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東亞金融風暴暴露出供過於求的問題愈演愈烈,從工業產品到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可以說,眼睛所看到的東西皆供過於求,在這樣一個世界裡,所有的經驗法則、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真理都已改變,企業的經營以及個人的生涯規劃都受到空前嚴重衝擊。
面對新時代的挑戰,我們該如何規劃未來? 本書是由溫世仁祕書張愛珠小姐,根據溫先生生前的指示,將其具前瞻性的觀念整理而成。一本往常地,讀者將可隨著溫先生深入淺出的文字,以開放的心態、宏觀的角度、嶄新的視野,理性地審視當前的環境與未來的趨勢,並思考具體的作為方向。
導讀 供過於求的世界 林祖嘉
序文 大智、大仁、大勇的溫世仁先生 石滋宜
序文 世事雖遠 仁者不孤 林蒼生
序文 溫文儒雅 世事洞明 仁厚宅心 弘道利生 吳鴻祺
第一章 供過於求的世界
一、供過於求的現象
二、供過於求的主要原因
三、供過於求時代的經營風險
四、供過於求時代的策略
第二章 成長的市場——東亞
一、東亞國家、地區的特性
二、東亞經濟的發展方向
第三章 未來的商機
一、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
二、人類的八大基本需求
三、未來的商機(I)
四、未來的商機(II)
五、結語
第四章 失業對策
一、台灣的失業現況
二、失業的原因
三、長期的失業對策
四、短期的失業對策
五、結語
第五章 全新的時代
你是否具備創業的條件
世事雖遠 仁者不孤
林蒼生(統一集團總裁)
回想我與世仁兄幾年前於日本新幹線列車上的長談,或許是同為研習電機工程出身,又均將事業觸角發展到中國大陸的緣故,讓我們的談話相當深入。他曾表示,他過的是所謂21世紀國際人的生活方式,一年有200多天是在飛機上度過。
當時曾疑惑,一位50歲後發願要獻身公益、花掉畢生積蓄、深具人道思想、懷抱人文關懷的人,為何會過著如此步調緊張的生活?!所以我也曾勸他改變生活的方式。但這一番隨談下來,他的理想、遠見、胸襟與執行力著實更令人敬服!
例如他指出,同樣是開發大西部,美國人是騎馬帶槍,將來中國則是坐飛機帶PC,要用網路讓中國處處可見黃羊川,大陸的大西部開發,應該十年可成。由於世仁兄的行程總是滿檔,我們交換意見的機會並不多,往往只能藉著閱讀世仁兄的著作來做話題上的交流,也曾獲邀為他的大作《企業的未來》著序。沒想到再次接到邀約,竟已故人西辭,不禁要感嘆人世無常!
這本《供過於求的世界》是由世仁兄的秘書張愛珠小姐將他所遺觀點彙整集結而成,書中處處可見其未竟之志、關心同胞未來的寬廣襟懷。他在書中指出,現在世界許多地方的農產品、工業產品、基礎建設、房地產、銷售管道、貨幣、訊息、人力資源、甚至智慧財產權(IP)都產生了供過於求的現象,導致微利時代的來臨。
在這供過於求的世界裡,所有的經驗法則、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真理都已改變。回顧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到資訊社會,轉變的臨界點其實都是一樣的。心態要先改變,命運才會改變!
當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時,勞動力往都市、工廠集中,地主卻只會枯坐等待「一去不返」的佃農回鄉;如今,資訊發展已勢不可擋,但許多人還在抗拒資訊社會的衝擊,拒絕接受改變。殊不知,要迎向科技,以新世紀的思維投入新時代的浪潮,才能邁向永續成長發展的前景!
面對新時代的挑戰,相信讀者可以跟隨著世仁兄的文字,以開放的心態、宏觀的角度、嶄新的視野,理性地審視當前的環境與未來的趨勢,並思考具體的作為方向。或許在各界努力與腦力的激盪下,不久的將來,我們都能看到世仁兄於本書中所提出的理想,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
撫書憶世仁兄,深感何其有幸,台灣出了一位溫世仁,為兩岸的年輕人帶來希望與樹立榜樣,而又何其不捨,讓他如此匆匆穿梭世界,而又匆匆告別人間!世仁兄的一生,從興利的、邏輯的、左腦思維的科技人,轉型成為服務的、人文的、右腦的知識人,傾其前半生累積的有形和無形財富,以智慧和熱誠體現其無私的夢想!
像這樣一位動念良善、洞悉遠見的領袖人物,若非天忌良才,我相信,世仁兄的生命一定會有更精采的演出!世仁兄的英年辭世,更深一層讓我們體會到,在無私奉獻己能的同時,仍要保持身、心、靈的安靜、平衡與融合,讓生活步調回歸人類最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如此才能引發生命的無窮能量,真正享受並實現生命的價值與使命。
世仁兄雖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留下的基業將藉著他的伙伴們,影響海峽兩岸千千萬萬的年輕人,他所留給世人的,將會是由一個閃耀著希望光輝的黃羊川,到千萬個黃羊川所織築出的美好世界!
