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月光下,文學的海
優惠價
85
$170

月光下,文學的海

$200

書籍介紹

知名的專欄作家黃碧端女士,自二○○四年起,專注於文學題材,在聯合報副刊,以「山間行草」為筆名,撰寫雙週專欄「半月文學史」。本書為專欄的結集,以月份為軸,為讀者串起三十二篇文學史上重要的人與故事,成為這本《月光下‧文學的海》。

作者中西學養俱豐,觀察敏銳,她提煉出文學史中最膾炙人口、歷久不衰的題材,以嚴謹優美的文字,賦與現代人所關懷的新意義,兼有學者和創作者之長。

本書涵蓋甚廣,從華爾騰湖畔的梭羅,到與億萬讀者競智的阿嘉莎‧克利斯蒂,從顛躓困頓的蘇東坡,到張我軍和台灣新文學,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地引領讀者進入文學的世界與文學家的心靈,是易讀易懂的文學入門書。

代序  
從《半月文學史》到《月光下.文學的海》

January
「人權鬥士」有難有易             
美國的蘇珊.桑塔格與台灣的賴和

文學史上最隱晦的詩人              
艾蜜莉.狄金生
一月記事

February
作家消逝.「推銷員」不朽            
回顧亞瑟.米勒

文學史上發揮最大影響力的翻譯家          
改變一個時代的譯者嚴復
二月記事

March
「誰曾在活著的時候,每分每秒,好好領會過生命嗎?」   
懷爾德的《小城故事》

「吹熄你的蠟燭吧,羅拉」               
田納西.威廉斯的《玻璃動物園》

遊戲於兩大語文之間                
林語堂的寫作生涯
三月記事

April
在歷史與娛樂之間                 
寶嘉公主和《風中奇緣》

文學史上最大的心靈揭發者              
佛洛依德和他窺見的意識暗室 
四月記事

May
文學史上最異類的作者
集出世入世於一身的蘇曼殊

文學史上最艱難意外的學術成果  
沈從文和他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文學史上最成功的電影改編原著  
《亂世佳人》風華七十年
五月記事

June
文學史上最具爭議性的文學經典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         

文學史上最目光如炬的「預言家」            
《一九八四》的作者歐威爾
六月記事

July
「如果我想得到一束花……」       
女權運動先驅喬治桑          

文學史上最戲劇性的寫作生涯                
海明威生與死 

文學史上最激烈的隱士               
華爾騰湖畔的梭羅
七月記事

August
那個不尋常的夏夜…               
瑪麗.雪萊和她的《科學怪人》

文學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老舍之死

文學史上最灑脫的受難者                  
顛沛一生的蘇東坡

文學史上最使人扼腕的諾貝爾獎落選人            
誰錯過了托爾斯泰?
八月記事

September
文學史上最成功的父親               
《傅雷家書》及其他

浮華與昇華之間   
費滋傑羅與他的蓋次璧           

文學史上最荒誕的悲劇英雄   
賽凡提斯的《唐.吉訶德》          
九月記事

October
「我盡了本分了,世界不會忘記」   
法國女伶莎拉.貝兒娜

「佛洛依德理論那種死法」                
告別李維和德希達

文學史上最暢銷的作者                
與億萬讀者競智的阿嘉莎.克利斯蒂 
十月記事

November
亂都之戀與亂世的人生            
張我軍和台灣新文學

「我們必須想像薛西佛思是快樂的……」         
卡謬與存在的荒謬 文

學史上最機鋒處處的作者             
王爾德和他的語言
十一月記事

December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之死 

政治與文章之間               
遙想王安石
十二月記事

代序
從《半月文學史》到《月光下文學的海》 

黃碧端 

近一兩年,偶有朋友留意到聯合副刊上有一個新的文學專欄,叫《半月文學史》。有一位跟我提到時還加一句:作者叫個怪名字,沒聽說過。我暗叫聲慚愧。因為以往沒用過筆名,要招認都有些心虛,彷彿做了什麼盜名欺世的事。

這事要回溯到二○○三年七月,我把寫了十七年的聯副專欄停了。那是我承乏臺南藝術學院(臺南藝術大學前身)的第三年,每天校務倥傯,南北奔忙,自覺在時間心情兩缺的情況下,若不能做常態的社會觀察者,實在不宜繼續「處士橫議」下去。聯副的主編陳義芝兄被我一說兩說,也就一邊叮囑專欄不寫稿子還是得常給,一邊「勉予同意」了。 

