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從立委、桃園縣長,到行政院長副院長,十二年的從政之路,台大教授朱立倫是台灣閃亮耀眼的政治新星。這是他人生第一本口述採訪新書,談述他的人生思考與從政之路。
本書從兒時記憶書寫到進入行政院擔任副院長的種種心路歷程,以及政治人物面對問題的大方向思考與細節的管理,我們看到他以國際觀的視野,感同身受的愛心,用心經營他每一份工作,設下使命,追求服務人群的光榮感。
出版者的話 兩心兩力 開創新局 高希均 2
太太的鼓勵 我們家的朱立爸 高婉倩 4
自序 人生,就像棒球賽 朱立倫 8
楔子 看不見的努力 16
第一部 起點─棒球少年夢 20
梅鶴山莊的童年記憶 24
四十多年前的梅鶴山莊還住了十幾戶人家,朱立倫才剛學會跑跳說話,就在各房家裡鑽進鑽出,哪裡有好吃的,他聞到,馬上就跑過去大吃一頓。由於他見了人總是笑咪咪的,嘴巴又甜,大人見到他都很開心,也特別寵他。
稻田捕手 38
巨人少棒隊利用美國隊投手控球不準、脾氣暴躁的缺點,拚命發動盜壘戰術,擾亂投手的情緒,讓他暴投不斷,最後十三比三贏得冠軍。這場比賽讓全台灣瘋狂,朱立倫還感動地許下人生的第一個志願:「我一定要成為棒球選手!」
鐵馬青春的熱血年代 50
許信良在桃園各處公開演講,也在八德農田間的乾枯池塘空地裡發表政見,朱立倫騎著舊腳踏車,站在人群裡聽許信良激昂熱情地演講,深深被他的理念打動。
紐約尋夢 66
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到紐約留學的原因很簡單:「那裡是世界的中心。」在紐約,他見識到的,不是小班小校的第一名,這裡的教育,培養的是全世界最頂尖的菁英。
第二部 回鄉─四十歲前的人生抉擇 84
投身政治 88
看著朱立倫一講起從政夢想,不由自主就流露出那副認真投入的模樣,高婉倩便說:「好吧,你就去試試看。」這下換成朱立倫不敢相信,一直追問:「真的嗎?」「你怎麼肯答應讓我去從政?」
復興鄉上的九個人 96
朱立倫做足功課,帶齊資料,開了好遠的車程上桃園復興鄉舉辦說明會,甚至在心中演練演講訴求,沒想到現場只來了九名聽眾。但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想過要放棄:「我就認真地告訴台下那九個人,我為什麼要選立委,我的政見是什麼。」
反攻國民黨 104
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他在桃園大廟舉辦「反攻國民黨誓師大會」,幾十個台大學生在台下聲援,高呼口號「反攻國民黨!」這場活動引來不少國民黨老兵的抗議:「叛亂份子!什麼反攻國民黨!」爭議之大,讓朱立倫很快就被人記住。
朱教授上課了 112
連戰在敗選中接下國民黨黨主席,迅速成立「國民黨改革委員會」,除了重整國民黨勢力外,更重要的是培養下一批接班人,朱立倫順理成章成為委員會的一份子,進入國民黨核心,展開國民黨的第一波改革。
縣長之路 122
二○○一年三月,國民黨立委初選,朱立倫並沒有登記參選,連戰把他找到黨中央辦公室。朱立倫還以為連主席要問他怎麼不選立委,沒想到連戰劈頭就要朱立倫去選桃園縣長。
第三部 歷練─城市CEO執行力 132
天條的魄力 136
