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陳美伶新書《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寫到,台北市何其有幸,擁有世界級文化藝術團體駐點在最需要活絡的文山區,這是非常值得開發的地方創生項目,不但可做為培育藝術人才的基地,更能藉著優人神鼓強大的文化影響力,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看到台北。在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平台上,台北市並沒有缺席。
台北市處於老化進行式,即將成為「超高齡社會」,而且人口還在往新的直轄市——桃園市外溢中。擁有兩百多萬人口的首都城市,談到地方創生,仍有不少忐忑。我問市府的長官們,台北市有12個行政區,試問,各區發展都均衡嗎?真的不需要地方創生嗎?
我在《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中以大稻埕與北投為例,點出來自民間力量的地方創生在孵化中,但當時沒看到台北市政府動起來。
2022年1月4日,我受邀到台北市政府的市政會議,分享台灣地方創生政策與做法,並接受當時的市長柯文哲的「拷問」。之後,柯市長還親臨「地創放送」空間交流。
我知道台北市政府正在進行一項「三貓計畫」(三貓指的是貓空、貓纜及動物園內的貓熊)。這個計畫是跨局處的合作,並整合文山當地所有店家的力量,搭配貓空纜車全線更換纜索後復駛,希望將貓空地區的人文藝術、觀光景點及產業特色,匯聚成兼具教育深度、休憩娛樂的旅遊遊程及系列活動,以活絡茶鄉的發展。接著也與政治大學通識課程中心及USR計畫合作辦理「三貓生態大踏查」,納入食農教育、里山倡議與生態藝術等議題,透過課程的引導與在地體驗,讓政大學生及更多在地學子,能以多元方式認識及親近腳下這片土地。
這個計畫雖是由觀傳局主政,但內容頗有地方創生的意涵。不過,如果僅以舉辦活動,想要吸引關係人口,帶動地方經濟的振興,終究會疲乏的,所以尚看不出具體成效。唯可確認的是,即便是首善之都的台北,仍有區域有地方創生的需求。
圖片來源:《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
2023年11月,我應優人神鼓邀請,出席在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花園舉行的「里山川」活動記者會。原來台北市文化局有一個「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其中之一在文山區,由優人神鼓結合指南宮及在地團隊,打造一個「里山川」的概念,主題是「以大地編織的肢體力量,打開人與自然間心靈共振的關係」,透過優人神鼓的原創劇場道藝合一,來展現地景的美與優雅。在文山區最大信仰中心——指南宮的支持下,劉若瑀創辦人與黃誌群藝術總監,將文化藝術美學與禪的意境,帶入在地生活,這就是「人文地產景」最完美的結合。
台北市何其有幸,擁有世界級文化藝術團體駐點在最需要活絡的文山區,這是非常值得開發的地方創生項目,不但可做為培育藝術人才的基地,更能藉著優人神鼓強大的文化影響力,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看到台北。期待新的台北市政府,就從這裡開始,全方位啟動屬於都會型的地方創生計畫。
在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平台上,台北市並沒有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