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古國春秋
優惠價
85
$357

古國春秋

Tales from Ancient Kingdom
書籍介紹

「作為一個經常要面對新道路的探險家,我的座右銘是:『願效犬馬作先鋒。』也許假以時日,許多支持者會看到支持探險的必要,明白探險是保護無數珍貴自然及文化的先驅,沒有它,這些東西很可能在我們有機會看一眼或記錄下來之前已經消失了。」──黃效文

本書是黃效文先生2006-2008年從事探險及保育的第一手報告。

持續二十多年的觀察與紀錄,作者眼見驚天動地的變化,近三年的報告大致在「探險家紀實」的主題下以Nature Field Diary和Culture Field Diary分成兩本書結集,但兩者之間互有相關,亦不可截然畫分。有〈袖珍博物館大觀──雲南傈僳族、中甸那帕海、中甸舊城〉、〈七百年西藏古國,亡於兩個耶穌會士──西藏古格〉、〈達賴七世的祝福──四川理塘〉、〈海南島的生番和熟番──海南洪水村〉……二十多篇珍貴精彩的紀錄。全書中英對照,圖文並茂。

序── 高希均
序── 嚴長壽
前言── 黃效文

自貢三寶──四川自貢
袖珍博物館大觀──雲南傈僳族、中甸那帕海、中甸舊城    香港
七百年西藏古國,亡於兩個耶穌會士──西藏古格
達賴七世的祝福──四川理塘
世界上數目最少的一種瀕危老虎──美國聖地牙哥
黑市與夜間飛行──緬甸仰光
中越邊界今古傳奇──廣西靖西
桂林今昔三十年──廣西桂林
深圳回首三十年──廣東深圳
海南島的生番和熟番──海南洪水村
駝峰飛將的告別飛行──舊金山
飛越駝峰華人不缺席──雲南香格里拉
伊斯蘭的中國臉
我的第一捲中國幻燈片──香港
保育與現代化的十字路口──海南洪水村
飛行先鋒陳文寬──香港
一個教會的沒落──瑞士日內瓦
國王的饗宴──德國慕尼黑
消失中的母系社群──雲南瀘沽湖

後記 黃效文

自序

跟幾乎任何一個有頭有尾的東西沒有兩樣,每一條河都有個源頭,也有個出口,不管它是往外流,流到大海,還是往內流,消失在沙漠。我這兩本孿生書,其中一本的取名靈感就來自於此。該書以寫自然為主,另一書則以文化為主,兩者正是我們這個世界需要關注的兩個面向。

第二本書的名稱反映了中國和鄰國的古老文化傳統。幾度春秋(「春秋」跟中國古代周朝的一個時期恰好同名),不知有多少事情發生,形成動人的故事。我的個人經驗只不過是這座龐大的知識財富之冰山一角。

在關於探險與自然世界的許多章節中,有兩篇寫的是尋覓湄公河的源流,並造訪湄公河出海口。湄公河流經六個國家;這兩章很恰當地代表了我最近的工作內容,已從中國延伸至其周圍國度。

有些章節似乎圍繞著一個熟悉的主題打轉。原因在於我的工作不只涉及一地的初步探索,往往要多次重訪以便就地進行研究、保育的計畫,構成一種動態的面貌,與時俱進,因此有續集可以不斷出現。

我們的行星上有自然與文化兩種傳承,兩者都以前所未有的速率正在消逝。但願這兩冊書所選的文章,不但見證地球財富的逐步侵蝕,也能加強讀者感知環境保護的迫切。保護這些資產將是我們留給後代最好的遺贈。


後記

這個系列寫到了第七、第八本,我幾乎已經用光了好書名了。就像替不斷出生的子女命名一樣,對於一個習於屢作人父的人而言,這件事的難度越來越高。兩本書裡的報導多半在田野工作期間寫成,我希望讀者會覺得《江源河口》和《古國春秋》這兩個名字配得上書的內容。

對我來說寫作是一大享受,非常令我滿足。我常常羨慕能把所有時間、精力都專注於寫作一職的作家。然而由於命運使然,我沒有那樣的特殊優勢。我必須盡到其他種種義務、責任,個人生活及專業生涯兩方面皆然。

在我所創立的中國探險學會的管理方面,我的時間遭到分割。我得演講、籌募經費、跟贊助者見面、管理工作人員、主持手上多項研究與保育計畫等等。幸好我的探險考察,還有我在一些風景特別優美的計畫地點的停留,都不斷提供靈感和題材,激勵我的寫作志趣。