朱立倫算了一下,有一位校長找了七個議員關說,另一位則有六個議員關說,結果,這兩位校長被轉調為「聘任督學」,這個驚人之舉,立刻在教育圈內傳開。偏偏第二年還有校長不信邪,找了兩個議員關說,朱立倫毫不手軟,馬上調任。從此再也沒有校長敢來進行人事關說。
準時下班、全天待命的CEO 148
「我不容許藉口!該開的路你們就開好,民眾走在路上,才不管是縣道、省道還是鄉道,只要跌倒了,一定是罵朱立倫,難道要跟他解釋這不歸我管?路平、燈亮、水溝通,都是桃園縣政府的工作!」
父母官的心情 166
朱立倫擅長運用各種管理學的方法與技巧,讓縣政上軌道。從交通建設、社會福利,甚至治安維護,他都可以巧妙地因應管理。「我用了這麼多的管理法則,說穿了,目標其實只有一個:讓人民過好日子。」
形塑城市的風格 188
當上桃園縣縣長後,他的思考更深刻,眼光也更深遠,對這個城市的未來願景,便從「機場與城市如何結合」,進化到「航空城」。「整個桃園縣就是一座以航空立足的城市,不只可以讓台灣的門面更完整,徹底發揮轉運等經濟功能,也讓桃園從農業縣進化為工業城,最後更進一步成為國際城市。」
第四部 承擔─無止境的學習之旅 208
臨危受命 214
沒想到,一見面,總統劈頭就告訴他:「內閣即將總辭,改由吳敦義組閣,你擔任副院長,協助院長。」這番話讓朱立倫十分驚訝,災後重建計劃正要展開,他沒想到此時會重新組閣,回想起那一刻,朱立倫說:「人生的事情,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副閣揆的成績單 228
與馬英九總統私交甚篤的他,常與總統一邊吃便當,一邊開會。從健保到ECFA,無所不談,甚至會在政策發佈前一天互相開玩笑:「明天會挨罵吧?」儘管如此,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勇敢向前;該承擔的,就無可迴避。
走過新北的腳步 242
「有太多人跟我一樣,是從外地來的新移民,我從桃園鄉下到台北念書,就是住在中和。所有人帶著夢想來此,無論是求學、就業,都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未來。桃園縣有六成人口來自台灣各地,新北市則有超過七成是外地移民,無論從哪裡來,這裡都將成為他們的故鄉,一座新移民的故鄉。」
未來是什麼? 248
台北縣,就像散落在台北市之外的零散鐵板、破落的石塊。淡水河兩岸的公共建設差異,導致台北縣內明顯的發展落差,有的鄉鎮富有繁華,有的地方則貧瘠落後。升格,是台北縣的機會,也是最大挑戰。
採訪後記 祝福,祈願 瞿欣怡 266
附錄一 朱立倫Q&A 270
附錄二 朱立倫大事記 290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遠見》雜誌自一九九五年起發布第一份台灣民情報告︿二十三縣市施政總體檢﹀,就一直扮演民主社會中媒體對縣市施政監督的角色,也自詡《遠見》能持續變成社會進步的動力。
歷年來表現優異的縣市首長,我們都見證了他們政治前途更寬廣的發展;例如宜蘭縣長游錫堃(曾任行政院長)、台北縣長蘇貞昌(曾任行政院長)、台北市長馬英九(現任總統)、新竹市長林政則(現為政務委員兼台灣省主席)。解嚴二十後年的台灣,縣市首長的政績已成為培養中央政府人才的檢驗,這是台灣民主進步的重要收穫。
