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就算萬物續命所需的碳循環沒有逐漸消失,大約同一時期氣溫也會變得熱到令人難以承受,就連兩極都無法倖免,災難不會過去,生物不會有喘息時間。

圖片來源:unsplash
從恐龍時代至今,二氧化碳含量已經不斷下降,植物因此演化出新的光合作用途徑來適應這個低二氧化碳的新朝代,它們就是所謂的「四碳植物」(C4 plant),例如青草、灌木和仙人掌。
接下來數億年裡,這些植物會慢慢掌握這炎熱潮濕、整體而言頗不適生存的世界之主宰權,同時許多種無法在缺碳大氣中進行光合作用的樹木和森林都會消失。
就算萬物續命所需的碳循環沒有逐漸消失,大約同一時期氣溫也會變得熱到令人難以承受,就連兩極都無法倖免,攝氏四十度的高溫與超級颶風,輪番肆虐幾近寸草不生的各大陸,還剩下的那些生物只好躲在洞裡休眠,度過南極與北極長達數月的炎熱季節(至於熱帶就別提了,那兒早已成為不可言喻的地獄景象,遭到所有生命捨棄)。
或許這些極地動物有的還會像異齒龍那樣,在背上長出背帆來散熱。然而,這次和史上最糟糕的生物大滅絕都不一樣,災難不會過去,生物不會有喘息時間。
隨著太陽愈來愈明亮,氣溫只會持續變得更熱,植物會一直消失,二氧化碳與氧氣都會漸漸流失,蛋白質會拆解開來,粒線體會分解,但空氣中只會更加吹起焚風。
這就是地球最末一場生物大滅絕,到那時候,某一天之中的某一時刻,世間僅存的最後一隻動物也要死去。
等到複雜生命消逝很久很久以後,只有化石保存著關於牠們的記憶,而這些化石也將在孤寂山崖上漸被風蝕;在高達攝氏七十度的氣溫之下,就連單細胞真核生物都活不下去。動物昂首闊步於地球的日子逝去久遠之後,甚至是在真核微生物那精采萬分的縮影宇宙都消滅了之後,細菌還能在這顆行星上繼續居住幾億年,就像遠古初始的時候一樣。
關於那些絕對能夠消滅人類的大事,我們實在不該相信那些以歷史紀錄為基礎估量出的可能性。這顆行星歷史上,甚至可能是在可見的宇宙歷史中,沒有任何動物曾像我們一樣發現自己身處影響如此重大的十字路口。
【書籍資訊】
《地球毀滅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