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曾為亞太影展及金馬獎最佳女演員的楊惠姍,二十多年前毅然放下聲名,轉身投入琉璃創作與佛學信仰。她的生命如同她的電影作品一樣充滿傳奇;而她的琉璃作品,除了展現技法的突破與對於完美的無盡追求外,更充滿哲思。
本書輯選楊惠姍多年來的幾大系列作品,由世界級藝評家、琉璃大師與琉璃專家對其作品加以賞析、評論。從百餘幀跨頁或單頁的全彩作品照片當中,讀者不但能細細品賞其獨特創作風格,更能透過三位大師的賞評,發現另一種觀賞角度。
[前言]改寫中國琉璃藝術語言的藝術家 安德魯.布華頓
琉璃中的般若──楊惠姍的藝術創作 安德魯.布華頓
無相無無相 安東尼.勒彼里耶
蓮花與風 基思.卡明斯
[附錄]無相無無相(法文) 安東尼.勒彼里耶
楊惠姍年表
博物館永久典藏
重要展出紀錄
參考書目
索引
楊惠姍是已在國際琉璃創作領域獨占一席之地的華人琉璃藝術家,這本書希望為西方當代琉璃收藏家、學者及學生打開第一扇門,讓他們得以近距離一窺並了解她既廣且深的藝術性格,同時對其作品能有更深入、透徹的認識。
由於她的創作呈現了另一個極為獨特且迥異的世界,有著不同的琉璃文化,以及古老的藝術與雕塑傳統,過去無論歐美的個展或聯展,這些作品在西方世界很少獲得應有的讚賞及驚嘆。
如果說「過去猶如異國」(注),那麼,破除時空的執迷,東方與西方不過是殊途而非異域。同樣的,賞析與解讀楊惠姍的琉璃作品,也應跨越界限,找出超越過去或未來的重要意義。
這樣的解讀,涵蓋了幾個不同的時空範疇:從兩千年前中國漢代琉璃鑄造的先進,到十九至二十世紀法國艾密爾.加列(Emile Gallé)與弗杭斯瓦.戴柯舒蒙(François Décorchemont)所帶來的革命性發展;從佛教心經的智慧,到現代琉璃的製造技術。中文的「琉璃」一詞,意指透過脫蠟鑄造方式製成的玻璃製品;楊惠姍選擇這樣的創作媒材,其技術成就,以及在燒製、熱澆鑄、細修雕塑等方面的發展,固然已有顯著的成績,但她的「志業」──亦即本書的主題──卻有著更為宏大深遠、且超越本身文化根源的意義。
書中選錄的雕塑作品僅是楊惠姍豐富多元藝術創作成果的鳳毛麟角,但絲毫無損本書的歷史意義。楊惠姍是華人琉璃領導品牌琉璃工房的創辦人與藝術總監;她為佛寺創作的琉璃佛像留名青史;她早期在電影與表演藝術領域的成果備受好評,也獲得相關獎項肯定。這些成就,無論哪一項都值得另有專書討論。本書所聚焦的,是當年自學成為優秀演員,如今無師自通成為琉璃藝術家,同時也是佛教徒的楊惠姍,以及她以一己之力,改寫中國琉璃藝術語言的非凡故事。
注:原文為“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 there.”,出自小說《送信人》(The Go-Between),哈特利(L.P Hartley)著,一九五三年出版。
2012/04/21
BGB332
天下文化
硬殼精裝
23x27cm
彩色
9789862169131
207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