此刻的台灣,面對全球競爭,更需要讓有政績的年輕一代政治人物脫穎而出。我們從近年的評比中,看到了在桃園擔任八年縣長的朱立倫與他的團隊,連續兩年(二○○八∼二○○九)得到五顆星最高的評價,這是很優異的政績;他的管理與財經專長(曾是當年台灣大學最年輕的會計正教授),他的前瞻與政策推動,在縣市首長中,相當突出。我曾在好幾次公開場合邀請他出書,分享他的人生歷練與從政經驗,他總是謙虛以對。二○○九年二月之後,對於八年桃園縣長的經驗分享,他有一些想法,便是本書的肇始。
去年八八水災後,馬總統因應大環境的改變內閣改組,朱立倫帶著五顆星的縣政成績,被延攬入閣。在八個多月的行政院副院長任內,從ECFA到二代健保,從打擊肥貓到公共建設的財務調度,他展現長才,用心經營。從他身上,我期望新一代政治工作者共有這樣的抱負:
● 同理心:終止政黨惡鬥,共謀台灣發展。
● 企圖心:站上國際舞台,勇於實現夢想。
● 執行力;全力以赴,創造政績。
● 協調力:展現合作,爭取時效。
以兩心兩力來期許朱立倫,相信他更能開創新局。
摘自《做,就要做好.朱立倫》出版者的話
高婉倩
我跟立倫從紐約相識到現在,已經超過二十年,我眼中的他,還是跟當年一樣,樂觀、開朗,保有赤子之心。
我一到紐約就認識立倫,那時他還在紐約大學念碩士班。他雖然念的是MBA,但卻很關心時事,每天看世界日報,就算下大雪也要去買報紙,而我對政治也不陌生,所以很有話聊;不過真正讓我們這兩個愛吃鬼走在一塊的,還是美食,只要吃到好吃的東西,他笑得比誰都開心。
婚前,我隱約感覺到他的政治性格,所以結婚後,我一方面很希望能夠留在紐約,快快樂樂、單單純純地過日子;一方面又很想念台灣,尤其是小吃。
當他接受台灣大學的教職回台後,他非常投入研究及教學,三十五歲那年他就升為正教授。但是他對政治的關心從來沒有減少。八十七年那次的立委選舉,他很想嘗試,我心想:﹁讓他去試試看也好,反正也不會獲得提名。﹂
那次選舉我們吃盡苦頭,他的助選員只有我跟助理江俊霆,兩枚大兵,從寫文宣、影印裝訂,甚至在路邊發傳單,都一起做。有時候眼睜睜看著路人把傳單丟掉,真的很心酸,但我心裡還有點竊喜,這麼一來他就會知道,從政,一點也不浪漫。
我反對他從政,有兩個理由,一個是他將失去自由;第二個是官僚體系非他能預期,付出十分努力,回收卻往往不到一半。他是學會計的,每一個數字都要平衡,他在乎良率與達成率,對人情世故反而不在乎。這樣的性格其實並不適合政治圈。
立倫當立委後,我們的生活倒是沒有太大的改變。他把會期當學期,會期結束,就全家去旅行。直到他投入桃園縣縣長的選舉,我們的家庭生活才真正有了巨大的改變。
投入縣長選舉,意味著放棄家庭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婚後最幸福的時光,就是立倫在台大任教時,每到黃昏,我就帶著正在學走路的孩子到學校等爸爸下課,一起去公館吃小吃。立委任期結束,台灣大學的借調年限也到了,參選,等於放棄台大教職。
但我也明白,有很多事情,人不在那個位子上,是無法去改變的。我父親常講在他幾十年政治生涯裡,當縣長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三、四年,卻最值得。當時台南鄉下沒有自來水,人們長期飲用地下水,為烏腳病所苦,很多人截肢。我父親克服許多困難才接通自來水。他常告訴我:﹁這麼多年沒有接水,背後一定有很多複雜的問題,但是多拖一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失去雙腿。﹂
