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頂尖人物成功之路
優惠價
$240

頂尖人物成功之路

田長霖.朱經武.李遠哲.李嘉誠.馬友友.許靖華.證嚴法師

書籍介紹

三位資深新聞工作者以兩年多的時間,採訪足跡遍及台灣、香港、美國,為當代中國人尋找最具代表性的成功典型。

七位享譽國際的華人,分別在教育、科學、藝術、宗教及企業領域中成就非凡。

透過作者的專業素養及生動文筆,完整呈現他們的焠鍊歷程、人生哲學、行事風範,足以幫助讀者得到激勵。

出版源起 淬煉的人生 王力行

第一章 尊榮無限的華裔校長——田長霖 蕭富元
第二章 圓成超導大夢的物理學家——朱經武 蕭富元
第三章 物理化學的莫札特——李遠哲 楊孟瑜
第四章 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 李慧菊
第五章 弦上神童到音樂大使——馬友友 蕭富元
第六章 千山獨行的地質大師——許靖華 楊孟瑜
第七章 佛法人間的社會淨化者——證嚴法師    蕭富元

出版源起 淬煉的人生

王力行

新聞學上強調︰人對人感興趣,人對自己熟悉的人更感興趣,人對熟悉的人能出類拔萃最感興趣。

成功者的故事常常是人們喜歡閱讀的素材,因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透過對人的形體與心靈淬煉歷程的描述——快樂時的甜美、成就上的喜悅、奮鬥中的心酸、悲哀時的傷痛......人們得以感同身受,進而得到啟發、學習和成長。

正如讀《居禮夫人傳》,能領悟到科學榮耀的背後,其實是美麗人格與堅忍精神的支撐;讀《梅爾夫人傳》,了解猶太人的悲情歷史,與以色列建國的心路歷程;讀《阿甘正傳》,更體驗笨鳥慢飛的樸實,與日日有奇蹪的希望人生。 對一個從事採訪寫作的編輯而言,能夠透過自己的採訪與觀察,寫下成功者淬煉的故事,毌寧是最大的喜悅與挑戰,也是一種學習與成長。

「傑出華人系列報導」就在《遠見》雜誌三位資深編輯——李慧菊、蕭富元和楊孟瑜的努力下完成。她們分別在香港、美國和台灣,採訪了七位在企業、科學、教育、藝術、宗教領域中的佼佼者。

這些文章都曾經在《遠見》雜誌「傑出華人系列報導」中刊出過。而這個系列的原始構想則來自高希均教授。他認為在這個時空中,台灣的中國人,應當有大格局的思考,來構建現代社會;要有大格局的謙卑,來師法全球頂尖的傑出人物;也更要有大格局的胸懷,來開拓中國的遠景。

獨特的氣質

在這七位成功人士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他們特有的氣質︰
——都覺得自己很平凡
——都是以身作則的工作狂
——都認真專注做好自己的事
——具有積極樂觀的性格和堅持的毅力
——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別人眼中的傑出者,看自己是「很平凡」的。

突破液態氮沸點的超導物理學家朱經武,平常一條牛仔褲、一雙球鞋,自詡是一個平凡的「做實驗的人」;有接近四百萬信眾的證嚴法師,被形容是一個「聽到音樂時,會跟著打拍子」的十足人性化的人,她的弟弟更形容她是「簡單生活,高度思考」;全球最富有的華人企業家李嘉誠,他的人生哲學很樸實︰「就是簡單過日子」;世界級大提琴家馬友友不侈言做大藝術家,只希望「家人健康快樂」。

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

在工作上,他們是十足的工作狂,而且以身作則,自己工作的時間永遠比別人長。

被喻為「李超人」的李嘉誠,出道當推銷員時,一天工作十六小時,白天接訂單,晚上盯工廠。證嚴法師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經常一面打點滴,一面為志工開示。

和她一樣睡眠極少的柏克萊加大校長田長霖,是位全天候校長,每天的行程滿滿,一直排到一年以後;常常出差深夜歸來,還一定要回辦公室處理當日公文,行政人員不禁打探︰「他到底什麼時候吃飯、睡覺?」

朱經武當學生時就有二十六小時不眠不休做實驗的紀錄;近二十多年來,他一週工作七天,很少休假。他可以晚上從美國撘飛機到台北,參加早上的座談會,當天晚上再趕回美國;下了飛機,還是直奔實驗室。

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回到台灣,參與關心的事很多,經常親自撰寫演講稿到深夜,第二天清晨六、七點就開始主持會議、參與研討、處理行政、參加公益......;在辦公室的時間,也是每半小時就有一個拜訪。

