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請先告訴我,你有大頭症嗎?我指的不是自我感覺良好;我問的是字面上的意思:你的頭有多大?把量尺在頭上最寬的位置繞一圈,你就能知道頭圍。你可能得試幾次,試到確定量到最大的數字為止(當然不能作弊!)。
圖片來源:unsplash
請先告訴我,你有大頭症嗎?我指的不是自我感覺良好;我問的是字面上的意思:你的頭有多大?把量尺在頭上最寬的位置繞一圈,你就能知道頭圍。你可能得試幾次,試到確定量到最大的數字為止(當然不能作弊!)。得到滿意的數字之後,按照下列步驟,算出身高和你一樣的人的平均頭圍,然後看看你的實際頭圍和同身高平均頭圍比起來,是比較大還是比較小(頭的大小和身高當然有關;想想看,要是身高150 公分的人卻頂著屬於180 公分高個子的頭,看起來有多奇怪)。
˙ 首先測量你的身高(單位是公分),然後乘以0.087。
˙ 接著,男性加42.4,女性加41.02。
例如,我的身高是5 英尺9.5 英寸,大約是176.5 公分。176.5 × 0.087 ≒ 15.36,15.36 + 42.2 = 57.75。所以和我同身高的男性,平均頭圍是57.75 公分。你算出與自己同身高的平均頭圍之後,就知道你的頭是偏大還是偏小了。一般而言,如果頭圍比同身高平均頭圍多2 公分,表示你的頭比90% 的人大;少2 公分,則比90% 的人小。
這有什麼重要?
我們這個物種發現了智力「藏在」頭裡某個地方之後,就開始懷疑是不是頭愈大就愈聰明。二十世紀初,由於達爾文的表弟高爾頓(Francis Galton)爵士進行的開創性研究,頭顱大小和智力之間有正相關,被視為理所當然。然後納粹登場,他們用種族之間頭顱大小的差異,把他們的種族主義意識形態合理化。由於這樣的關聯,顱骨測量法(craniometry,測量頭顱的學問)不被社會接受,相關研究也不了了之。
現代的研究使用到核振造影以及電腦斷層掃描,因此不只能測量顱骨大小,還能測量腦的大小;而研究大多證實腦容量和智力有關聯。2005 年和2009 年發表的回顧論文指出,腦容量和智力之間的相關性是0.3 到0.4(範圍從0到1)。說來有趣,腦容量和智力之間的關係,在女性身上似乎比男性更強,在成人身上又比兒童更強。
那麼其他動物呢?腦容量比較大的物種比較聰明嗎?當然很難用同一種方式來評量差別很大的物種的智力。但是,一般而言確實沒錯,只要量出特定動物相對於全身體積的腦容量,並且用報酬遞減來校正(也就是說,腦容量增加10%,對迷你動物的影響會大於大型動物)。
腦容量和智力的關聯讓人想到一個演化之謎:如果愈大愈好,那為什麼腦容量沒有一飛沖天?長久以來的解釋是高耗能組織假說(expensive-tissue hypothesis)。相較於一般的皮膚和骨骼等組織,腦組織需要大量的能量,而生物的資源有限。
雖然照理說,超大的腦子很有用,實際上卻很少有動物能攝取足夠的熱量來維持那麼大的腦子。檢驗這概念的方法是,調查演化出大型腦子的動物,牠們的腎臟、心臟、肝臟或膽的體積是否被迫縮小來補償(這些組織都比較耗費能量,通常甚至比腦組織更耗能)。
這下就該魚頭登場了。目前,高耗能組織假說最直接的檢驗出自一群瑞典研究者,他們培養出腦子特別大或特別小(和體型相比)的孔雀魚。這樣產生出來腦子較大的孔雀魚,不只比較聰明(比如說,牠們更快學會,選中四個記號的的牌子就有食物吃,選兩個記號的就沒有食物),牠們的膽也會比腦袋小、比較笨的同伴還小。
有趣的是,這些天才孔雀魚生的小孩也比較少,顯示高耗能組織假說的預測完全正確:演化出大腦袋,需要犧牲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和生殖能力有關的部位。好了,但願你腦子大膽囊小,因為接下來的測驗恐怕是本書中最棘手的,很可能是我遇過最狠的謎。