我大學念的是社會系,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教育博士學位,所以自然對弱勢與教育議題比較關心,我希望立倫做縣長後,有能力可以直接幫助弱勢的孩子。
桃園縣因為人口結構的關係,社會事件比其他縣市多,也有很多家暴問題。我們常常問自己:﹁如果我們每天都被人拳打腳踢,甚至被關在狗籠,我們能忍受多久?﹂所以我們面對家暴問題,拚命救。
在工作上,立倫很拚命,只要還有努力的空間,他就不會浪費時間沮喪。短短八年間,他開了兩百多條馬路,歷屆縣長都辦不到;他取締砂石業,還招來黑道威脅。人們把開路、取締黑道視為理所當然,沒有人知道背後要付出多少努力、承受多少壓力。
不過,二十幾年來,我唯一見到他最大的低潮,是婆婆生病住院三個多禮拜,他整個人都慌了。每天晚上九點以前,他一定會想辦法趕到醫院探望母親。如果行程真的趕不及,他就大清早六點先去醫院。他每天一定要去陪伴母親,從不間斷。
家人在立倫心中的地位,無可取代。他願為家庭付出最大的努力。在他從政前,我們就約法三章,不能因為他的工作,就免除做爸爸的責任。這不只為孩子好,更是為他好,千萬別為了從政而失去家庭。
十二年來,立倫的確嚴守自己的承諾。回到家,他就是﹁爸爸﹂;孩子們最喜歡吃他煮的﹁朱家乾麵﹂,香噴噴的麵條淋上新東陽肉醬、擠一點番茄醬,最後灑上蔥花就大功告成,這乾麵不中不西,味道還真不錯。衣服的釦子掉了,他縫得比我還好;孩子鞋帶鬆了,他看到一定馬上蹲下來幫他綁好。
儘管如此,孩子們多少還是因為他的工作而受影響。我們不斷叮嚀孩子:一定﹁要有禮貌﹂、「講話要謹慎」。我們給孩子一個框框,害他們有時退縮變成﹁太有禮貌﹂,反而被視為難以親近。現在社會對政治人物很反感,孩子們也要承受這些批評,雖然孩子們實在都不了解時事。我們只能盡己所能給孩子最多關心,立倫公務行程繁忙,卻很會動腦筋爭取時間跟家人相處。他去郊外視察,我們就跟著在休旅車裡吃吃喝喝,兩小時的車程,彌足珍貴。
我對他唯一的擔心,是他的﹁單純﹂、﹁樂觀﹂,有時候﹁神經太大條﹂,連人家對他放冷箭,他也沒感覺,就算受傷,也總可以自我排解。我曾經為此很著急,但是後來想想,也許他這種性格在最複雜險惡的政治環境中也好,處境可以更簡單。
為了工作與家庭,他只能放棄﹁自己的生活﹂。他其實是典型的雙子座,喜愛體驗不同生活,熱愛深度自助旅行,超有方向感。我們的未來很開闊,他很嚮往做國際志工,不只可以旅行,了解不同的文化,認識新的朋友,還可以幫助別人。
這二十幾年來,我們每天都扎扎實實地過日子,對每件事情都認真努力。希望他不要忘記我們喜歡的那一句話:Be Brave Enough to Live Creatively !
摘自《做,就要做好.朱立倫》序
朱立倫(本書作者)
我常覺得,人生就像棒球比賽,靠的不是一球決勝負,而是漫長的一整個球季,甚至好多好多年的球季比賽。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挫折,這一場輸球沒關係,下一場打贏就好了!