我本來是個沒人催稿就沒作品的人,如獲大赦之餘,哪還記得「稿子得常給」的叮嚀。大半年下來,義芝看我一個字也不繳出來,開始反悔,常常來耳提面命要我「歸隊」。這便是二○○四年七月,也就是《黃碧端專欄》停筆一整年後,我重新在聯副寫《半月文學史》的緣由。

雖然考慮的出發點是,一個資料性為主的專欄比較不必一氣呵成,零星空檔也可以利用,但其實也知道這只是「美好的想像」。每天工作和行程繁冗如縷,要維持定期交稿,談何容易!再想到一年前才公開「告別」,忽焉「復出」,也有點靦顏,因此跟義芝商量用個筆名,隨時準備不告而別。筆名叫「山間行草」,什麼意思?我跟義芝掰了個理由:

我的生活真像在山間行草:
南藝在烏山頭,
我除了出沒校園,
每星期有時南來北往達三、四次
──「行草」是山間漫走,也是紙上疾書……

義芝覺得這名字雖古怪,也還有趣,於是開始了我在「山間行草」名字背後寫《半月文學史》的這兩年歲月。

也確如自己所料,這兩年,常常時間到了交不了卷。累積該超過五十篇,結果卻只寫成三十二篇。虧得義芝和聯副編輯同仁,永遠耐心十足地表示諒解。然而也到底有了三十二篇,竟可以彙整成書了。這些札記文字,因為要和「半月文學史」的設計呼應,每則都儘量取材於和當月有關的文學人事,也儘量出之以清楚易讀的書寫;篇末的「記事」則是把歷史上跟當月有關連的重要文學事件或歷史大事作一點排比,延伸正文的關切面。寫作過程中,出入於史籍篇章,固然是溫故知新,往往也更是面對逝者如斯,憬然心驚的感覺。──很多文學人事,初讀或初識還在少年,此刻重溫,人生卻已是去日苦多,霞色入眼。而和我自己的「文學青少年」時代相較,書的閱讀如今已被無數不同形態的耳目之娛和訊息來源所取代,知識「分眾」形成、「大眾」退位,人際也漸無共同語言的對話空間。然而我總固執地相信,來自好的文學作品的影響,是人的提升的最關鍵力量──因而也是一個社會提升的最關鍵力量。孔夫子的話:不學詩無以言。我們這個社會,言語的沈淪和價值的紛亂,部分正源於好文學不復能為我們的人格奠基、言語增華。

文學如海,我的紛忙日程只容許靜夜時分的閱讀和書寫。也因一向是晚睡的夜貓族,寫《半月文學史》,舉頭看見的,多數是窗外的月光。這本小書題為《月光下‧文學的海》,是一個泅泳於文學大海的人,把她拾得的貝螺珍珠拿來獻曝的一點紀錄。

謝謝聯副的陳義芝主編和編輯同仁這麼多年所給我的支持。謝謝高希均教授和王力行發行人,在十年前的《期待一個城市》之後,第二次慷慨出我的書。也要謝謝項秋萍主編的認真周到。在十年前《期待一個城市》編輯過程中,我已見識過天下文化編輯群的認真。我一直記得當時在最後一校已過,準備付印了,有一晚將近半夜,忽然接到一位編輯電話,問我某頁上寫到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是否「D小調」之誤。沒錯,是個一路都沒校出來的筆誤!我一直不知道那位編輯是誰,但卻因她的認真而對天下文化的事業懷著更大的敬意。這回,項主編在每一過程的仔細周延,對我又是另一次愉悅的出書經驗。

這本書的出版,也是我在臺南藝術大學校長兩任屆滿的前夕。以此告別南藝美麗的校園和可愛的師生同仁。接下來,希望有更多時間讀書寫作,也多些時間陪伴迄今仍為女兒牽牽掛掛的母親。希望她會喜歡這本書。

二○○六年六月十五日

黃碧端 作者

黃碧端,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學士、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博士。曾任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及威斯康辛大學客座及訪問學人、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系主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劇院暨音樂廳副主任、國立暨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育部高教司司長等職。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校長。著有散文集《有風初起》、《沒有了英雄》、《期待一個城市》〈天下文化出版〉;時論集《記取還是忘卻》、《沉寂與鼎沸之間》;書評集《書鄉長短調》等。


2006/06/30

BLH06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0.5

黑白

9789864177271

205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