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如果成功,我會跟大家分享;如果失敗,我會繼續嘗試。順境時需謹慎謙虛,逆境下要樂觀積極。
飽島,意外的波折
該堅持的是理念
對與錯是實踐理念的方法
只要方向正確
方法隨時可以調整
我在外演講時,常有年輕人問我:「堅持固然很重要,但我怎麼知道自己做的一定對?如果是錯的,還不聽勸告、一意孤行,不是很糟糕嗎?」我的看法是,信念沒有對錯,我們需要堅持的是信念,並非固守方法,方法如果錯了,就要盡快改善。
創業過程中,我也曾經歷各種挫敗,但我知道「讓竹山變得更好」的信念並沒有錯。如果某件事失敗了,我不會放棄,轉個念頭、換個方法,繼續努力。因為我知道,唯有今天不斷的嘗試,明天才有更多可能。在竹山鎮上開小吃住宿店,就是一個我曾做過的失敗個案。
在鄉下,每位媽媽都有自己的拿手好菜,每個家庭都有因年輕人外出而空下的房間,只要稍加美化整理,就有機會轉化成特色旅宿,並提供每戶人家的私房料理,規劃私房景點旅程。「飽島小吃店」就是在這樣的構想下開始的。
我承租了竹山鎮上一間老舊的透天厝,室內樓梯是用早期磨石子建材打造,把手還留有現今少見的繡花細緻紋路,並且保留台灣早期鄉下建築的韻味。
我們將一樓裝潢成特色小吃店,再把樓上三、四個房間改裝為家庭式住宿空間,還開始著手規劃竹山生活體驗內容......。
我們計劃先帶旅客參觀鎮上的傳統店家,到古早市集採購剛挖出的新鮮竹筍和土產,參觀兩百餘年歷史的媽祖廟,以及聖義廟裡全台唯一手持步槍的神明紅旗公。回來後,可享受小吃店烹煮的土雞燉醬筍、筍乾爌肉、南瓜炒鹹蛋等在地風味餐。
當晚旅客可以在鎮上休息,隔日再到「天空的院子」住宿,繼續「幸福腳步便當」的文化體驗。三天兩夜的遊程裡,旅客從鎮上到山上,體會竹山鎮民的生活與大鞍居民的歷史,在更長的停留時間裡,完整感受在地文化。
小吃店vs護膚店
理想如此,現實卻是:竹山沒有旅客。
竹山缺乏旅客,一到晚上七點,黑幕瞬間籠罩整條巷子,漸漸的轉為黯淡、鴉雀無聲了。幾個好奇的當地計程車司機聽說我準備開一家小吃店,紛紛好言相勸:「你這間做護膚按摩店最好了,竹山就是只能開這種店,你開小吃店做什麼?」
即使當地人如此不看好,我仍然認為市場是開發出來的,沒客人就去開發客源。當初「天空的院子」也是如此,並不是有市場所以去做,而是在缺乏資源的狀況下,用盡各種方法去開發,才能習慣在困難的環境裡生存。
我滿心想著只要這間家庭式民宿經營成功,就能以「飽島小吃店」為示範點,把這個模式推廣到竹山鎮上的其他家庭:媽媽在一樓準備拿手菜,二樓以上的房間裝潢設計後,變成接待旅客的房間,然後孩子負責房務以及旅客的遊程工作。一個家庭,從吃的、住的、玩的,都能產生收入,可以讓更多小家庭共同經營自己的故鄉。
但沒想到,在裝潢完畢後向縣府申請營業執照時,卻遭遇到意外的挫折。
原來,民宿執照只適用於農業區,而「飽島小吃店」位於都市計畫區內,不適用民宿法規,只能申請旅館執照。台灣旅館屬於特許行業,必須設置無障礙空間,櫃台和走道等,空間規劃有一定比例。消防安檢的強度更是非常嚴格,所有條件幾乎完全比照飯店規格。
計畫告吹
至此,讓竹山變成特色民宿聚落的計畫算是徹底告吹了。這次的挫敗也教會了我,如果想要闖出一番事業,就別天真的以為,問題的答案都是我們腦海中想像的樣子。
我花了六、七十萬裝潢,卻發現法規不能通過,一時間曾經猶豫要不要堅持下去,自己的所作所為究竟對不對。後來轉念一想,該堅持的是理念,對與錯則是實踐理念的方法,只要方向正確,方法隨時可以調整。
於是,「飽島小吃店」搖身一變成為「小鎮文創」,樓上裝潢好的房間就提供學生「專長換宿」,讓年輕人用各自的專長來換取免費住宿。這一轉換,把年輕人和創意都帶進竹山,也帶動了後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改變。
人生無需要過度紛擾,我們只要意志堅定,好好專注當下,就有值得期待的未來。
翻轉人生心法:莫忘初衷
你可曾懷疑過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感覺迷惘失落、徬徨無助又不知所措?這時,請傾聽來自心底的聲音,回想最初的起心動念......
1.初衷:每個起心動念往往很簡單,是做的過程變複雜了,因此產生懷疑。相信自己最初的信念是對的,中間的辛苦只是過程,唯有更勤奮努力的投入,才能找到自己在社會裡的價值。
2.轉念:遇到困難,你可以討厭政府、厭惡盤商、怪罪客戶不懂欣賞產品,甚至抱怨這年代所有的一切。但與其花時間抱怨,何不轉個念,讓挫折變轉機!將原本的對立立場,轉化為合作發展,讓眼前的困難成為合作的盟友,把問題轉化為未來的合作契機。
3.不輕易放棄:計畫趕不上變化,追夢過程中挫折絕對少不了,放棄一定會留下遺憾。所以,全心專注在如何度過難關,用自己的人生,回應當時的堅持,一切都是有機會的!
下次當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該不該堅持下去時,別忘了回想最初的信念,聆聽心底的聲音,認真思考更好的方法,再做決定。
摘自《有種生活風格,叫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