最早有寫書的想法,是在桃園縣縣長卸任那一年。那是一個重要階段的結束,我計劃回學校任教,希望把在桃園縣政府工作八年的心得,分享給大家。管理桃園縣政府的期間,我將很多工商管理學院裡學到的知識,運用在縣政管理上,所以,這本書就像是寫了八年的論文,書裡有很多關於管理學的小故事。
我也分享了從讀書到做事這幾十年來的努力過程。很多人都說我一路平順,那其實不過是表像,他們沒有看到我的付出。
我不是天才型的孩子,小學在鄉下要考第一名不難,但是到了建國中學,我就知道我不是班上最聰明的那一個。到了紐約,我見識到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跟他們比起來,我頂多是中上資質,絕對不是頂尖。
但是我很努力。有時候回想起來挺有趣的,我連上軍訓課都很認真,上課內容當然很無聊,但是我要求自己每一堂課都要很認真。就連上成功嶺也是如此,雖然大家都是去混的,可是我想要磨練自己,最後結訓時,是第一名結訓。在台大教書時,不管有沒有課,每天準時九點前進研究室工作。直到現在,我對自己都還是很嚴格,每天七點就到辦公室上班,連我太太都覺得我是怪胎。這是我的自我要求,我不覺得辛苦,反而當成有意思的挑戰。
說穿了,我最大的優勢,不是天份,而是努力。我很想告訴年輕人,無論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有機會。唯有認真面對每一件事情,人生才會活得有意義。
我絕對不是最優秀的從政者,但卻始終認真、積極、正面地在面對這份工作,甚至將它視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責任與使命。我對政治有所期待,政治,是服務眾人的事;政治人物,是讓社會提升的重要一環。
台灣的民主走了將近二十年,前十年,大家享受開放的成果,充滿歡樂氣氛;後十年開始爭奪權力,政黨互相輪替,無止境地互鬥。這十年是標準的政黨惡鬥期,你丟我泥巴,我就用寶特瓶回擊。最後只落得更壞的下場,從政被污名化,社會開始唾棄政治人物,認定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是一丘之貉。
也許我臉皮薄,被沒來由的亂罵,總是會感到很難過。特別是投入選戰時,很多的攻擊都變成﹁人格摧毀戰﹂。選舉是要我們﹁選賢與能﹂,現在卻演變成人民批評的﹁選一個爛蘋果﹂。真的很無奈。
我常想起就讀建國中學時,校長常講的一席話:﹁你們都是很會唸書的孩子,有很多機會出人頭地,但是我希望你們除了要任勞任怨,最重要的是『任謗』。﹂我一直想努力做到,卻很不容易。
在這本書裡,我講了很多以前從沒說過的故事,無論是我的人生觀,家庭價值觀,或者對政黨對立的看法。我希望二十年後人們記得的朱立倫,是努力要掙脫政黨惡鬥的人。台灣這幾年在很多方面落後其他國家,就是因為內部撕裂造成。所謂﹁失落的十年﹂,朝野都該負責。
我在桃園執政的經驗很可貴,無論在議會,或者在縣府團隊,我總是告訴大家,讓對立留在中央,千萬不要回到地方。桃園不可能一分為二,我們要團結一致,共享這座城市。
參選新北市也抱著同樣的心情。無論情勢如何,我都不會口出惡言,因為如果是在一個強烈對抗、高度衝突,甚至彼此惡意攻擊的情況下選舉,那麼無論哪一方勝選,都不可能獲得大部分人的支持,攻訐也不會停止、施政不會順利、社會也不會和諧。
我們無法預測命運,只能在每一天拚命努力,好好把握每一個機會。
其實,說到底,人生真的很像一場棒球比賽。每一個光芒萬丈的投手,都是經過無數的苦練,才有機會站上投手丘。然而,球賽一旦開打,最重要的不僅是勝負而已,而是你有沒有盡心盡力,打一場漂亮的球賽。
摘自《做,就要做好.朱立倫》自序
江蘇南通人,一九五九年台灣台北出生。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士,美國堪薩斯大學廣播電視電影製作碩士,政治大學EMBA畢業。 曾任《天下》雜誌財經記者、「華視新聞雜誌」執行製作、華視新聞部主編、華視「早安今天」製作人、《遠見》雜誌總編輯,並曾於政大、交大、銘傳兼任講師。現為《遠見》雜誌副社長。
江湖人稱「小貓」,愛吃愛玩,任性驕縱,卻很心軟。路見不平,不拔個刀,自己會過不去。從大學時期便參與性別運動。
曾經擔任文案、記者、編輯。曾任職《壹週刊》國際旅遊組記者、《TVBS周刊》主筆、小貓流文化總編輯等。現專職寫作,曾二度獲《中國時報》開卷美好生活獎。
著有《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夾腳拖的夏天》、《堅持求勝——林智勝的棒球人生》、《打一場生命的好球——棒球之父謝國城》、《台北365》、《說好一起老》等書。
2010/07/17
BGB298
天下文化
平裝
17x23cm
黑白
9789862165737
291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