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
優惠價
85
$510
優惠價
75
$450

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

$600

書籍介紹

在地方創生的路上,美伶姐一直都陪伴著
二十二個縣市的地創團隊成長茁壯,一起攜手找到無限可能

真正的地方創生,是要振興地方經濟,活化地方軟體基礎建設,讓人口回流不外流,並培養留鄉的能力,代代可過著「在地」的幸福生活,這一代可以安居樂業,下一代可以安身立命。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

陳美伶服務公職近40,有許多走到第一線的機會,致力於推動地方創生。朋友稱她為非典型法律人、非典型國發會主委。她認為沒有人天生就該被局限在某個職位,每個階段的歷練與學習,都滋養了我們的生命與內涵。

卸任公職後,她持續拜訪全台各地的地創團隊。2021年11月,「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由陳美伶擔任董事長,加速她推動地方創生的速度,把台、澎、金、馬又走了好幾圈。

面對人口負成長、區域發展不均危機,她重申「地方創生五支箭」的重要性:

第一支箭:投資代替補助
第二支箭:科技導入
第三支箭:由下而上,產官學研「社」共同參與
第四支箭:整合資源做合理分配
第五支箭:建立品牌行銷國際

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認為2024年後,台灣的新價值與新時尚,是地方創生,並將下一個5年定錨為:「讓地方創生成為在地幸福生活的代名詞。」她期待以本書燃起大家對地方創生的熱情,一起投入為家鄉做一點事的行列。

台灣368個鄉鎮市區
都很美好
只是沒有被發掘
我們要自信的走出來
找出屬於自己的DNA
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與一模不一樣
我們都有機會被看見
在Web3的世界
做到愈在地、愈國際

                                                           ————陳美伶

自序 從新賽道出發,看見台灣地方創生的無限可能

第一部   台灣地方創生策略之緣起與躍進

● 緣起——細說從頭
跨過第一個五年,你看到的台灣圖像
重新檢視初始規劃之策略一——台灣地方創生的核心理念
重新檢視初始規劃之策略二——五支箭
2024後台灣的新價值與新時尚——地方創生
破除地方創生的迷思

第二部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再看見的創生故事

● 都市叢林裡的感動——六都
台北市——就從最老的直轄市談起
新北市——典範+新生的共好創生新模式
桃園市——強烈企圖心的衛星城市
台中市——中台灣的另一個磁吸效應
台南市——文化首都的地方創生在「溪北」展開
高雄市——港都與眾不同的地方創生夥伴
提醒直轄市,地方創生沒有人是局外人

● 從東海到太平洋的創生悸動故事——基宜花東
基隆——一座不再「Blue」的城市
宜蘭——看見在地生活,天天有朝陽
花蓮——洄瀾,愈來愈有自信的太陽的故鄉
台東——獨一無二的「慢經濟」

● 智慧科技導入農業首都的驚喜——雲林
向天歌創新農業——科技與人文聯手的不一樣
創樂子生活學苑——12位女力創業家的 Strong Love
古坑桌球村——青銀共創的實踐
千巧谷牛樂園——融合在地的創新與感動
宏昇芽菜——導入科技兼顧生活與芽菜品質
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產業、綠能、生態三贏的典範案例
好蝦冏男社——在台灣大堡礁養出幸福好蝦
微醺農場——帶動台灣農業改革說真話
VDS活力東勢——東勢的幸福企業
三小市集、峰禾日秝、花囍、萬豐醬油——斗六的生命與活力
土庫驛可可莊園、土庫好 COOL——不土很 Cool 的土庫新面貌