大智、大仁、大勇的溫世仁先生
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溫世仁先生對於人類的愛,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帶給「世」人「仁」愛。溫董過世之後,我回憶起他的過去,更深刻的感受到,他是一位「大智、大仁、大勇」的人。
我常說,要閱讀一本書之前,應該要先瞭解作者本人,如此才能更貼切的瞭解作者寫本書的用意與想法,因此我想先跟讀者們分享我所認識的溫董。
二十多年前我從加拿大回到台灣服務,當時就已經認識了溫董,但是直到1997年之後,我離開了公職,才有更多接觸的機會,我們常一起到各地旅行、演講,成了莫逆之交。
溫董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他出版的著作有太多,他卻曾告訴過我,我九年前(1995年5月)的著作《世紀變革》這本書,他看了幾十回,而且每次看都帶給他新的靈感。更令我佩服的是,他在演講的場合,常會碰到些記者或有心人士,提出些尖銳的問題為難他,但是他總能心平氣和,做出高EQ的回應與詮釋,從來也不見他有絲毫的不愉快。
「大智」
就像我從來也沒看過溫董發脾氣,即便是我們在討論些敏感的問題,涉及到人上,他就算感到深不以然,也不會有任何情緒表現,我聽他說過最重的一句話,就是:「頭殼壞掉(閩南語)」,事後我回想起來,一個人如果頭殼壞掉,那不就什麼都免談了嗎?我們觀察一個人,不僅是看他平時的言行舉止,更要看他在最不友善的環境中,是如何表現,所以從溫董的為人處世中,在在都可以顯示出他的大智慧。
「大仁」
《第三波》(The Third Wave)的作者托佛勒博士曾對溫董說:「你不是未來學家,而是明日工程(Tomorrow Engineering)學家;因為我們是在研究未來,而你是想將未來實現。」我認為溫董對於事情觀察力的敏銳,不僅是因為他擁有前瞻性與洞察力,更重要的因素在於他的「無私」,而他研究未來學的目的,也正是為了幫助人們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他認為未來的戰爭,將是貧窮對抗富有,九一一的發生就是印證,所以他提出「千鄉萬才」計畫,目的是從中國大陸做起一個拯救世界貧窮的計畫,使得貧窮的人能夠憑藉自我,創造財富、改善生活。他又認為未來全世界都將處於高失業率,所以他在台灣委託敝基金會,執行產學皆軌「最後一哩」、台灣「百萬博士」等計畫,期望對於台灣高失業率與提升產業競爭力能有所助益。
「大勇」
在台灣的政治環境中,不管是企業或組織的領導者,都在避免被人貼上跟中國大陸「有關係」的標籤,但是溫董的個性求真求實,他說:「我的身體裡流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血液」,這句話是一個事實,但是從商從政的人,卻鮮少有人敢說出口,為什麼?因為商人如果跟政府鬥(理念不同),恐怕下場將很淒慘。
談完溫董之後,現在我們可以回歸談談本書,本書談的是供過於求的世界,其中有許多前瞻性的觀點,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例如:
經濟的發展不是依靠錢的多少,而是靠錢的流動。溫董在中國大陸大西部窮困地區推動「千鄉萬才」計畫,就是這個理論的實踐。他在《中國經濟的未來》一書以及演講中,常舉出三個窮人如何在二元流通下改變生活的小故事,這個故事非常簡單,但是卻讓人很容易瞭解,錢必須流通,才能創造財富、改善生活的道理。
經濟學就是心理學。溫董談到日本擁有高達13兆美元的存款,但是卻度過經濟不景氣的黑暗十年;香港也是一樣,700萬人口擁有3兆港幣存款,卻坐困愁城,非常不可思議,這其中最大的理由,就在於「信心」二個字,因為人民對於未來悲觀,所以不敢消費,不敢消費錢就不會流通,不流通的錢就是死錢,對於經濟自然不會有幫助。
商機是來自於人類的需求,而人類的需求是來自於人的價值觀。溫董認為我們處在供過於求的世界,並非無解,而是必須不斷創造出新的商機,故他舉了許多立即可以實現的商機,這些商機他希望讀者不要認為不能預見就放棄了機會,而是要能夠勇於去嘗試,並真正從顧客的需求去著手。
不是「學以致用」,而是「用以致學」。這就像我常在文章中提到,知識本身並沒有價值,而是要知道去應用知識,才能化為屬於我們的智慧。
人類身處於供過於求的世界,這是一個已經發生,而且將愈來愈嚴重的現象,如果我們不想被環境所麻痺,就應該面對現實並有所準備。我認為本書是從政府官員到各地方首長、企業家、一般讀者,都應該閱讀的書籍,只要花短短的一、二個小時,就能獲得智識上大大的收益,故我樂意強力推薦本書。
最後能閱讀到本書,要感謝的是溫董的秘書張愛珠小姐,在溫董離世後花了二個月時間進行整理,雖然愛珠不是書籍專業的編輯人員,但是她將本書的結構與流暢度整理得非常好,使讀者能夠很有欲望地持續閱讀下去,可見她是真正用心的下工夫去完成它,實在很了不起。
人類身處於供過於求的世界,這是一個已經發生,而且將愈來愈嚴重的現象。這是從政府官員到各地方首長、企業家、一般讀者,都應該閱讀的書籍,只要花短短的一、二個小時,就能獲得智識上大大的收益。
——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溫先生在此書中的預言將會一一實現,所提及的許多商機也會一一出現。面對市場瞬息變化的企業而言,本書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向與訊息,可說是一本不可不讀的書。
——林祖嘉(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
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讀者可以跟隨著世仁兄的文字,以開放的心態、宏觀的角度、嶄新的視野,理性地審視當前環境與未來趨勢,並思考具體的作為方向。
——林蒼生(統一集團總裁)
細細體會本書內容,深信可以找到面對供過於求世界的應對之方,亦將促成東亞經濟的轉型,更可發現源源不絕的未來商機,也終將獲得失業問題的有效對策,並作好準備以期邁向創業型社會的璀燦未來!
——吳鴻祺(華人創意公司董事長)
2004/06/30
BCB296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327-8
190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