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本書從千百則故事中,輯錄了七十餘則慈濟人以具體行動,活出《靜思語》的深刻見證,他們動人的智慧人生,肯定會觸動每一位讀者的心弦,從中得到生命的啟發。
編者的話 1
以德為品
人性的苦 5
互助即菩薩 8
覺有情 10
理直氣和 12
活出人生的快樂 14
清淨的大愛 16
善用財富 19
最幸福的人生 21
自我要求 23
轉煩惱為智慧 25
心存祝福 27
重視心靈溝通 29
對子女放心 31
為孩子種福 35
早起練心 38
心正自在 41
修福修慧 44
懺悔 47
下定決心 50
智信與迷信 53
去貪就簡 56
自覺與自性 58
信心、毅力、勇氣 60
勇於承擔 63
以他人為鑑 66
以善為寶
人有無限可能 69
一言為重 71
人生的創造者 74
發恆常心 77
天堂和地獄 80
佛陀的教育 83
保持開朗的心念 85
智慧與聰明 87
心量開闊 90
有心有福 92
心無怖畏 95
有即煩惱 98
時日莫空過 100
愛與幸福 102
惜物愛物 104
慈悲的法喜 106
歡喜心 109
愛心與耐心 112
知足的人 114
大智若愚 117
做人的開始 119
感恩父母與眾生 121
重業輕受 123
執著的困境 125
寬諒和樂面對業力 128
讓生命發光 130
感恩的人文 133
至誠的愛心 135
大愛齊心 138
以病為師
生命力的春天 143
心寬就是福 146
也是一種福氣 148
赤裸裸地來去 150
看輕病痛 152
痛苦換成痛快 154
自造福田 157
菩薩的恆常心 160
愛無分別 163
化小愛為大愛 166
人生終有聚散 169
為眾生求安樂 171
慧命永存 173
愛最有價值 175
及時伸出援手 177
在醫院修行 179
發揮良知良能 181
附錄:慈濟語彙 185
《靜思語》輯錄自證嚴法師平日向弟子、慈濟會員或社會大眾的開示及談話,至今已出版二十年,總共翻譯及出版了十多種語言。這些年來,所發散出的正面力量,已無遠弗屆地,深深影響地球的東西兩方社會。
證嚴法師的《靜思語》簡短易懂,但往往正中人心,讓讀者在隨喜的翻閱中,對種種現實人生的困境豁然開朗,深刻體悟生命真諦,從而認真地活在當下,發揮本性的善與美。
世上有千百樣的人,更有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生境遇,人人想法不同,但遇到困境時,同樣躊躇煩惱。往往事情不僅難以收拾,自己受到傷害,還會帶給別人困擾,進而影響家庭與社會的祥和氣氛。
曾經有位新聞女主播,很容易就失控發怒。有一次,主管責備她所播報的新聞未經查證,她氣憤難平,不只認為主管小題大作,也很想找告狀的同仁理論。回到座位後,她看到桌上的《靜思語》,隨手翻了一下,正好翻到書中的一句話:「若有人扯後腿,要心存感恩,沒有人扯,就練不出腿勁。」她當下大悟,心情平靜下來,不再責怪別人。從此她對每則播報的新聞,都小心謹慎,一定再次追蹤、查證,後來果然得到更多觀眾的信任,成為極受歡迎的名主播。
「一粒細沙就扎到腳,一顆小石子就扎到心,面對事情當然就無法擔當。」這句話影響了一位新任的工程師,他在會議上與人起爭執,正想憤而離席,湊巧低頭時看到《靜思語》中的這句話。於是,他靜靜坐下來,換另一種心情與人溝通,事情居然格外順利了。從此,他隨身攜帶《靜思語》。
一位因丈夫外遇而精神瀕臨崩潰的女子,偶然間在書店裡翻讀到《靜思語》中的一句話:「欲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於是她轉移焦點,不再緊迫盯人的每天盯住丈夫行動,化小愛為大愛,轉而去醫院當志工。當她看到許多在生死邊緣擔憂的病患,終於知道自己的苦,並不是最苦的,逐漸放下了自己的煩惱。
除了以上的例子,在臺灣及世界的許多角落,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因《靜思語》而改變的真實人生故事;《靜思語》可說已深植在人們生命的底層,它是生命的經典,是人生必備之書。
本書從千百則故事中,一一篩選、討論,輯錄了七十餘則真實的人生故事,每一則都是慈濟人以具體行動活出《靜思語》的深刻見證,他們動人的智慧人生,肯定會觸動每一位讀者的心弦,從中得到生命的啟發。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普天三無,
這一句心包太虛與氣度恢弘的開示,
來自證嚴法師美善與堅定的心靈;
1937年,出生於臺灣臺中的清水鎮。
幼年時代承嗣給親叔父,後隨養父母移居臺中縣豐原鎮。
1960年6月,壯年的父親猝逝,
開始接觸佛法,追尋生命的意義。
1962年秋,在花蓮縣秀林鄉的小廟安住,
自行落髮,踏上僧侶修行的生涯。是年25歲。
1963年,皈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出家。
並取法名「證嚴」,字「慧璋」,
師訓「為佛教,為眾生」;是年26歲。
1966年,創辦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是年29歲。
1966年以後,數十年來,
法師秉持「佛教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之理念,
由「慈善志業」肇啟,漸次開展「醫療、教育、人文」,
以及「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社區志工」
之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慈濟的理想是以「慈、悲、喜、捨」之心,
起救苦救難之行,予樂拔苦;
精神是「誠、正、信、實」,以事理圓融之智慧,
力邀天下善士,同造愛的社會。
慈濟世界在證嚴法師慈悲呵護下,堅實的茁壯;
如今遍布全球共有三十多個道場,
從1991年,迄今援助60多個國家。
世界各處的慈濟人,經常出現在各地救拔人們的災難與苦痛;
只要慈濟所及,家家得安康,處處有溫暖。
法師的弟子們,
謹守著法師堅定的菩薩志願與佛陀的慈悲智慧,
期待藉由有形的志業推展,虔誠的追隨證嚴法師祈願:
願人心能淨化,
願社會能祥和,
願天下能無災。
2009/04/30
BGB284
天下文化
平裝
15×21cm
黑白
9789862163306
186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