● 不是偏鄉,挖掘島嶼的生命力——離島
離島戶籍人口的虛實
離島的產業DNA
地方創生,金門並未缺席
揭「竿」而起,我的馬祖夢
澎湖——花火節之外的菊島創生故事

● 兩位十大傑出青年闖出地方創生的一片天——新竹
ReWood——小城創生,找到幸福的總和
大山北月——翻轉廢棄學校為人氣園區
新竹地方創生的下一步

● 山城與花園城市的新樣貌——苗栗、南投中興新村
山城裡蓬勃崛起的地創團隊
里山賽夏——一個共好的感動故事
等待曙光的花園城市

● 值得喝采的一群熱血公務員——地方創生抬轎者
迎接「黃金」落地,創造「N型神人」品牌——彰化縣青年發展處黃金樺處長
孜孜不倦,奉獻後山的鐵三角——花蓮縣政府吳昆儒處長、明良臻局長、吳勁毅處長
嘉義縣市「雙郭」地創雙引擎——嘉義市郭軒志處長、嘉義縣郭凱迪處長
台東縣團隊前進的最佳後盾——章正文處長與黃筱芬科長    給默默做事的文官體系按個讚

後記
附錄一 攀爬人生的第三座山
附錄二 心更寬,力更大——限量版的人生下半場

自序

從新賽道出發,看見台灣地方創生的無限可能

2023年12月26日,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在政大公企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2週年的慶生,現場來了超過300位貴賓,包括行政長官、企業家、媒體、各界好友與地創夥伴。當天的亮點在貴賓拿到的紀念禮品,由三十個地創團隊提供自家產品,以隨機方式擺放在貴賓座位上,每一位拿到的都是不同款的紀念禮品。當下所有人都有開獎的喜悅與相互交換禮物的衝動,歡樂的現場一片讚嘆,讓活動達到意想不到的高潮。

合唱生日快樂歌後,30個團隊的創辦人或代表輪流上台介紹自己及產品,不僅道具盡出,且風趣幽默,讓所有貴賓都能很快認識團隊夥伴,既吸睛也獲得滿堂喝采。我始終認為,這個舞台是屬於地創團隊的,也應該讓團隊盡情發揮,所以委屈所有出席的行政長官及企業家們。很抱歉,沒有讓你們上台致詞。

2021年11月16日,在信義企業集團歡慶40週年的活動上,周俊吉創辦人宣布「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正式成立;而當天,我也有了一個全新的頭銜——「董事長」。在此之前,我和周董並不熟識,更談不上深交。因此當他邀約希望成立基金會時,我的態度保留,因為要營運一個基金會,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但周創辦人長期關注地方發展,透過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挹注近20年光陰協助全國社區發展,所展現的成果獲得大家肯定與讚賞,加上信義集團在經營上非常重視環保、永續、企業倫理等公益,周創辦人也深受國人敬仰,是企業的標竿與典範。

我充分理解,周董事長的心願是希望將「社區一家」與「地方創生」完美銜接,讓台灣更好,這和我想將地方創生工作當作我人生下半場的志業是不謀而合的。於是,因緣俱足,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順利誕生了。

這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全國性的地方創生NPO組織。我們邀請AAMA台北搖籃計畫顏漏有校長、台灣社造聯盟盧思岳理事長、時任海洋委員會柯勇全專門委員,以及台灣北、中、南、東四位在地團隊代表——新北三峽甘樂文創的林峻丞、南投竹山小鎮文創的何培鈞、台南官田推動菱殼炭循環經濟的顏能通、花蓮七星潭定置漁場三代目的任聿新,加上周董事長及我組成董事會,啟動我人生另一個全新的賽道。那時我63歲,距離卸任公職正好滿1年,但尚未達法定的退休年齡。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的宗旨,在於集結民間的最大力量,一起推動台灣均衡發展的任務,因為「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我們希望不只給魚,還要給釣竿。基金會打造一個大平台,讓地方創生團隊在需要時找得到資源,幫助地方創生團隊朝向永續邁進。我們的方法不是給經費、給補助、給獎金,而是陪伴、瞭解、帶領、串接所有資源、連結網絡並解決困境,讓團隊在落實執行上有一條清晰的道路,大家攜手前行,不孤單也不落單,穩步向前,成為一個共學、共創、共享、共好、共融的生態系。

陳美伶 作者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曾任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長、行政院法規會兼訴願會主委、副秘書長、台南市政府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在國發會主委任內,全力扶植新創,推動地方創生,鼓勵人口回流,被譽為台灣「地方創生教母」。


2024/06/22

BCB846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x21cm

彩色

9786263558144

376

611

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