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但不該是照著主辦單位的腳本,從起點跑到終點。你可以跑向左邊尋找日出,或跑向右邊探望海洋,人生的可能性遠比你想像的多。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這一代青年,出生在物質生活富裕的年代,這是我們的福氣,也是我們所須面臨的問題。傳統台灣家庭往往因為上一代生活太辛苦,便給予下一代太多的呵護,這反而讓青年失去了自己的天賦。
其實,青年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引導。讓青年朋友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特質,專注自己的興趣,只要能夠專注自己本身的條件,未來自然會延伸許多出路。
有些家長總是非常有勇氣的告訴孩子,未來投入什麼工作會比較好。試圖想像,我們連明日都無法預測,又怎能有如此自信直接教育下一代三十年後應該選擇的工作?
青年關注的是畢業後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理想的薪資,為自己標上一個好價格,鮮少思考自己如何改變社會、能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古代士大夫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想的都是怎麼改善社會,以天下為己任,充分展現了寬廣的視野。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在生活的當下努力思考,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改變些什麼?
學習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和大家想法一模一樣,而是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再加上實踐,從而創造自己的價值。
人生的可能性比你想像的多
去年,我與「新故鄉基金會」廖嘉展董事長一同在暨大教授「社區營造與社會創新」。我們訂出六個題目,請學生上台分享知識,成為課堂上的老師,台下的同學準備問題向台上同學提問。
台上台下一來一往的學習討論,才是教育的價值所在。我們所處的社會沒有老師告訴你答案,你必須不斷找出更好的答案。尋找過程中,學生必須吸收知識,再轉化為大家聽得懂的價值內容。
課堂上,我只在旁邊參與,在專業的論述上補強,同時也鼓勵台下的學生發問,怎麼問可以問出重點、怎麼問才能問在刀口上。有講述、有發問,這才是完整的學習,學生與老師才能共同守護住教室真正的學習精神!
打破社會框架的束縛,勇敢走出自己的路,講述與發問在社會上很重要,代表著挖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教室裡該教的重點。我們付出大學四年最珍貴的青春在學校努力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學歷與文憑,而是為了歷練自己具備未來改變社會的影響能力。
複製比創新容易,模仿比冒險安全,要如何為台灣社會帶來更多思想的激盪,我們必須擺脫習慣在既定模式下解題的慣性思維,孕育更多前所未見的生活型態與工作樣貌。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但不該是照著主辦單位的腳本,從起點跑到終點。你可以跑向左邊尋找日出,或跑向右邊探望海洋,人生的可能性遠比你想像的多。
因此,不管你讀的是不是好學校、做的是不是好工作,或者處於人生哪一個階段,都要隨時懷疑、檢視現在做的是否是你想做的事,或者只是聽任他人的安排隨波逐流?
【書籍資訊】
《有種生活風格,叫小鎮》
出版日期: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