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陳美伶分享,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的宗旨,在於集結民間的最大力量,一起推動台灣均衡發展的任務,因為「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我們希望不只給魚,還要給釣竿。基金會打造一個大平台,讓地方創生團隊在需要時找得到資源,幫助地方創生團隊朝向永續邁進。這些故事都收錄在《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
2023年12月26日,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在政大公企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2週年的慶生,現場來了超過300位貴賓,包括行政長官、企業家、媒體、各界好友與地創夥伴。當天的亮點在貴賓拿到的紀念禮品,由30個地創團隊提供自家產品,以隨機方式擺放在貴賓座位上,每一位拿到的都是不同款的紀念禮品。當下所有人都有開獎的喜悅與相互交換禮物的衝動,歡樂的現場一片讚嘆,讓活動達到意想不到的高潮。
圖片來源:《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
合唱生日快樂歌後,30個團隊的創辦人或代表輪流上台介紹自己及產品,不僅道具盡出,且風趣幽默,讓所有貴賓都能很快認識團隊夥伴,既吸睛也獲得滿堂喝采。我始終認為,這個舞台是屬於地創團隊的,也應該讓團隊盡情發揮,所以委屈所有出席的行政長官及企業家們。很抱歉,沒有讓你們上台致詞。
2021年11月16日,在信義企業集團歡慶40週年的活動上,周俊吉創辦人宣布「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正式成立;而當天,我也有了一個全新的頭銜——「董事長」。在此之前,我和周董並不熟識,更談不上深交。因此當他邀約希望成立基金會時,我的態度保留,因為要營運一個基金會,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但周創辦人長期關注地方發展,透過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挹注近20年光陰協助全國社區發展,所展現的成果獲得大家肯定與讚賞,加上信義集團在經營上非常重視環保、永續、企業倫理等公益,周創辦人也深受國人敬仰,是企業的標竿與典範。
我充分理解,周董事長的心願是希望將「社區一家」與「地方創生」完美銜接,讓台灣更好,這和我想將地方創生工作當作我人生下半場的志業是不謀而合的。於是,因緣俱足,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順利誕生了。
圖片來源:《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
這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全國性的地方創生NPO組織。我們邀請AAMA台北搖籃計畫顏漏有校長、台灣社造聯盟盧思岳理事長、時任海洋委員會柯勇全專門委員,以及台灣北、中、南、東四位在地團隊代表——新北三峽甘樂文創的林峻丞、南投竹山小鎮文創的何培鈞、台南官田推動菱殼炭循環經濟的顏能通、花蓮七星潭定置漁場三代目的任聿新,加上周董事長及我組成董事會,啟動我人生另一個全新的賽道。那時我63歲,距離卸任公職正好滿1年,但尚未達法定的退休年齡。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的宗旨,在於集結民間的最大力量,一起推動台灣均衡發展的任務,因為「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我們希望不只給魚,還要給釣竿。基金會打造一個大平台,讓地方創生團隊在需要時找得到資源,幫助地方創生團隊朝向永續邁進。我們的方法不是給經費、給補助、給獎金,而是陪伴、瞭解、帶領、串接所有資源、連結網絡並解決困境,讓團隊在落實執行上有一條清晰的道路,大家攜手前行,不孤單也不落單,穩步向前,成為一個共學、共創、共享、共好、共融的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