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現今,「醫療」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江漢聲醫師從醫學診斷、外科醫學、藥學及傳染病的角度,切入醫學世界。每篇文章都是你我常會遇到的主題,例如我們每天服用的維生素,家庭必備的體溫計,健康檢查用到的醫學影像技術,頭痛吃的止痛藥,手術要做的麻醉,還有讓我們聞之色變的SARS。
江醫師以古今中外的醫學家和醫藥發明的故事,輕鬆的文筆,帶領我們走進醫學的時光隧道。讓我們瞭解這些醫藥科技或防治傳染病的背後,是許多幕後功臣的智慧結晶。
也能感受到真正的醫生,應該是醫「人」,而非只是醫「病」。
序 醫學的心靈享受 賴其萬
序 打開醫學的藏寶圖 許重義
作者序 為醫學寫歷史 江漢聲
第一部 打開醫學診斷的世界
從病人身上的資訊來診斷疾病
猜猜歷史上誰最先替病人導尿?
在實驗室解開疾病的祕密
顯微鏡裡乾坤世界,帶動醫學無遠弗屆
誰發明了體溫計?
望、問、觸、聽,探索身體的祕密
生物體帶電,因此器官會說話
鏡花水月,從小管子窺透人體
揭開人體奧祕的X光線
用心研究心臟的奧祕
磁振造影,影像檢查的新境界
進入微小分子世界,揭開生命訊息
綜論 診斷,終究是為了醫人
第二部 開膛破肚、改造人體的外科醫療之旅
解剖是醫學發展的原動力
無菌和消毒開啟外科的新紀元
麻醉醫學史──誰讓開刀的病人睡著了?
瞭解血型,輸血傳遞人間溫暖
以電為刀,從此開刀更便利
從歇斯底里到子宮頸癌,都是子宮惹的禍?
雄風再造,外科販售「軍火」?
實驗室進行生殖,試管做出嬰兒
手術取精,將精卵送作堆
從化石草到碎石機,醫學「石」戰史
移花接木,器官移植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外科新蛻變,機器人為人開刀
綜論 跨領域結合、邁向不開刀的外科醫療
第三部 幸運和努力,結晶出仙丹解藥
為了止痛,尋他千百年的妙方
維生素發現之旅
小便如蜜、人生消渴的糖尿病傳奇
從蒙娜麗莎看甲狀腺
千錘百鍊,使染料變成化學藥物
以毒攻毒,開發疫苗治療狂犬病
從一粒灰塵發現抗生素的世界
酸甜苦辣,談人類保「胃」戰
癌症還要橫行到幾時?
醫學昌明,精神病人不再是妖魔鬼怪
從吃毒蛇到分離毒蛇,台灣醫藥奇蹟
藥物進入人體,方式五花八門
綜論 用藥於無形,治癒在根本
第四部 人與傳染病原的存亡之戰
提防結核,避免白色瘟疫的死灰復燃
瘧疾肆虐,人類歷史的天敵
花間柳下,梅毒滄桑史
運用種痘免疫,人類終於消滅天花
消滅人類、改變歷史,別小看鼠患!
上吐下瀉,古來可怕的傳染病
禽流感到底是什麼「鳥病」?
治療「無卵頭家」的熱帶醫學之父
猴病和猴子在醫學上有什麼貢獻?
