查
地球上的老住戶
蟑螂的分類
蟑螂的入侵過程
Part3.蟑螂總體檢
蟑螂的外部形態
蟑螂的內部構造
Part4.蟑螂生活面面觀
蟑螂的生長與發育
蟑螂的團體生活
蟑螂的繁殖
蟑螂的飲食生活
蟑螂的生物時鐘
Part5.蟑螂帝國的崛起
小強的千秋霸業
蟑螂的害敵
蟑螂的禦敵策略
蟑螂的領域和攻擊性
Part6.人類與蟑螂的接觸
正面的接觸
負面的接觸
Part7.蟑螂列傳
美洲蜚蠊
澳洲蜚蠊
棕色蜚蠊
黑蜚蠊
日本蜚蠊
東方蜚蠊
花斑蜚蠊
蘇利南潛蠊
灰色庭蠊
長鬚帶蠊
德國蜚蠊
沖繩蜚蠊
日本褐翅蜚蠊
蘭花蜚蠊
Part8.人蟑大戰
古代的蟑螂防治
防治蟑螂的基本原則
蟑螂防治大觀
蟑螂大反擊
如何防治家裡的蟑螂
老祖母的殺蟑秘方
Part9.蟑螂萬花筒
蟑螂白蟻一家親
最大、最小型的蟑螂
台灣有多少種蟑螂?
為什麼德國蜚蠊愈來愈常見?
美洲蜚蠊為什麼飛不遠?
名不符性的東方水蠊
澳洲鼴蠊的天倫樂
船上的蟑螂
空中的蟑螂
蟻巢中的蟑螂
機器蟑螂
別小看蟑螂的屁
蟑螂也是書籍害蟲
出現在蟑螂學名上的女昆蟲學家
蟑螂分類學的開端
蟑螂英名考
用來罵人的蟑螂
藝文創作中的蟑螂
Part10.飼養方法
如何飼養蟑螂
飼養小叮嚀
結語
後記
張蕙芬
大樹教授博物學系列中的「教授」既是動詞也是名詞,名詞的「教授」代表的是台灣自然科學個別領域學有專精的教授、學者、研究人員等,邀請他們為年輕人撰寫該領域的入門知識和相關的研究、未來的展望等。動詞的「教授」則是指透過閱讀大樹教授博物學系列的叢書,可以達到類似課堂授課的效果,並進而鼓勵更多自然愛好者從事業餘研究,就像以往西方國家盛行一時的博物學,以使台灣的自然研究風氣更行普及。
朱耀沂
在拙著『老鼠博物學』自序中,筆者曾提到「老鼠、蛇及蟑螂經常並列為最可怕、最討厭的動物」,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例如在美國以三千多位成人為對象的問卷調查中,受訪者最討厭的動物是蟑螂,接著依序是蚊子、老鼠、蜂、響尾蛇、蝙蝠。又,在日本也曾就女性大學生作調查,結果百分之八十的人把蟑螂列為她們最討厭的動物。有人更說,以捲成筒狀的報紙打到蟑螂時,覺得很有成就感。
為何有那麼多人那麼討厭蟑螂?
蟑螂被人嫌惡的原因不脫以下三點:一、外形不討好,牠那油滑的身體、長了刺的粗腳、搖擺靈活的長觸角,給人一種負面的印象;二、體表及排泄物會散發出一種怪異的臭味;三、常出現在廁所、廚房、垃圾堆上,讓人覺得骯髒、是許多病原菌的幫兇,尤其牠們常旁若無人地在我們的食物、食器上遊走。
以愛蟲人自居,三十多年來靠蟲吃飯的我,常被人家問到「你最喜歡什麼昆蟲?」其實我喜歡的昆蟲還真不少,如蜻蜓、蝗蟲、椿象、甲蟲之類,但是蟑螂從來就不在我的名單裡。雖然如此,我和蟑螂的淵源不算淺。在研究農業害蟲及教書的生涯裡,為了要探討一些害蟲的演化過程、昆蟲的生理機制、生態及存活策略等,常以蟑螂為供試昆蟲作相關的研究。這不只因為蟑螂是地球上資格最老的昆蟲公民,也因為牠在昆蟲中體型較大、較常見且很容易飼養。
雖然關於蟑螂的身世及生活,還有不少未解之謎,但蟑螂可說是至今被研究得最詳細的昆蟲之一,不管喜不喜歡牠,我都得為了工作上的需要,去接觸牠、認識牠,閱讀跟牠有關的文獻、研究報告,當然也從牠身上得到不少啟發,因此蟑螂於我而言,可是「恩蟲」之一。為了報答牠的恩情,我決定撰寫這本『蟑螂博物學』,讓大家看看蟑螂少為人知的一面。
我並不期待看完本書的人會開始喜歡蟑螂,甚至坦護起蟑螂,只希望大家對這個與我們生活關係密切、互動頻頻的昆蟲,有多一點點的認識,視牠為可敬的敵蟲。
……昆蟲學界的「活化石」寫昆蟲界的「活化石」,精采可期。
朱耀沂教授這本新書『蟑螂博物學』,從蟑螂的身世之謎、蟑螂帝國的崛起、人蟑大戰到蟑螂萬花筒,內容涵蓋蟑螂的歷史、形態、分類、生理、生態、行為、防治到飼養方法等,無所不談,無所不包,堪稱蟑螂的百科全書。雖然名為蟑螂博物學,但對相關的理論,如演化學、生理學、甚至於抗藥性的原理等,都有深入的討論。因此閱讀本書,除能了解蟑螂的知識外,尚有意想不到的附加價值。
──長榮大學校長陳錦生
朱耀沂教授(1932年出生,2015年辭世)是台灣研究昆蟲的翹楚,也是昆蟲學術界的重量級人物。自小喜愛各種動物,高中畢業後就讀台中省立農學院植病系﹝中興大學前身﹞,並在台大植病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歷任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助教、講師,並赴日取得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應聘為台大客座副教授,後升任副教授、教授,至退休並獲選為名譽教授。
其研究領域主要為水稻和果樹害蟲,退休後仍勤於著作,將其一生所閱覽和收集的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珍貴資料,寫成一本本通俗的動物書籍,期能影響更多莘莘學子喜愛動物、了解動物,甚而願意選擇生物學為一生之職志。朱教授常謙稱自己是「昆蟲雜貨店」,其實若稱他為「昆蟲博物館」似乎更能貼切表達他對台灣昆蟲界的貢獻與地位。著有《熱帶昆蟲學》、《午茶昆蟲學》、《黑道昆蟲記》、《人蟲大戰》、《情色昆蟲學》、《成語動物學》等,《蜘蛛博物學》、《老鼠博物學》及《蟑螂博物學》(均由天下文化出版)是大樹文化教授博物學系列的重量級著作。
2009/01/13
BBT3003
大樹文化
平裝
14.8x20.5cm
黑白
9789862162651
231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