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陳美伶在《在地的幸福生活》回憶這3年多來,我回花蓮的次數多了,一方面是地方創生的推動,故鄉在招手,我結識了許多在地的好夥伴;一方面是結識了一群花蓮在地的熱血公務員,看到他們的努力,很是感動。我開玩笑說,你們只要發通告,我使命必達。當然還有想要找回兒時記憶的想望,所以和小學同學的聚會,也是我到訪花蓮的誘因。
很多人不知道我是花蓮人,我也樂於不被問起花蓮事,因為我答不上來,是一種慚愧心。我15歲離開花蓮,到台北讀書、工作、生活,所以,人生大半歲月都在天龍國度過。但我不關心花蓮嗎?不,我當然關心!手握有公權力時,花東基金如何協助花蓮的建設與發展、0206地震時如何協助花蓮重建、恢復元氣,我都願意走到第一線。開始地方創生後,花蓮當然是我義不容辭必須全心投入的縣市。
花蓮的人很親,花蓮的土很黏!花蓮縣政府的粉絲頁上這樣介紹著:
花蓮有好山、好水、好人文,吹著太平洋的風,享受著遼闊的大海,看著巍峨的高山,花蓮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獨特的地形風貌和多元的人文氣息,一同沉靜在後花園的美。
當花蓮不再被稱為「後山」,被賦予落後形象時,稱她是「台灣的後花園」,會是一種神祕與美好的氣質展現。
最近在許多與學校有連結的活動中,遇見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多位從花蓮師專畢業的老師,現在都成了校長,分散在台灣各地。當他們侃侃而談年輕時在花蓮求學的日子,滿是美好的回憶與想念。原來,我離鄉背井從花蓮到都市,有一群人來到我的故鄉生活與學習。每個人和土地連結的因緣際遇各有不同,但精采與豐富的人生並沒有太大差別。
這3年多來,我回花蓮的次數多了,一方面是地方創生的推動,故鄉在招手,我結識了許多在地的好夥伴;一方面是結識了一群花蓮在地的熱血公務員,看到他們的努力,很是感動。我開玩笑說,你們只要發通告,我使命必達。當然還有想要找回兒時記憶的想望,所以和小學同學的聚會,也是我到訪花蓮的誘因。
在《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一書中,我特別說明花蓮是台灣面積最大的縣份,地形狹長,從最北的秀林鄉到最南的富里鄉,南北長約137.5公里。人口密度不高,總人口數這50年來沒什麼增減,大約還是在31、2萬間徘徊。但因土地南北狹長的關係,人口多集中在北邊的花蓮市與吉安鄉,兩個城鎮就占了全縣半數以上的人口。吉安鄉與人口數位居第三的玉里鎮相差6萬人左右,人口數最少的豐濱鄉只有4千多人。足見花蓮或受限於地理環境及腹地,整體發展原本就不均衡。
近年來因為交通改善,包括鐵、公路,讓花蓮聯外交通時間節省了不少,例如台北直達花蓮市的火車,只需2小時就可抵達。2023年夏天,花蓮舉辦「Meet 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當天不少講者從彰化、台中、新竹一日來回,所以「遠」不能成為藉口,重點還是活動內容值不值得前往。我也發現,有不少企業家或公務員在退休後移居花蓮長住,換言之,交通不再是花蓮發展的阻礙,關鍵還是如何定位自己及建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