瘋羊狂牛,人類飲食新恐慌
愛滋風雲,看性病的過去和未來
SARS——人與病原的新戰役
綜論 人與病原,終無寧日
為醫學寫歷史
記得我在初、高中的時候,最喜歡的課是歷史,不但成績考得好,也以背那些年代、數字的精準為榮。可惜的是,在讀醫學院的時候,卻沒有上過醫學史,近兩年在醫學院開了一些和醫學史相關的課,翻遍坊間有關的圖書或教材,才發現我們社會並沒有我理想中的一本「醫學史」——我期盼的是一本雅俗共賞、生動有趣、貫穿古今、承先啟後的醫學史教科用書,這也是我開始寫這本《醫者的智慧——漫漫醫學路》的動機。
對一般人而言,讀歷史是很沉悶的,可是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看章回小說;同樣的,對社會大眾來說,醫學是艱澀的,然而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看醫療相關的連續劇。所以當我決定開始炒「醫學史」這盤菜的時候,的確也煞費周章。
在《中國時報》的醫藥版,每週一次開始寫醫學史相關短文時,就以我一貫為文的方式,先寫個大家容易記得的小故事做為起頭,再以相關的歷史背景或醫學貢獻做概括的描述,最後對未來發展的前瞻、以及可能改變人類的醫療做預測;我個人覺得,其中故事的生動和教育的啟示,既可以做為我們醫學生的參考書,也可當作科學普及教育的醫學史範本。
我把醫學史分成四個單元,包括醫學診斷、外科手術、藥物開發和傳染病,在每一個單元的最後有一篇綜論,來做歷史全程的貫穿,這也是我覺得寫歷史的人必須要有的學養,能融合古今中外給讀者一個完整的歷史輪廓。
為了達到通古知今、綜論中西,這段時間我讀了近百本醫學史圖書和相關名人傳記,希望能以更宏觀的方式來探究醫學上的智慧並彰顯古人的成就;尤其著眼在中國古代先賢的創意,和台灣近年醫學進展的腳步,為的是使讀者和我們的醫學生能有繼往開來的使命感。
在讀過這些書中最令我個人感動的是,已故的陳勝崑醫師在中國醫學史上的用心,是我們這一代醫生的楷模,也是激發我在「醫學史」讀書寫作上的一個動力。我也要感謝和信醫院的賴其萬教授與台北醫學大學的許重義校長為這本書寫序,使這本書更有分量;在我多重角色的繁忙工作之餘,能持續完成寫作的心願,要歸功輔仁大學醫學院的祕書同仁們幫忙;而天下文化出版社非常認真細心的編輯工作,才使這本書保持相當高的水準,在這裡也表達我由衷的謝意。
有些人在功成名就的時候,會很欣慰的說「我們在寫歷史」,如果回顧歷史洪流,大部分都會湮滅;今天,我很高興的為醫學寫了歷史,串連漫漫醫學路上醫者的智慧,使它們不致湮滅;也希望這本書廣為流傳之後,成了台灣喜愛醫學史的人,開始有好書讀的一個新歷史。
二○○四年十月於輔仁大學醫學院
用輕鬆的口吻介紹許多劃時代的醫學發展里程碑,使讀者能夠學到許多醫學史的軼事趣聞。作者涉獵古今中外,融會貫通……為了提升國內醫學人文教育以及社會大眾對醫療的認識,我在此鄭重推薦這本好書。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張醫學的藏寶圖,裡面有前人走過的足跡,我們可以從中得知,醫療方法如何隨著人類的智慧演進……藉助這些重要的發現,在醫學之路披荊斬棘的騎士們,將醫學之路愈走愈開闊。
——許重義(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博士。現任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臺大醫學院及臺北醫學大學兼任教授。不僅是傑出的臨床泌尿科醫師與卓越的研究工作者,同時更是醫學人文通識的專才,致力於推展醫學普及的社會教育,經常受邀在各大學校院演講。並且是知名的專欄作家,最近的寫作興趣偏向於醫學史相關的趣味文章,頗受讀者歡迎。 除了醫學上有百餘篇研究論文發表於國內外期刊之外,也有通俗叢書五十餘種著作,範圍涵蓋了健康、兩性關係、音樂與文學,內容寓教於樂,雅俗共賞。其中《醫者的智慧》(天下文化出版)榮獲「2005年金鼎獎」最佳科學類圖書獎。 化解醫學的嚴肅與奧祕,讓社會大眾親近醫學、增強健康,是他一貫的寫作理念。
2004/10/26
BCS09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86-417-381-2
263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