從很早以前在大學讀新聞時開始,我就受到寫作的專業訓練。今天,寫作仍帶給我表達自我的特殊喜悅,我很高興能跟讀者分享這種快樂。我很感謝在寫作之路上鼓勵我的許多人。我要向發行我多本書的高希均先生致最大的謝意;在我的成長定型時期,他剛好也是我的授業教授。

摘自《古國春秋》序文

「人類不是要征服自然,而是要呵護自然。我們是大地的僕人,不是主人。」效文的筆記及攝影,呈現出三十年來的今昔對照,提醒世人注意環境的變化,是尋常的旅行寫作者無法做到的。

──高希均


黃效文先生不只是一位探險家,他於一九八六年成立的中國探險學會,自始就決定以自然與文化的保育作為使命。他們的機會及成績令許多人歆羨,包括能進入別人無法前去的自然保護區,探察黃河源頭,利用美國NASA最新太空科技發現了中國長江的新源頭等等……,他做的事引起全世界主流媒體重視,他寫的書也在英語世界及中文世界發行,《時代雜誌》將他列為二十五名亞洲英雄之一,更給予一個讚語:「探險中國的今人中,成就第一。」

在這些風光的背後,我相信,他所遭遇的的辛苦勞累、危機難測比一般人多得多,他到達之處最高海拔五千六百八十公尺,最低則降到海平面下一百五十四公尺;霜風雨雪、土石泥流是家常便飯,有連續二十九天沒洗澡的紀錄,也曾在國境邊界遭到拘留。

越到後期因為成績顯眼,支持者眾,裝備進步,他在旅途中的辛苦或可得到舒緩,但非營利事業的經營也煞費苦心。現在中國探險學會已經從當初草創只有一部舊的越野車發展成擁有十一輛車,並且經營好幾所中心與博物館的事業體,集合了不少志工,培養了年輕一代的探險家,他的貢獻又不只於探險及著作而已。

藉著黃效文先生出版新書的機會,讓我藉此重溫年輕時的夢想,也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書中這些精彩絕倫的照片,每一張都得之不易,讀者們千萬不要錯過。

──嚴長壽

黃效文 作者

中國探險學會創辦人及會長

二○○二年《時代雜誌》提名黃效文為二十五位亞洲英雄之一,讚譽他「在世的中國探險家中,成就第一。」CNN在十年內對他的工作報導了十一次,包括一段由Richard Quest主持的半小時節目。紐約《華爾街日報》曾在頭版登載他的故事。「半島電視」Al Jazeera主播Riz Khan也為他做出半小時訪問。「探索頻道」及「國家地理頻道」都對他的工作做過多次主題報導。二○一一年CCTV開始製作十二集關於他在中國的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兩集。

自一九七四年起,黃效文就以記者身分開始探索中國。他是中國探險學會的創辦人兼會長,這所名聲卓著的非營利機構,成立目的是到中國偏遠地區從事探險、研究、保育和教育的工作。黃效文在一九八六年於美國創立中國探險學會之前,曾為《國家地理雜誌》率隊進行六次重要探險活動。在該雜誌社工作期間,他身兼探險、寫作、攝影三職,並且發現了長江的一條新源流。他為雜誌所撰文章曾獲美國外國記者俱樂部報導獎的提名。近年來,他並且為湄公河(瀾滄江)、黃河源頭的定位奏功。

黃效文的著作超過十本。其中From Manchuria to Tibet於一九九九年榮獲知名的Lowell Thomas Travel Journalism Gold Award。Islamic Frontiers of China於一九九○年在英國出版,其問世時間遠在全世界對此議題發生興趣之前,並於二○一一年再出新版。台灣的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為他出了一個系列,包括十四本書,獲選為該公司二十五種最佳叢書之一。

中國探險學會成功地進行了數十項保育計畫,許多計畫拍成正式的紀錄片。黃效文經常在重要的國際場合應邀主講,對象包括大企業與特邀的聽眾團體。他的演說被選為青年總裁組織與世界總裁組織的最佳演講之一。很多基金會、個人與企業都在支持他的工作。

在歷年來得到多種榮銜,包括二○一○年黃效文獲得母校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瀑分校授予的名譽博士。還獲得二○一三年第五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


秦唐 譯者

喜愛自然,嚮往公冶長、Jon Young的世界。曾經拜訪中國探險學會雲南中甸基地,已為黃效文譯書十冊。


2009/10/30

BLC055

天下文化

平裝

15x21cm

黑白

9789862164402

255

475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