凓凓一般公認「認真、專注」是科學家的特質,成功者的標幟亦復如此。

田長霖擔任柏克萊加大校長,日常行程都存在掌上型電腦中;每個月要募得上千萬美元經費,壓力僅次於每天募款百萬的哈佛校長。然而,他依舊是個「無所不在」的可靠校長,學生、教授經常可以在校園裡見到他。

學科學的李遠哲在任何一個場合,都認認真真,從不馬虎。

在網球場上,他如拚命三郎,再遠的球也絕不放棄,一定全力搶救。他說︰「勝敗我不太在意,但還是要拚命,我會盡最大努力把球打好。」

在會議上,「他的筆永遠開著,隨時在認真筆記;開會從頭坐到尾,絕不半途走開。」永豐餘企業總經理何壽川從旁觀察。

李遠哲自己說,「我從沒見我父親懶散過,他一輩子都很努力工作。我的母親是個非常仔細的人,從她結婚到現在,每天買的東西都記帳,所有帳目清清楚楚。」

他的認真更在自我剖析中顯現︰「如果有一百步的話,我一步比別人做好百分之五,這是一點零五的一百次方,不是嗎?這樣就有很大的差別了。」

當前輩稱讚地質學家許靖華是「每次有大進步的領先人物」時,他自己的看法是︰「我做學問認真,真正有興趣,就打破砂鍋問到底。而不是跟在前人的研究後面喊囗號。」 李嘉誠為工作而工作的專注,不僅自己做到,還貫穿家族。他的兒子從八、九歲就開始參加公司的董事會,記憶中「家中晚餐談的全都是生意經」。

樂觀面對人生

成功者更有樂觀積極的性格和堅持到底的毅力。

馬友友總以詼諧態度面對壓力。有一次,在趕往飛機場的途上,汽車爆胎,他當下在馬路邊,不疾不徐拿出琴來練習海頓大提琴協奏曲。

每場演奏會後,他總會和上一場比較,他自嘲︰每天都有進步,「到我死前,就可以拉得很好了。」

凓凓朱經武不為小事煩惱,行政、人事紛爭只在他心門小小繞一圈,就轉出去了;他樂觀的天性,使他能專心實驗,當八零年代,別的物理學家紛紛放棄超導時,他仍保留十分之一實驗經費堅持超導。

田長霖的笑囗常開,主動解決問題,使他超乎一般人想像地快速贏得尊敬。他的演講總是積極樂觀幽默,他的自我紀律被形容為「過修士般生活」。

許靖華喜歡把人生比喻成集郵,「當我集郵後,我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搜集齊全。一旦了解,就看開了,這就是中國人所謂的『放開』吧!」他自我解嘲地說。

感恩的心

更不易的是,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

和老一輩科學家相比,朱經武坦承「生活在這個時候,真的很幸運」,「我得到的遠比我該得到的要多」;馬友友感激自己得天獨厚,「不管世人如何評論」,他說他會記得自己有過燦爛的演奏生涯。

看了他們的故事,想起另一個故事。法國名導演尚雷諾在自傳中寫道︰「現在我能有這種自認值得驕傲的個性,老實說,是有各種複雜的原因︰幼稚園時那些誠摰的朋友們;我閱讀的第一本小說中的主角;甚至表哥所養的那隻獵犬......。」

本書能順利出版,也要感謝財團法人中國技術服務社、中華航空公司的贊助採訪,以及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協助出版。

李慧菊 作者
資深記者、編輯,現為自由作家。
蕭富元 作者

1965年生於台北市,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比較文學碩士。曾擔任《遠見》雜誌主編、《康健》雜誌主編,現為《天下》雜誌出版總編輯兼總監。著有《頂尖人物成功之路》(合著)、《iO聯網組織──知識經濟的經營之道》(整理),譯有《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普羅旺斯解謎之旅》、《超凡心智》、《創意有方──水平思考談管理》、《葛洛夫自傳──橫渡生命湖》等書。


楊孟瑜 作者
熱愛文字與文化的自由工作者,歷任《遠見》雜誌資深記者、《人本教育札記》總編輯、雲門舞集《雲門通訊》主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電台中文部駐台特約記者。 十七歲立志做新聞記者,爾後得逢機緣,撰寫多位藝術大師傳記,包括《探險天地間──劉其偉傳奇》、《刻畫人間──藝術大師朱銘傳》、《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以及《少年懷民》等。另著有《閱讀蕭萬長》。 十年前出版《飆舞》一書,撰寫林懷民與雲門家族故事,感佩於雲門人用心、用舞蹈、用意志力,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書寫歷史;匆匆十載已過,雲門不斷舞出無數令人贊嘆的新傳奇,《飆舞》再出增訂版,老幹加新枝,既為三十五歲的雲門留下一頁頁珍貴的紀錄,更見證了雲門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1995/11/30

BGB07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293-6

0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